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碛口镇旅行-我的心留在这里。

旅行是你自己心灵之间的对话。有些地方,第一次遇到,你并不惊讶。就像你看到一个女人,她的外表可能并不惊艳,但是当你深入了解她,走进她的内心,你就会渐渐喜欢上她,甚至不愿意离开她。

山西吕梁临县的碛口镇,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能让你记起乡情,记起它。

现在是初冬,天气凉爽。一大早,我打开客栈的纸窗棂,顿时眼前一亮。昨日小雨过后,烟雨蒙蒙,黄河之水如何移出天外,冲向远方。涛声不绝,老人独钓黄河。

像一幅泛黄的油画,空灵而悠远。从拥挤的城市来到这里,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像是上辈子的事,来到了被遗忘的古镇。

现在是旅游淡季,古镇里游客不多,也恢复了她的宁静。汹涌澎湃的黄河流到这里,可能会觉得有点累,流速变慢,河道变窄,泥沙沉积,变成一滩。以前就算是牛头的船到了这里,也要放下船,卸下货物,于是改为陆路运输。

来自各个地区的商船聚集在歧口,各种各样的人在那里临时做修理工作。在酒馆里喝一壶老酒,吃一盘水煮花生和豆腐干。望着窗外奔涌的黄河水,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后来,随着社会运输业的发展,船舶运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碛口镇也变得冷清起来,越来越多的人来这里旅游,体验黄河文化的魅力。

走在碛口镇上,明清民居建筑随处可见。由于靠近黄河,中国的主要街道狭长,13条小巷一直延伸到山顶。住宅院落层层叠叠,依山势而居,形成网状排列。

画城巷,逢年过节,挂满年画,成为一条条亮堂的小巷,可想而知当年的繁华。

石绿巷和青石板路中间有一些洼地,似乎有驴蹄子的印记。

这是半月门巷,每条巷都有不同的风格,充满文化气息。

巷子,斑驳的砖墙,凹凸不平的石子路,岁月的打磨,都在顾湘身上留下了印记,但她依然清秀。

穿过古巷,爬上台阶,拱上石门,让人有种别样的感觉。

山顶的林荫小道上,正在写生的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写生,黄叶铺满了石板路。

卧虎山山顶,有一块巨大的砂岩,上面有文人的题字。

从山上可以看到碛口镇和吕梁的四合院,气势磅礴。

这种客栈不可小觑。这是道光年间的大院,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从外面可以看到雕梁画柱,飞檐斗拱的两层大门,镶嵌着金色对联的黑柱,气势磅礴。它是碛口最宏伟的荣耀殿。

里面是窑洞式的房子,五层窑洞层层叠叠,从一层缩回到另一层,巧妙利用了山地地形。既立体又美观。看来以前的有钱人是真的有钱啊!

方形的回廊,每一砖一瓦都特别精致,可想而知当时的奢华。

另一个有名的大院,四合堂。

坐在木椅上,喝一口茶,听黄河的涛声。待在百年客栈,登高望远,怀恋往事,我思天地,无涯,无涯,孤孤单单泪落。

相对于山西的其他名胜古迹,碛口镇更人性化,更接地气。老百姓住在古老的四合院里,世代传承,看着太阳沿着黄河升起落下,过着简朴的生活。

每个庭院都敞开大门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每个院子都不一样。有的家庭富裕,有的院落简朴,但柱子的屋檐和窗户依然保持着北方的建筑风格。看似普通,但也是两三百年的历史了。

一条明清时期的商业街,有卖酒的,有盐有醋的,有当铺的,有红漆木门面的,已经有点褪色了。

电焊车间已经成为历史。

还有十一家陪护机构。

黑龙寺是古镇中祈雨的寺庙。它以非凡的气势站在黄河的高处,俯瞰黄河,居高临下,散发出一种威严。历史上,当地人在这里祈雨。

从黑龙寺看黄河,可以看到绥水与黄河交汇。原本500米宽的黄河被绥水河的泥沙礁挤压,形成了约100米的狭窄河道,船只难以通行。人们称这个地方为“麒麟滩”。

在碛口镇往南5公里,从麒麟桥有一个李家山村。

李家山村被著名画家吴冠中称为“汉墓”。他说:从外面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就是一个非常古老精致的山洞。古村落相对封闭,像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全世界都很难找到。后来,李家山被列为他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

这里的洞穴让你震撼,你不得不佩服人民的智慧和对地形的充分利用。走在这里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洞穴如流水般向上。走在别人家的屋顶上,道路曲折。看到对面和下面的房子离你那么近,你都找不到弯路。

不熟悉地形的陌生人来到这里,会被上下贯通的村道和密密麻麻的山洞迷了路。

这些洞穴历史悠久。如果我们想仔细地拜访他们,我们需要静下心来了解他们。

与平遥古城相比,碛口镇的旅游设施并不完善,也没有那么有名。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浮华,没有太多的商业气息。嘴巴节奏慢,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原汁原味,民俗文化保留至今,人情味十足。

碛口是个有味道的古镇。当你每天看着大城市单调的摩天大楼,来到这里,住在这里古老的客栈,走在青石板的小巷里,你会觉得如此不同寻常。

让黄河水在你心里流淌,你的心胸自然就开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