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阅读指导四: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思路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思想的路径和语境。这个路径和语境其实是一个连贯的、有组织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这个到那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一个方面到多个方面,沿着一条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文章的结构是指组织和安排材料的方法,是思想的外在形式的表现。作者对事物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要通过结构、层次、段落来传达。所以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基础。可见,文章的结构反映了文章的思想,文章的思想又通过文章的结构反映出来。如果能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就能准确把握文章的思路。这里说的“条”,可以是一段,也可以是一整篇。1,分析段落结构,把握段落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段落结构:(1)扣中心,以提纲为目的。中心句是一个段落的“总纲”。分析一个段落的结构,如果一个段落有中心句,首先要找到中心句。一段话的第一层是在起始句和后续句之间,是先提出一个观点再分析论证,还是先提出一个情况再说明,还是先说出来再单独说明。反之,属于先分析论证再下结论,或者先描述后总结等段落,第一层在终止句前面。如果是引用段落,第一层放在起始句之后,第二层放在结束句之前。(2)理顺思路,明确结构。段落的结构形式只有两种:一种是纵向结构,一种是横向结构。当结构形式明确后,段落的层次也就基本清晰了。下面用两种方法来分析一道高考题。下面一段有九句话,对段中的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所以选择正确的一个()今天的改革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复兴付出代价。代价就是辛苦,你要做好过苦日子的打算。③从经济上讲,投入和产出。(4)我们今天吃一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资。⑤有人认为改革只关注眼前利益,很浅薄。在世界历史上,任何转折点都充满动荡和艰难。现代人以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和平繁荣的,其实当时的人很苦,在艰难中开始了新时代。今天的改革,未来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只有历史地看待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a、① | ② 34⑤ ⑧ ⑨ b、②34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⑤931作者的思路是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说出理由。起始句(① ②句)提出观点,①句是中心句,②句是①句的解释,明确“代价”的具体内容。(3)对(9)句进行分析,说明道理。这样,这篇文章就可以分为两部分:① ② | ③...⑨,并且两者之间存在解释关系。在阐述真理时,作者用“经济上”和“世界历史上”这两个短语分别引出两个层次,表明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述真理。这样,解释部分就可以分为两部分,即34⑤|⑥⑧ ⑨。它们之间存在平行关系。至此,我们可以看出B项是正确的。(3)把握征兆,分析结构。在段落中,经常用一些关联词或关键词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第一、第二、再”,表示问题的优先顺序或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简而言之”和“因此”表示结论,一般是点与总的关系;“所谓”就是解释,是一种解释关系;另外,对应词、相似句式、语义分离、方位顺序都是分析段落层次的突破口。比如他脸色黄白,瘦得让人担心,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抑郁的迹象。(2)头发长一寸左右,看起来很久没有剪过,但是很直很挺拔。胡子很醒目,像是用浓墨写的“一”字。这三句话里有对应的词:脸、头发、胡子。作者正是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鲁迅的外貌。这三个方面并列。可以看出,这一段的结构层次是:①|②|③ (4)抓住句子的语义空白,分析结构。有些段落既没有关联词,也没有外在的正式标志。在分析结构时,要仔细研究每个句子的内容,并试图弄清楚它与前后相邻句子的语义密度。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最接近,差距最小,最接近的组合是最后一级;段落的第一级是语义关系最远、差距最大、组合相对松散的一级。比如:①战国时期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这叫君子。”(2)意味着高官厚禄不能收买,贫穷困苦不能折磨,暴力武力不能威胁。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君子的这些行为都表现出了英雄主义,我们今天称之为骨气。第一句引用孟子,第二句后面有解释,第三句评价第一句和第二句提到的君子的行为。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差距最小,是第二层,第三句和第一句、第二句的关系是第一层。2.分析一篇文章的意义段落,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一篇文章,就要划分意义段落。有了这一步,就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篇章的结构。意义段怎么划分?(1)区分风格,选择合适的角度。分层次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内容进行分类合并。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叙事风格,可以根据不同的人或事以及时空的转换来划分;总的来说,议论文文体可以根据引言和理论进行划分,理清写作的思路,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材料属性和论证方法,并根据常见的议论文结构(并列、对比、总分、层次递进)进一步划分;解释的风格与解释的对象密切相关,根据其具体的解释顺序,或根据时空,或根据事物本身的构成,或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或根据逻辑逻辑(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来划分。而科技文章一般属于新闻的范畴,其结构一般是“倒金字塔”:在第一段介绍题目,介绍新技术、新思想、新成果,在后面几段从不同角度详细介绍“新”,介绍其结构、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2)识别重要句子。语境中的一些句子,如引导句、总句、转折句、前句和后句(包括文中的重复句),往往能体现文章的思想,为我们划分文章的结构提供重要的参考。(3)检查和区分符号词。在一些文章中,为了表达清楚,经常使用一些象征性的词语来表示内容之间的关系。找出这些词,仔细区分它们的意思,有助于我们分析文章的结构。象征词有:a、顺序词,b、关联词,c、指示代词,d、范围词,e、类别词,f、过渡词。此外,还有在文中不同地方重复出现的同义词或近义词。3.文章结构层次(1)必须注意的问题分析。文章层次虽然是形式问题,但形式是内容的外在物化,所以必须建立在对内容的把握上。同时,文章的具体结构复杂多样,分析时不能生搬硬套。在划分义段时,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位于关节处的自然段,可以分为前面和后面。这种板块多是承前启后的过渡板块。在这种情况下,要看它的内容侧重于哪个方面。专注于前方,就会依恋前方;如果你把注意力放在后面,你就会依恋后面。比如《转变我们的学习》中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上面我提到了三种情况:不重视时局,不重视历史的学习,不重视马列主义的运用。这些都是极其恶劣的作风。这种作风的蔓延伤害了我们许多同志。很明显,这一段的重点是总结上面的,只有最后一句提示了下面,所以应该包含在前面的意思段中。划分意义段,要防止两种不恰当的做法。一个是剪了不该剪的地方;一个是不管什么样的文章,都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个部分。这种划分对理解文章没有帮助。(2)整理课文中被打乱的语言材料不同于语言基础知识考察语言的一般衔接问题。除了关注这一组语言的衔接外,还应将其置于原文的语言环境中,考察其思路是否符合写作习惯。要特别注意这组语言与语境衔接的联系点,从而找到这组语言材料的支撑点。(3)还原原文中提取的句子时,先研究文中空白处的语境(说的是什么,语言形式的特点是什么),再看提取的句子,根据内部语境的连贯性或语言外部特征的接近性来最终确定答案。现代阅读指导五:如何评价文章的思想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评价文章的思想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在正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思想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恰当的评价。相对于识别和筛选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分析和总结文章的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表达形式,分析和总结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和态度的阅读要求,考点“评价”最大的特点是对文章中“已有事物”的主观评价。结论不是原文所固有的,而是读者主观添加的东西。现代文本阅读的其他要求是对文章中“已有”的东西进行理解、筛选、分析和综合,得出的结论要客观。所以“评价”已经突破了单纯的对单词意义和内容的理解,进入了阅读能力的最高境界。它比其他能力更需要读者的个体参与,主观性更强。考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这里也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示。“评价”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的基础上,其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通过理性思考和审美判断,对利弊、是非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增强评价意识,提高欣赏水平。评价准确(极端)、深刻(肤浅)、全面(片面)、客观(假设)。对作者观点和态度的分析和理解是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而评价是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评论。所以要注意:具体分析。无论是分析还是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的实际,避免脱离作品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或者无限夸大一些猜测和未经证实的材料。客观的评价。对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作家的观点态度,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即要以正确的思维为理论基础,以辩证的方法为基本的分析方法,以文学作品特有的艺术规律来分析和评价作品,而不是武断地评论个人的好恶。在具体的评价中,社会背景、作家的生活思想、作品的实际创作都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历史评价。对古典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应该从社会历史的实际出发,而不是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和外国作家。现代汉语阅读教程六:如何理解重要句子的意思?在现代文本阅读中,所谓“重要句子”一般包括揭示文章中心、主题、观点和情感的句子;在结构层次上起重要作用的语句;内涵丰富的句子;结构复杂的语句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做题的过程中,首先要梳理文章的结构,把段落或章节的内容有条不紊地分成几个要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把对“重要句子”的理解和文章的主旨结合起来再做题。对于选择题,要注意句子不同解释之间的细微差别。常见的干扰方法有:以原代全、以部分代整体、以一般代特殊、说相对是绝对、说特殊名为全称等等,或者反之。就语言、内容、形式而言,要特别注意那些“形似而神异”或“形似而神似”的选项。对于主观题,要注意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来概括句子:对于句子的隐含意义,如比喻意义、象征意义、指称意义、反语义意义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从语境化的语言环境中去概括,切忌看文不对题。具体方法如下:1。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分析【方法指导】对于复合句,要分清句子的主干,明确陈述的对象,了解其装饰性和限制性成分。要特别注意的是,定、形、补这些修饰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比如2003年全国高考第九题:以下关于“全球变暖是人类愚蠢的结果吗?”其中,要理解的句子中的定语“由人的活动引起”暗示原因在于人的主观性。同时要注意复句之间的关系,善于借助句群关系理解句子所表达的中心或重点。【方法举例】(问题1999全国高考卷17)本文第一段提出了一个假设。对这个假设的一个不正确理解是,有这样一个假设:冬眠是一种高度发达的功能。冬眠的哺乳动物虽然和人类一样是温血动物,但是它们进化出了更广泛的调节范围,比如体温调节,比不冬眠的动物更好。a、在物种进化过程中,一些哺乳动作在调节中进化,从而具有冬眠的功能。b、与人类相比,冬眠的哺乳动物进化的范围更广。c .冬眠的哺乳动物比人类有更强的体温调节机制。d .冬眠哺乳动物和非冬眠哺乳动物的区别不在于体温是否可以调节。【解题指导】在这个自然段里,“假设”后面有两句话。注意第一句中“功能”的属性“高度发达”,后面的长句也解释了为什么是“高度发达”。由此看来,A项的理解是正确的;后一句,注意作者表达的重点应该在转折连词“但是”后面,强调冬眠哺乳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比非冬眠动物强,人类当然属于非冬眠动物,所以对C项的理解也是正确的;D项的重点是改变角度。但理清句子的语法结构,对理解句子还是有帮助的。需要注意的是“在体温调节方面,比非冬眠动物好”这一主题,即“冬眠的哺乳动物”。对此进行分析,并与D项进行对比,不难看出,这一项是句子的前提,即冬眠的哺乳动物和非冬眠的哺乳动物都可以调节体温,但它是强的。B项错误是将状语“在更大范围内规定”偷换为“在更大范围内”,属于偷换概念,这也是分析题中常用的干扰方法之一。2.分析句子在段落中的位置【方法】重要的句子往往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中起着关键作用。在关注其自身结构(尤其是修饰语和限制性成分)的同时,必须考虑其在文章中的位置;如果一个句子在一篇文章或段落中起总结作用,那么我们在理解和解释它的时候,就要从它所引出的内容来看待和分析;如果起过渡和连接作用,就要注意语境段的意义;如果是总结,那么在理解和解释的时候一定要从上往下看才能找到相关的信息。总之,要把握句子的“管辖”,从句子的“管辖”中寻找答案。【方法举例】(2002年全国高考第8题)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素”这句话的理解是错误的:a .沙尘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天气现象,对全球生态平衡起着一定的作用。b、尘埃逐渐积累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到了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c、灰尘中含有碱性,可以平衡大气中的酸性物质,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d灰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给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解题指导】在整理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结构时,要注意“尘埃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一个因素”这句话,它与第一自然段相呼应,概括了第二、第三自然段,所以首先要注意四个选项是否在要理解的句子的“管辖范围”内。注意到这一点,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其中的A、C、D基本都是出自原文,理解起来没有错误。B的两个句子都是偏概的,应该选B。3.从相邻的句子和语言背景中分析一些重要的句子【方法指导】,结合所在的段落进行分析,重点是与这句话相邻的上下句。有的还必须结合中心思想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这种意思渗透在文章的各个部分。任何关键句子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与这个中心思想相关。比如在分析含有修辞格的句子时,要准确理解它们的隐喻相似性、转喻关联、反讽等,要结合文章的中心和内容。有的还要结合社会背景去理解句子的意思,这与作品反映的内容和作者的写作目的密切相关。有的还要从表达方式上分析句子的意思。比如叙事中的议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揭示叙事目的的作用。【方法举例】(全国高考2001第23题)请分别解释文中以下三句话的含义。(1)人不群。(2)开门关门是生命剧烈流动的一部分。(3)门的关闭是不可逆转的。【附答】(1)人是有思想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世界。或者说人有隐性需求。(2)人生包含一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3)当一个过程结束时,不可能使它重新出现。【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对文中句子具体含义的理解和解释。做题时,首先要注意这篇文章是一篇象征性的短文,这样才能从大方向把握文章中三句话的意思,然后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确定,而不能只从句子本身来确定。本文以第三句为例,赋予“开门”和“关门”以象征意义。如前所述,人生是由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组成的,但就每个重要阶段的结束——一扇门的关闭而言,不可能让它在时间的长河中重现。联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另一个通往失去的时间脉搏的入口并不存在”也可以帮助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有了这个分析,答案是准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