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中有哪些感人的真实故事?
记者前往四川茂县卫门乡采访,正好赶上100多名游客重游地震中被困和获救的地方。人们跳起了羌族舞蹈,锣鼓喧天。据村民说,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回来“感恩”。
当时地震发生时,卫门乡纪委书记杨康军大喊“地震了!”我跑出办公室,准备直奔乡政府北面、村民最多的蛟源村寨西组。然而,在途中发生了更危险的事情。
轰鸣的飞石击中了从九寨沟返回成都的旅行团的车辆,这些车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在一条短路上,两辆旅游大巴被埋,十几辆车被砸成碎片。“先救人!”
杨康军不顾散落的飞石,和身边的人一起搜救游客。在黑水河边的一块青石下,他发现了一辆完好无损的车辆,车上有23人。
杨康军迅速集结受惊的游客,盯着山上飞石,指挥他们通过。一个美国游客太慢,不敢上前。无奈之下,杨康军突然把他推过了落石的塌方口。
“你侵犯了我的权利!”美国游客对着杨康平大喊。杨康军也急了:“维权就保不住命了!”游客们突然变得安静下来。
12当天,杨康军一直在不停落石的山路上搜寻,和民兵一起搜救了500多名游客。如果灾难来临时不能多想,接下来的等待才是最难的。
果然,第三天,三个游客溜了,但是因为找不到路又回来了。很多游客开始绝望,心理濒临崩溃。
他们不知道,当地村民是冒着生命危险来传递一封“鸡毛信”的。15,15伞兵降落在茂县政府广场,与外界失去联系46小时的茂县告别了“孤岛”。
从5438+02年6月地震到5438+09年6月,游客全部转移。8个昼夜,包括卫门乡救出的500名游客在内,7683名幸存游客在偏远的羌族城市茂县安全转移,创造了救援奇迹。
2,父母身体戒备,女孩劫后余生。
5月13日,在北川县城一个损毁严重的角落里,救援官兵发现了一个三岁的小女孩,她被两个不幸离世的大人保护着,大大的眼睛里充满了对生命的向往。
两个大人是她的父母,人们看到这一幕都肃然起敬。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孩子搭建了一个生存空间。
这个房子的破墙牢牢压在两个大人身上,小女孩的腿脚被大人压在下面,根本动不了。救援官兵心急如焚,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工具,无法救出孩子。
直到6月5438+04日9点40分左右,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一名救援人员终于将小女孩从危墙下抱了出来。此时距离地震已经过去了40多个小时。顽强的小女孩在父母的保护下熬过了雨夜和余震,战胜了死神!?
被救的小女孩扎着两条辫子。除了右额头上一道结痂的疤痕,脸上只有些许灰尘,清秀的脸庞惹人怜爱。
但是小女孩的右腿因为长期压迫已经严重坏疽。这个小女孩头脑清晰。她告诉人们她三岁了,她的名字叫宋馨懿。
我要活下去,因为还有很多我爱的人在等我。
他坚持了79个小时,却没能坚持到最后10分钟。陈建,一个26岁的年轻人,他的妻子怀孕了,在废墟下呆了三天三夜。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还活着。
并说:“我一定要活下去,因为还有很多我爱的人在等我。”救援人员花了六个小时才把他救出来。然而,当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把他背下危险的山路时。
陈建终于因为体力不支停止了呼吸,许多救护人员叫他:“你这个傻瓜,你已经活了三天三夜了。此刻你还活着吗?你的妻子还在等你,你的孩子还没有出生。”
但他最终还是没能再睁开眼睛。因为爱,陈建试图活下去,因为他的妻子怀孕了,而陈建试图坚持下去。英雄陈建是一个人人崇拜的人。
取下我的翅膀,给你飞翔。
当汶川县映秀镇的人们徒手搬开倒塌的小学教学楼一角时,人们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一个男人跪在废墟上,双臂紧紧搂住他的两个孩子,他们还活着,而他已经死了!
由于抱孩子的手臂已经僵硬,救援人员只好含泪将其切断,才救出孩子。他叫张米亚,是这所学校的一名29岁的教师。“摘下我的翅膀,给你飞翔。”
多才多艺、热爱歌唱的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这句歌词,用血肉之躯为学生插上了生命的翅膀。
5.一个人的重生
“医生,我顺利完成了今天的任务!”经过反复努力,黄丽终于用“左手”把小圆筒插进了指定的圆孔,脸上洋溢着孩子般的兴奋和自豪。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动作轻而易举,但对于依靠“机电手”完成的黄立来说,难度极大。“我会继续坚持康复训练几天,我会越来越习惯用这只‘机电手’。”黄立笑着说道。
一年前,36岁的都江堰人黄丽在黑暗的废墟下挣扎了96个小时后获救,但她永远失去了左臂和双腿。
成为四川灾区7000多名残疾人中的一员。“我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废人,这辈子完了。”回忆起当时的心境,黄立的表情异常沉重。
“我真的很想自杀,这样我就能结束噩梦般的生活,解放我的家人。”就在黄丽最痛苦的时候,廖晖像个大姐姐一样出现在她面前。廖辉是广州的一名心理志愿者。
决心帮助黄丽重拾生活信心。每天上班前,廖辉都会去医院,把自己煮的汤放在黄丽的床前,下班后,去医院看望黄丽,和她分享一天的新鲜事。渐渐的,黄立又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一个人是不可能强大的。强大的背后是大家的支持。现在,我希望我能成为别人的坚强理由。”在广州医院治疗期间,黄丽加入了广州的“赵光娟生活热线”。
并郑重发誓要成为一名心理志愿者。“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是快乐的,幸福的。我觉得我还是有用的。”回到成都后,黄立迅速开通了“黄立语音热线”。
每天打电话求助的人,通话时间短则半个小时,长则一个多小时,有时电话一整夜都没停过。但是黄丽不觉得累。
她觉得她的努力是值得的。“爱和力量是可以传递的。我要传递爱的力量,让生命继续接力。”黄立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