三峡历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下列哪个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D、湘南起义
2.我们党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中得到的最突出的教训是
A.我们必须武装起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中国革命应该从城市转向农村。
C.必须建立革命武装力量。d .必须坚持中国对革命武装力量的领导。
3.三湾改编最重要的意义是
a、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进军农村。
c、提出武装抵抗国民党的政策D、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4.邓小平领导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是
A.鄂豫皖根据地b .湘鄂边区根据地
C.d .湘鄂赣根据地
5.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的标志性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 .七七事变
C.华北事件D. Xi事件
[6]“军队叫工农革命,旗帜是镰刀斧头。.....秋收时节,云悲鸣,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写的一首诗)这首诗歌颂
a、上海工人起义b、南昌起义
c、湘赣边界起义D、广州起义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于1920年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后改编D和三湾的时候。
“九号⒏?第18次事件主要原因是
a,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蓄谋已久。b,欧美忙于自己的危机,无暇东顾。
c、日本摆脱经济危机D、日本利用了蒋介石对红军的“围剿”。
(九)东北三省沦陷的主要原因是
日本长期侵略中国。蒋介石奉行不抵抗政策。
C.东北军不战而退d .国联纵容日本侵华。
⒑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是
a、东北军B、抗日义勇军
C.东北抗日联军d .东北人民革命军
⑸察哈尔人是抗日联军的领袖
A.蔡廷锴、蒋光鼐、冯玉祥、吉鸿昌
C.蔡廷锴、李婷张学良、杨虎城
⑸1933、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鄂豫皖等革命根据地的配合B、红军主动进攻敌人重兵把守的地方。
c、周恩来、朱德抵制王明等人的错误指示。d,毛泽东指挥部队声东击西。
⒔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B、革命中心区的转移。
c、中国革命的性质变了D、中国革命的方式变了。
5.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一、国民党军队占绝对优势。第二,毛泽东已经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
c、红军没有把握住战略时机d、军事* * *战略战术错误。
⑸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
a、中央红军到达陕北B、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c、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
〔6〕红军长征中,打乱敌人追击计划的军事行动有
A.四渡赤水b .杜乔金沙江
C.迫使大渡河婷飞越泸定桥
曾经为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八一宣言B、瓦窑堡会议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D、和平解决Xi事件
下列哪个事件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a、瓦窑堡会议b、一二?九项运动
c、Xi安事件D、华北事件
⑨“红军不怕远征难,钱只是闲着”。红军追上下面“万水千山”的顺序是
①乌江②赤水③金沙江④大渡河⑤金笳山脉。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②⑤④
c、②①③④⑤D、①②④③⑤
⒛Xi事件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进B、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c、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推动D、国民党内部分化的加剧。
第二,材料问题
21,阅读以下材料:
边关红旗不倒,既显示了* * *,也显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国家政治中意义重大。
――摘自井冈山的斗争
请回答:
(1)文章作者是谁?(4分)
(2)“边境红旗”是什么意思?(4分)
(3)“边境红旗不倒”的政治意义是什么?(8分)
2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训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我们能做什么来对抗日本?抗日的话,最多三天就死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国外的土匪粗心,国内的土匪真的是心腹。不消灭内部土匪,就绝不能抵抗外来侵略。
——蒋介石对围攻红军的国民党将领的训话(1933年4月10)
回答:
(1)材料1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政策?蒋介石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政策?(8分)
(2)材料二反映了蒋介石的什么政策?这个政策的本质是什么?(8分)
(3)蒋介石从材料1政策变为材料2政策的原因是什么?(6分)
第三,问答
23.遵义会议为什么是我党历史上的转折点?(12分)
第四,历史经验问题
2月24日,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Xi事件。如果你当时是将军(或者军人、学生、市民等。,角色可以自己编),请描述一下你对事件的所见所闻所感。(10分)
参考答案
1-5:ABACC 6-10、CCABC 11-15、BCBDD 16-20、ACBAB
21、
(1)毛泽东(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3)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火花,为各地建立革命根据地树立了光辉典范,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
22、
(1),不抵抗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基本上是因为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站在反共反人民的立场上。
(2)“先处理外交事务”的方针;对日妥协政策、围剿红军和* * *
(三)不抵抗政策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
23、
因为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实际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 * *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中国* * *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