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历史和演变(约300字)
有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的黄帝时期,黄帝命令他的臣子仓颉创造人物。仓颉是一个长着八只眼睛的奇怪的人。他用他的八只眼睛观察四面八方,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东西。他把这些东西的形状简化,刻在龟甲和兽骨上,就成了最早的文字。这个神话当然很荒诞,但也说明了汉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事实。
在几万年前的原始时代,古人就学会了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后来又学会了用手势,但是有些东西是很难用语言和手势来表达的,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标记的方法,但是标记太多了,容易忘记。后来,他们用图形来表达他们的意思,如“太阳”被画成圆形,“树”被画成树的形状。最早的象形文字就是这样产生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到了这个时候,需要用文字记录的东西就更多了,用一些图形符号来表达就太繁琐了。于是人们简化了一些象形字,并将一些象形字组合成一种新的文字,使人们更容易理解。比如把“人”和“木”组合成“休”字,意思是一个人靠在树上睡觉。这样就创造了很多汉字,形成了一种新的汉字类型——会意字。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文字各不相同,所以出现了一词多义的局面,给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困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统一使用一种文字——小篆。这种写法比以前的写法简单多了,但还是有点繁琐,于是民间逐渐出现了一种应急的俗体——隶书。三国时期,魏的钟繇创造了一种更简单、更优美的文字——楷书。从此,汉字确立了它的方形,开始有了架子结构。从那时起,人们相继创造了草书,行书和其他字体,也出现了世界著名的书法家如钟,王,严,刘,苏,黄,米和蔡。汉字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的数量越来越多,于是出现了供人们查找汉字的工具,比如《说文解字》、《康熙字典》等等。
1949之后,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汉字迎来了它发展的春天。20世纪50年代初,中央政府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汉字改革的通知,大胆简化了一些笔画过于复杂的汉字,使每个人都能阅读和使用汉字,这无疑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
现代社会,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汉字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汉字代表化学元素和一些新事物,很多汉字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含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如何将汉字输入计算机成为一个新的课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发展了一系列汉字输入法,如拼音、吴彼字体、表意码、自然码等。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汉字也在不断完善自己,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有人认为汉字太复杂,提出了“汉字拉丁化”的计划,认为汉字应该走拼音化的道路。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汉字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考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的象征。我们不应该抛弃汉字,而是应该发展和改进汉字,使它们在21世纪继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