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产生了多少年?
最早的雕刻符号是在8000多年前。
近几十年来,我国考古界公布了一系列比安阳殷墟甲骨文更早的有关汉字起源的出土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指原始社会晚期和历史社会早期出现在陶器上的描绘或绘画符号,也包括少量刻在甲骨文、玉器和石器上的符号。可以说,它们为解释汉字的起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郑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通过对全国19个考古文化的100多个遗址出土的陶片上雕刻符号的系统考察和比较,认为中国最早的雕刻符号出现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
作为一名专业工作者,他试图通过综合运用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学考古和高科技手段等科学方法,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从而比较出商代以前汉字发生发展的一些线索。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除郑州商城遗址和小双桥遗址现存的小规模材料(近年来已发现10余例朱树涛的商代早期文字)外,商代以前的其他符号比较零散,相互之间缺乏联系,且大多与商代文字不一致。还有一些地域色彩较重、背景复杂的符号。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寿命最长的文字。
汉字开始出现的时间很难确定。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最古老的文字是商朝刻在甲骨文上和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商朝的文字已经很发达了,最早出现的时间肯定远在商朝之前,也就是夏朝或者更早。应该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左右。
在二里头文化和大汶口文化出土的陶器符号中,可以看到许多与实物相似的图画和文字。在此基础上,这些图画和文字以及陶器图案中的表意图案演变成了助记字符。汉字是从零散的、个别的文字逐渐积累起来的,再经过人为的规范,成为一种书写体系。据考证,原始汉字产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大约经过260年才发展成为初步的文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