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名师精读版)第三遍读后感

对《红楼梦》重读的思考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红楼梦》是小说艺术前所未有的高峰,我抱着尊重经典的态度,静下心来,逐渐进入这部巨著的艺术世界...

《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但贾宝玉的祖母和母亲为了家族的利益和宝玉的“前程”嫁给了宝钗,而黛玉却在悲痛中死去。最后,贵族家庭也慢慢衰落了...

这样的悲剧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各自的性格密切相关。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对不同人物的刻画。

就像“宝玉伏在玉上”这个细节,宝玉认为仙女般的妹妹没有“通灵宝玉”,这不是好事。于是他突然病倒,扔掉了与生俱来的“宝玉”。“玉”是命运的象征。宝玉的抛玉,表现了他对命运的反抗,对世俗的蔑视,对伦理的蔑视。还有什么比这个动作更能说明宝玉的叛逆性格?

宝玉的性格不仅体现在《抛玉》中,还体现在《红月亮》中:“落魄,倔强而怕读文章,行为古怪”,“富贵而不知福”,“在家无望”来形容宝玉。表面上是用世俗主义批判贾宝玉,实际上反映的是他不愿意被封建传统束缚,讨厌追求名利。所以被认为是“落魄,不知天下事,固执,怕读文章。”也说明他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所以被认为“古怪古怪”,说明他不服从封建统治者的要求,对他们的职责感到不安。因此,人们都把它看作是“富而不知乐”、“在家无望”的“无良”之人。《西江月》对贾宝玉性格的描写可谓入木三分。

再比如作者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美丽、多情、柔弱、敏感、言行谨慎的女人。“那种含情脉脉的姿态,那种温柔妩媚欲说再见的样子,那种羞涩无声的眼神跟谁诉说,那种灵动睿智的谈吐。”体现了她才女的空灵灵感,她淡而不俗,清新淡雅,比“潇湘公主”的“风流姿态”更脱俗优雅。她的美不仅在于她的外表,更在于她的精神气质——书卷气,细腻,孤傲。她是融合了中国三千年文化的理想的化身。

林黛玉在贾府名门望族时,是“步步小心,时时牵挂,轻易不肯说一句话,走一步看一步”。她礼貌的拒绝,既表现了对妻子的尊重和感激,也表现了她顾全大局的风度,说明她为人处事小心谨慎,言行谨慎。

在作者的生动描写下,王熙凤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惟妙惟肖,容貌独树一帜。“我来晚了,再也见不到远方的客人了!可以说我没见过他,但我先听到了他的声音,我一身珠光宝气,艳丽无比。这些都体现了她在这个贵族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可以说,由于曹雪芹精湛的艺术表现能力,王熙凤的几乎每一个动作都表现了她性格的一面。看到林黛玉的样子,她说:“这种全能的派头,不像我们祖上的孙儿,其实是亲孙女。我不能责怪我们的祖先每天都没有忘记它。”短短几句话,表面上是夸林黛玉的风姿,实际上是在奉承老奶奶,还不忘安慰迎春等嫡亲孙女。真的是全面流畅!

《红楼梦》博大精深,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高峰,而且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就其人物而言,可以说是三寸不烂之舌,巧夺天工。当你走进那个奇妙的艺术世界,一定会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