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制约公司(生产耐火材料)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如果你看了这篇文章,也许会有所帮助: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是由生产决定的,因为生产需要形式的经济力量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需要不断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生存和发展。现代科学的发展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可能,现代技术的诞生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手段和方法。这种生产在两个方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社会生产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另一方面,生产的发展不断为科学技术提供新的实验手段,提出“大量可观测的材料”。高温工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使用的要求是耐火材料科技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多方面、多层次的生产和使用需求为耐火材料的科技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研发机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创造了新的机遇,诱导企业制定了新的科技进步战略,也是刺激科技创新活动启动、延续和成功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冶金、建材等高温行业的技术进步,为耐火材料行业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1冶金行业需求

冶金工业是耐火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耐火材料的发展和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冶金行业每出现一次重大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炉型,都离不开耐火材料质量的提高和新产品的开发。冶金工业工艺升级、品种调整、延寿降本的新要求是耐火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如炼铁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炼铁用耐火材料的发展,为满足高炉长寿的要求,开发了氮化硅结合剂产品、在线维修技术和材料;为满足高温热风炉的使用要求,开发了低蠕变砖,研制了免烧铁沟材料,满足高频出钢要求。为了满足铁水“三剥”的需要,研制了鱼雷车专用喷枪和成套材料。平炉炼钢的淘汰促进了转炉和电炉用耐火材料质量的提高;大力发展连铸技术,促进了连铸用功能耐火材料的技术水平和实物质量;为了调整品种,采用了各种炉外精炼技术,相应地促进了精炼用各种优质耐火材料的进步;为了适应超低碳钢的冶炼,开发了低碳和无碳钢衬砖。为了吸附夹杂物和净化钢水,开发了各种含游离CaO的材料。“熔融还原-近终形连铸”新一代紧凑钢工艺的发展,推动了耐火材料向优质、长寿、多功能、低污染方向发展。铝、铜、铅、锌等有色冶金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冶炼的强化和新型窑炉设备的采用,促进了相关领域耐火材料质量的提高和新产品的研发。

2.2其他行业的需求

除了冶金工业,建材、石化、环保、能源、电子等高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益苛刻的使用要求也推动了耐火材料的科技进步。比如在微晶玻璃、超薄玻璃、玻璃纤维的生产中,要求耐火材料的侵蚀对玻璃成分的影响很小,所以必须提高耐火材料的抗侵蚀性。大型化、高效化、环保化的水泥回转窑对窑衬材料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辊棒、堇青石等优质窑具材料是为了适应陶瓷烧成窑的发展要求。为了满足水煤浆气化工艺的需要,开发了一种高铬材料。垃圾焚烧炉和熔化炉的出现促进了相关耐火材料的发展。高温窑炉轻质、高效、节能的要求推动了耐火纤维等隔热环保材料的发展。这些新的需求和日益苛刻的使用要求,促使耐火材料科技工作者不断研究新技术,开发新品种,推动了耐火材料工业的科技发展。

3.机械设备的技术进步

装备和制造业的科技发展为耐火材料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为耐火材料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耐火材料的制造是利用相关的机械设备对耐火原料进行加工的过程。没有机器和设备,耐火材料就不能生产。因此,耐火材料生产所用机械设备的性能、水平和改进对耐火材料的科技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有时关键设备的性能达不到生产要求,会成为制约耐火材料发展的瓶颈。有时候关键设备的突破会大大加快耐火材料的科技进步。通过“八五”和“九五”计划,基本解决了我国耐火材料工业技术装备落后的局面。

3.1微粉制备和混合设备

气流磨等微粉生产设备的发展,降低了微粉的加工成本,使微粉广泛应用于制品和非晶材料,降低了制品的烧成温度,改善了非晶材料的性能。螺旋锥混合机、双锥混合机、V型混合机等预混合设备,使不定形和功能性耐火材料生产中细粉和微量添加剂的混合更加均匀。高速搅拌机(可以控制混合物料的温度)、行星强制搅拌机和强力逆流搅拌机制备的泥浆性能更好,不仅提高了混合效率,而且在降低粉尘和控制噪音方面也有很大进步。

3.2成型设备

高压造粒机的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满足了生产高档原料的要求;摩擦压砖机发展迅速,真空压砖机的出现明显提高了高碳镁碳砖的性能。特别是1000吨复合摩擦压砖机的诞生,使摩擦压砖机品种更全,性能更优。它具有液压机和摩擦压力机冲击力大的特点,采用双面加压、真空排气、自动测厚等技术,实现机电一体化和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成型效率和砖坯质量的稳定性。液压机的性能更加完善,实现了从泥浆定量、充模、压制、转砖、在线检测的全过程自动化。等静压机的开发和国产化大大降低了连铸“三件套”的生产成本,相应的石墨分级机、造粒机、流化干燥床、真空浸渍装置等功能耐火材料专用配套设备的研制成功,有效促进了功能材料的品种调整和产品升级。振动压砖机的发展明显提高了超薄产品和氮化产品的质量。

3.3烧结设备

超高温、高真空等极端条件的获得,为制备具有特殊性能的耐火材料开辟了道路。烧结是产品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对产品性能有重要影响,也是高能耗工序。烧结设备的容量、使用的能量、达到的最高温度以及窑内的气氛都对烧结产品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本。热工技术进步使超高温立窑、超高温回转窑、超高温隧道窑技术成熟,提高了高档烧结原料和产品的性能;氮化炉的发展使氮化产品的烧结成为可能;轻质节能梭式窑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替代倒焰窑的新型间歇窑。其特点是壁薄、节能。可使用多种燃料,包括气体和液体,采用多种燃烧和均热技术,使窑内温差小于5℃,实现自动控制,劳动强度低,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适应性好。

耐火材料烧结设备的工作温度从低温发展到高温和超高温,工作气氛从氧化气氛发展到还原气氛和氮气气氛,使用的能源从直接燃料向间接能源和清洁高效能源(红外线、超声波等)转变。).烧结设备质量和生产率大幅提高,对生产组织和能源的适应性不断加强。

3.4施工设备

这里所说的施工设备主要是指非晶态材料的施工设备。不定形耐火材料的快速发展关系到建筑设备的发展和建筑机械化、自动化的实现。以往非晶材料的施工设备主要依靠建筑行业的设备,施工方法简单,施工速度慢,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于是,人们制造了专用的高效快速搅拌机、整体振捣模具等施工机械,使整体浇注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近年来发展了无模施工技术,如喷涂机、湿喷机等,正在向施工自动化方向发展。对于较厚的施工体,喷枪的机器人控制、喷面的电子眼观察、施工质量的人工智能控制等先进技术逐渐成熟。

总之,耐火材料和耐火材料的科技进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特别是耐火材料专业化生产厂家的出现,明显提高了耐火材料的性能。

4 .相关学科的科技转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综合的趋势明显加快,发展中的横向关联和交叉极为突出。随着现代科技革命的深入,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变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全面,涉及面广,难度大,绝不是单一的科学技术能够解决的。只有多学科、多技术形成的科技群体才能突破。边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耐火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科技基础。耐火材料的科技进步也受到了其他学科的转移和渗透。有时,借助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某些技术问题的解决需要其他学科技术人员的参与,这就要求耐火科技人员必须是专家和通才的结合体,以达到一机多用。

4.1信息技术的应用

现代技术革命的本质是与信息和知识密切相关的,是一场使人脑延伸、减少人类脑力劳动的智力革命。信息技术包括通信、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信息技术在耐火材料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信息技术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使得科学研究方法更加先进,提高了科学研究的速度和科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信息技术在高温窑炉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优化了窑炉结构。信息技术在制造过程中的应用,从模具设计、配料、混合、成型、烧制、检验到包装,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不仅取代了生产过程的监控、操纵、调整和管理,而且具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数据统计、计划编制、成本核算、物资管理、人事档案、销售交易,实现办公自动化,使办公快捷、方便、准确、高效。

4.2相关学科的技术转让

耐火材料作为一种材料,其研究方法与其他材料相似,可以参考和借鉴其他材料的研究方法、新工艺和新材料。如将高温结构陶瓷中使用的氮化硅、增韧氧化锆、增强纤维等新材料应用于耐火材料,开发出一系列性能优异的先进耐火产品。精细陶瓷、超细粉体和正在研究的纳米技术应用于耐火材料,明显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技术和性能。流变学研究方法在不定形材料中的应用,改善了浇注料的流动性、触变性和粘附性等施工性能,促进了施工自动化的进程。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合成的新物质和新材料的应用,形成了耐火材料新的结合剂和粘结体系,提高了浇注料的分散性、可塑性、粘结性和抗爆性等性能。数学与计算机的集成技术已初步应用于耐火材料领域,如通过有限元分析模拟耐火材料在使用条件下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预测过程的破坏行为;断裂力学应用于功能耐火材料的形状和结构设计,提高了耐火材料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管理现代化

科技和管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先进的管理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先进的管理为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没有先进的管理水平,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无法发挥作用。过去的二十年见证了耐火材料科学技术的巨大发展和管理观念的巨大变化。企业管理中采用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如在质量管理中,从全面质量管理、零缺陷、ISO9000、卓越绩效模式到六适马管理;生产现场管理从5S、定制化管理、准时制生产到精益生产。企业管理不断优化管理理念、管理结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和组织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努力以最少的物质和人力消耗取得最大的技术和经济效益。同时结合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使管理方法更加科学和人性化。近年来,许多企业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建立企业文化,将“硬”管理与“软”管理相结合,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以挖掘人的智能和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

管理创新在企业创新中处于全面规划、指导和协调的地位。它是对传统管理原则、流程和实践的改变,比任何其他类型的创新都发挥着更大的作用。通过整合企业制度和市场机制,整合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提高核心竞争力,激发创新体系和提高运营效率,使企业绩效步步为营。质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耐火材料企业在质量管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普遍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

第六节污染源和环境保护要求

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掠夺性开采和挥霍性使用必然导致“资源和能源的枯竭”。因此,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资源,节能降耗是耐火材料科技进步的方向。如合理利用低品位铝土矿资源生产均质材料和莫来石合成材料;经过两步浮选工艺,提高了菱镁矿的纯度;科研机构用煤矸石合成赛隆原料;开发了一系列在不同环境下具有隔热功能的轻质材料,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许多科研项目放弃了以往追求高品位、高纯度、高温度的技术路线,转而采用追求资源效率最大化、环境负荷低的技术方向。

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在为高温行业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污染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政府和同行的重视。“循环经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对耐火材料行业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促使耐火材料企业改变粗放式增长方式,重新定位发展方式,树立循环经济理念,使耐火材料行业在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道路。倡导“绿色耐用材料”,清洁生产和职业健康督促企业治理环境,淘汰落后品种、工艺和设备,促进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耐火材料的修补和使用,废旧耐火材料的处理和回收,用无铬碱性砖替代对人体有害的含铬材料等。,减少产品在使用中的环境负荷,有益人体健康,从而实现产品的无害化使用。这些都促使耐火科技的发展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和科学发展观。

7结论

耐火材料行业作为社会行业的一个分支,正处于科技革命的大变革时代。其科技进步受到综合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教育、文化都对耐火材料的科技进步产生不同的影响。除耐火材料行业内部发展外,高温行业使用要求的提高、耐火材料生产设备的技术进步、相关学科的科技转移、现代管理理论以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要求等外部因素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