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赤壁之战详解
赤壁之战前几个月,正是曹操南征刘表的时候。208年7月,曹操南侵。八月,刘表死于荆州。九月,荆州新主人刘聪投降,刘备一路逃亡,曹操占领荆州。
其实曹操占领荆州的说法是不准确的。此时曹操只占领了荆州的南阳郡和南郡。江南四郡仍在刘表旧军手中,江夏郡在刘备和孙权手中。也就是说,在208年9月与刘备在长萨坎、当阳一战,以及随后占领江陵之后,曹操并没有完成占领整个荆州的任务,也没有达到南征的目的。要实现占领荆州的战役目标,必须占领江夏郡,将刘备、孙权驱逐出荆州东南,再回来收拾江南四郡,易如反掌。
曹操占领整个荆州后,跨越了南北的地理分界线,在南北的政治分界线中间牢牢地嵌了一颗大钉子,孤立、孤立了西北、西南、东南的军阀,然后一个个瓜分。统一中国的理想触手可及。
根据前一段的分析,毫无疑问,曹操占领南郡后,为什么还要继续沿河而下?曹操占领江陵后,顺流而下,是该打刘备还是孙权,这一点无需争论。曹操既打刘备,又打孙权。
其实曹操要打的不是谁。他要的是在占领荆州南阳郡、南郡之后,继续占领江夏郡。无论是刘权还是孙蓓,只要占据江夏郡,曹操就会大打出手,从而达到攻克荆州的战役目的。
至于曹操占领南郡后是否会继续东征,不在此话题之内。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重返北方,也就是转向西北,来到这里从零开始收拾旧山河,证明我对曹操赤壁之战战役目标的推测应该是准确的。曹操的错不是竞选目标的错;曹操之所以战败,是因为南征后半段战役准备仓促,时机把握不准,再加上运气不好。
曹操的战役目标明确,战略意图是战略要地。可惜聪明人有时也会点头。曹操的失算,恰好被孙权、鲁肃、周瑜、诸葛亮算计了。
孙权和他的手下计算,曹操后方不稳,荆州人不附,北军不学水战,甚至可能有瘟疫。他们把政治账、军事账、人事账算了好几遍。所以一共,在!我们的孙潇和老刘头带头,周瑜、鲁肃、诸葛亮联手给他当老贼投票。
此时孙权的大本营在柴桑,可以看作是孙权的第二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决战地点在江夏。孙权采取的是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术,而不是诱敌深入。
我猜想孙权这样做有两个原因。1.如果江夏被曹操占领,孙氏的军队将永远无法回到荆州,即使是在荆州的东南角。曹操完全占据了长江中游,孙氏只有两条路:沦陷和死亡。既然决定了要打,就一定要赢在江夏,只输在江夏。决战在江夏以东,胜负只有战役价值,没有战略意义。第二,如果在江夏失利,孙权可以亲自在柴桑抵抗一阵子。如果不和解,投降也不迟。还有空间。
近战时代,不分大小独立,不分投降顺序。至于孙权对周瑜说,老周,你先去和曹操打一架吧。如果实在不行,我孙子就亲自见见老贼。这只能算是孙权对部下的鼓励之词,也是在全军将士面前的一种姿态。孙权讲的是一颗红心。
赤壁之战的战果,在今天,毫无疑问是孙刘联军取得了特殊的胜利和速战速决,作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写进了军事教科书。但那时候,一定让人捏了一把汗。
用天时、地利、人和的老套路来分析孙刘联军的胜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让后人争论不休的是曹操庞大的船队到底是黄盖烧的,还是曹操自己烧的。其实在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
赤壁之战后,可能周瑜向孙权汇报战功的时候,向他的主人报告曹操的船队被烧为平地。大约,周瑜的牛皮被吹了出来,传到曹操耳朵里。赤壁之战后,曹操致信孙权,希望他重返中央。曹操还告诉孙权,赤壁之战实际上是一个老曹自己烧的,使周名不副实。
周瑜和曹操哪个说的是实话?只要把三国的刘备、孙权、周瑜、黄盖的传记一起看,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黄盖《三国志传》:黄盖)随着周瑜在赤壁对曹公的排斥,构建了以火攻三国先人的战略。据《三国志·先人传》记载,周瑜、等水军被授权与先人联手,在赤壁与曹公作战,破之,焚其船。祖上与吴郡并驾齐驱,直追南郡。当疾病流行,北军战死,曹公引回。
三国与周瑜传说:刘备被曹公攻破,欲引其渡江。他在当阳遇到鲁肃,一起做了一个计划。因为他住在夏口,就派诸葛亮去夺权。权遂遣余、等与贝会合,在赤壁与曹公会合。这时候,曹已经病入膏肓。开战第一天,公军撤退,第二次引军到江北。在南岸,周瑜等人带了几十艘蒙冲战列舰,居然缴了草,灌了油膏和油,用帘子裹起来,在上面盖了牙旗,先向曹公报了,威逼他们投降。众人整装待发,各司后船,因为领头的第二个在前。曹和的官员们都伸长脖子看着,指出字被覆盖。盖船同时上火风大的时候,明明要烧起来,还要在岸上扎营。不一会儿,浓烟滚滚,许多人被烧死,淹死了。军队随后撤退,仍然保护南军。
《三国志》乌朱传说:禹、溥为左右诸侯,各带万人,齐头并进,准备作战。当他们在赤壁相遇时,他们大败曹龚俊。龚把剩下的船都烧了,退了休。士卒饥肠辘辘,大部分死士,贝、于等人追至南郡,曹公归北。
在孙刘一方,赤壁之战的主要派别有孙权、周瑜、刘备和黄盖。我们把上述三国志的列传联系起来,按时间顺序对陈寿的乱记进行了整理。战争的经过大致是这样的:第一,曹公的军队有疾病。
二、开战第一天,公军大败,第二次是江北。
第三,黄盖)建火攻。
四、周瑜)与曹公战赤壁,破之,焚其船。
五、当疾病流行时,其余船舶退役。
六日,士卒饥疫,死者过半,备、余等追至南郡后,曹公遂北还。
以上述文字的六个要点为骨架,再附上肌肉,故事情节就丰满了。
公元208年9月,曹操占领荆州南阳郡、南郡后,欲进一步占领江夏郡。
刘备指挥刘启的部队和关羽的水军各一万人左右,驻守夏口,并派诸葛亮与鲁肃到柴桑与孙权结盟。
九月后,刘备被曹操逼到樊口。顺长江而下,孙、刘于樊口会合,后溯长江而上,于赤壁会合。
在两军相遇并开战之前,曹操的军队就有零星的传染病。首战曹操大败,水军停泊在长江北岸附近,周瑜的水军驻扎在长江南岸。
周瑜建议黄盖火攻,并赠书给曹操。黄盖率领数十艘冲锋舟,装满柴火,涂上油膏,盖上帘子,插上黄盖的旗帜。救生艇绑在突击舰后面,大摇大摆地走向曹军的战舰群。
当黄盖接近敌舰时,他放火焚烧了曹操的一些战船。许多观看黄盖投降的士兵被烧死和淹死。恰好这时东南风吹来,火借风,风助火。连长江北岸边的部队营房也被烧毁。
曹操只好退守长江上游。到了巴邱,部队传染病越来越严重,后勤补给成了问题。士兵们又饿又病,战斗力更差了。曹操没有办法,只好烧掉剩下的战船,让曹仁和黄旭守着江陵,自己退兵北上。周瑜等人追到江陵,直到被曹仁拦住。
换句话说,曹操的战船有一部分是周瑜和黄盖在赤壁烧的,剩下的是巴秋撤退时自己烧的。
以上这段话是我对赤壁之战的还原,是我在自言自语,简单思考。
我讲的故事可能不太合理,也可能不符合当时的事实。至于所谓的“赤壁疑云”,我不敢说清楚,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上面的分析在逻辑上是有道理的。
周瑜和曹操都没有说谎,但他们都讲了一面之词,而且他们只讲了一半事实。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并没有三国演义中那么夸张,所以是一个惨字。曹操的水军,包括战船和人员,赤壁之战大部分都要报销。这是刘表的财产,不是曹操的。
至于曹操在北方带来的步兵骑兵损失,正史没有说明,只说曹操退兵,率军回北,也就是有序撤退。赤壁之战,曹骏战败是事实,但曹操的人员损失可能主要在于瘟疫和赤壁水战。
说到赤壁之战,尤其是曹操为什么发动这场战役,孙权为什么拼死一战,除了政治解读,还可以做心理解读。
再来看看交战双方指挥官的年龄,真的很有意思。公元208年,曹操54岁,已经进入旧世界,渴望早日实现统一全国的夙愿。
孙权今年27岁。他已经在他哥哥的国家定居下来,他的扩张欲望正在燃烧。
诸葛亮28岁,刚出山,渴望大放异彩。周瑜34岁,鲁肃38岁。孙权武功文到中年,精神蒸蒸日上。是做出成绩的好时机。
54岁的曹操的历史使命是统一全国;南征的战略意图是一举占领荆州,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即使在有生之年,也要完成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孙阳全、诸葛亮满血,而中年的周瑜、鲁肃任重道远。刘备虽然年纪大了,但无处可逃,也没有家,现在还有最后一次保命的机会。在刘备、孙权、周瑜、鲁肃、诸葛亮这些后辈的帮助下,合伙与老贼曹操打了一场仗。
有学者说孙权本来没事,真没必要和刘备结盟,去趟这浑水。这一定是一个毫无生气的老教授说的话。热血青年有时喜欢浑水。既然敢_浑水,当然不怕承担连带责任。
可怜的曹操,一生最后的希望和抱负化为乌有。难怪回到许都后,曹操在军事检阅会上感叹:郭奉孝在这里,所以他不会一个人在这里。
郭甲子是孝子,曹操心目中的主要谋士和继承人。公元207年死于北伐乌桓归途,时年38岁,与周瑜、鲁肃相似。曹操的叹息,哪里是叹息,分明是他内心深处的呼喊。哭时间的无情,哭岁月的衰老,哭生活的无奈,哭上帝的不公。他不是为郭嘉哭,而是为早已死去的郭嘉哭。
曹操哭郭嘉,被历史学家理解为:如果郭嘉没死,会提醒曹操不要再战;就算再打,也不会这么败。
这种解释既不合理也不合理。事实上,在曹操占领荆州南阳郡和南郡之后,谋士贾诩就建议曹操再次停战,让荆州百姓安息,打造王道天堂,江东就投降了。也不是没人劝阻曹操再战。曹操的谋士身边都是骁勇的将领,赤壁之败也不是因为缺少郭嘉。
然后曹操哭郭嘉的时候说,如果郭嘉还在,我就不打这一仗了;即使我们打了这场仗,我们也不会被打败,这没有任何意义。根据我对曹操的心灵感应,曹操的叹息其实是一声呼喊:郭嘉,你的孩子死得太早了!如果你不死,就算老曹这次输了,将来你也会帮我打败周瑜,鲁肃,诸葛亮。
曹操身边的一等谋士、武将都和曹操差不多大,属于周瑜的上一代。曹操深知自己这一代人不可能打败孙权、周瑜、诸葛亮等后辈,只能寄希望于郭嘉等二代。可惜郭嘉死得早,没能复活。你觉得老曹难过吗?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意识到自己统一中国的历史使命无法完成。然后在公元209年,曹操又派蒋干反戈周瑜,挖孙权的墙角,试图对周瑜他们进行橙色革命,以此来求和,促进统一。以至于罗贯中颠倒了《三国演义》中的时间顺序,在赤壁之战打响之前编造了一个蒋干偷书的故事。
多年来,人才不断涌现。面对敌方阵营中壮年一代名将,老家伙曹操心里是什么感受?难怪,五年后,在江淮战场上,看到孙权意气风发的战场,你会感叹:生个孙仲谋这样的孩子!无论什么样的强人,都比时间和命运强。变老的悲哀,对于任何一个进入旧世界的强人都是一样的。
人有同心,心有同理。只要读历史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就会知道史书上记载的很多东西,其实都是作者自己的心理。
曹操知道,赤壁之败后,乞丐刘备终于有了自己的根基。碧眼公子孙权稳坐东南,独力统一中国的理想是镜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唉,曹老板,再强也打不过命啊。在中原,曹老板赢了别人。荆州不是你能比的。
曹老板的绝望,当然是刘老弟和孙晚辈的希望。此后,孙权一直在试图抢占地盘,俘获人口,巩固基础,从而把自己的庄园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