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有哪些古老的地名?
话不多说,先说德州的乡镇名。德州下辖8县2市1区,人口密度在山东排名靠后。很多村镇都是明代修建的,其中40%左右是移民。大部分移民来自胶东、山西洪洞、北京、河北等地。虽然他们来自全国各地,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祖先不是来自得克萨斯州。德州详细的人口构成还有另一个详细的解释,这里就不抱怨了。
德州老城区的街名很有意思,功能很明确。一眼就能看出这条街是干什么的。马史街、柴市街、太平街都在相对集中的商圈;然而,米市街和小果市北行两公里,远离上述主要商业街,这是有些令人费解。二郎庙角和旋风角,以及宏伟的宫殿般的建筑,大佛寺,出现在城市的东部。
按照中国的传统习惯,这些老街的名字一定是很久以前自然形成的,大多是根据其商业特点命名的。马史街,顾名思义,就是早期的骡马市场,实际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直到20世纪60年代,马史街中央的一家车马专卖店还在营业!店里所有的商品都和骡马有关。马、鞍、兽缰多为皮货。毫无疑问,他们的专业精神是专门针对马史街的行业特点而设计的。
柴市街显然是过去买卖柴火的地方,但从何时开始无从考证。虽然我能记得,但我没见过卖柴火的,没人卖柴火也不奇怪。那时,人们已经烧煤做饭和取暖。德州是最早与铁路相连的地方,山西的煤炭长期以来是这里的主要能源消耗。留下的“柴市街”这个名字更能说明它的悠久历史,感觉更有特色。
马市场和柴市场离得很近,只隔了一条太平街,但是米市场和小锅市场为什么跑得那么远?这说不通。据记载,德州城的历史非常悠久,文化、交通、商业都比较发达。汉代叫嚣皇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出生在河北,却在德州学了十三年《春秋》,这应该可以很好的说明当时德州文化环境的优良。这里曾是京杭大运河水运四大繁华商业码头之一,也是明代33个商业城市之一。按照惯例,城市街道的名称应该出现在它的全盛时期,也就是最繁华、规模最大的时期。从站在小果城北道路两旁的几个古代石像和野兽来看,它看起来像是得克萨斯州北部的城市入口。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个地区仍然可以看到旧城墙的遗迹,而马史街和柴市街属于它。据此,从地名的地理分布来看,古德州城的南北方向至少应该有两公里,东西方向也应该有两公里,因为从东边的大佛寺到西边的烟店口、石家园的距离不仅如此之远,如果再算上西边的运河码头,市区面积还要更大。
也可以说,我第一次看到的50年代德州城的布局,已经不是繁华鼎盛时期的原貌,而只是昔日雾霾的一小部分。
同时,这些老字号的街道联系并不紧密,老商业街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古人显然不可能把一个城市的商业化分成几个中心,中间出现了这样的割裂现象。现存地名大部分明显是近代更名的,部分仍具有新中国后的时代特征。那么,为什么那些空白的老街名消失了呢?按理说,它们应该是布什街、柔石街、时宇街、珠宝街、古玩街、瓷器街等等。他们去哪里了?我在这里住了几十年了,却一直没发现旧官衙门曾经在哪里(虽然有条老街叫城节,但还是太现代了)!这显然不合理。大家都知道世界上可以飞的东西很多,但是街名不应该飞!只要还有当事人参与,街名就不会丢了,只剩下一个原因,就是毁了!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毁于一旦!
据史书记载,德州这个地方很不幸成为了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朱迪从他侄子手中夺取政权的南征,以及明清统治政权数次残酷镇压农民起义。军队曾经像洪水一样席卷这里。曾几何时,这一代人一度成为荒芜之地。不知道穷城遭受了怎样的战争,明清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这几代人都知道。
按说,一条或几条商业街在战争的硝烟中消失后,人们会习惯于恢复它们。建筑可能不会完全恢复以前的样子,但地名还是可以用旧名,这也符合人们的怀旧习惯。除非这些街道消失太久,或者很久没有人在这里重建,否则老地名可能要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会被人遗忘?这在过去军阀混战、硝烟弥漫的年代是很有可能的。也有可能是在重建的时候,城市街道的布局被无知的后人随意改变了。)
象征和平时期的商业街名称很可能在这些灾难中随着街道的主人一起消失了,幸存下来的原住民可能不多。否则,那些街道的旧名不会重现,因为中国人有强烈的怀旧情结。或许,我们所谓的本地人的起源根本就不在这里。现在漫步在城市的街头,可以看到今天的繁华日新月异,却又太过崭新。古韵几乎消失了,让人记住的机会也少了。只有在史籍中才能找到一些零碎的记载,而在现实中,这些古老的地名依然可供人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