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桑比克岛的地理历史
由于地理和历史环境的结合,莫桑比克有自己独特的城市特色,并于1991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被称为这个名字之前,莫桑比克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是印度洋上的一个海上贸易港口。
岛上的人口主要是在公元200年左右移民到这里的班图人的后裔。在10年至16年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中,其对莫桑比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地语言上。葡萄牙建国后的两个世纪(16至17世纪),与印度的贸易占主导地位,奴隶贸易也非常繁荣。莫桑比克岛成了一个独特的大熔炉。城市的发展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文化的影响。岛上的建筑是各种风格的融合,包括自己当地的传统建筑和葡萄牙风格,印度和阿拉伯风格也融入其中。
莫桑比克岛见证了葡萄牙从西方到印度次大陆甚至整个亚洲的海上航线的建立。市区面积约1平方公里,距海4公里。与非洲大陆上的一座桥相连。人口约1.2-1.3万,三分之二的居民为穆斯林。莫桑比克岛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环境。一个是岛北的石头石灰城,是葡萄牙殖民政府所在地(1507-1898)。这是政府机构、商业和贸易、历史遗迹和一些居民区的所在地。另一个是稻草之城,是上个世纪自发建立的,是以商业活动建立的居民区。斯特劳城占全岛面积的30%,城北只有一块空地,紧挨着圣塞巴斯蒂安城堡,墓地位于全岛最南端。每个来到伊利亚的人都会被这个古老历史中心的广场、街道、纪念建筑和城市所迷住,它是葡萄牙风格的。
几个世纪以来,岛屿逐渐失去了它们的重要地位。
从1507到1898,莫桑比克曾是葡萄牙殖民政府的首都。
65438年至0898年,大陆的管辖权归莫桑比克所有,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马克斯(后来的马普托)的经济略有恢复。在此期间,葡萄牙人修复了一些宗教、行政和军事纪念建筑,如政府大楼。
1975年莫桑比克获得独立,一批葡萄牙人及其后裔离开这里,他们废弃的房屋被接管。内战爆发后,局势恶化,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的经济萧条影响了莫桑比克的经济。同时,莫桑比克因为内战接受了大量的逃亡者,导致人口膨胀,贫困加剧,逃亡者在中国大陆重建家园。莫桑比克岛经常受到强风暴的影响,1994的龙卷风造成了毁灭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