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般镜像理论》作者简介

王夫之(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史学家、文学家。字农,名蒋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川山。学者们尊称他为船山先生。绰号很多。据记载,卖江翁的有十几个人,有道士,有船山老农,有船山老人。生于明朝万历四十七年(1619),崇祯十五年(1642)任戊戌御史。王夫之自幼随父随兄,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十四岁考上衡阳县学,成为秀才。然而,他继续科举的梦想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破灭了。王夫之见证了明末的腐朽统治和东北满族贵族势力的不断扩张。像许多有识之士一样,他感到危机正在加深,主张改革弊端。他非常关心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形势,非常认真地研究历史。王夫之壮年时,明清交替。他积极参加反清斗争,经受了坎坷政治流放的考验和锻炼,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使其进步思想走向成熟。迫于反清形势的逆转,王夫之躲进了林泉,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生活了近四十年,苦于自己的野心,联系社会现实,总结历史经验,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写作中,试图回答时代提出的各种问题,寻找创新的拯救危机的方法。王夫之的著作涵盖哲学、政治、历史、文学,有100多种。

《资治通鉴》是王夫之读司马光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札记。全书30卷,秦1,西汉4,东汉4,三国1,晋4,宋、齐、梁、陈、隋1,唐8。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历史著作。首先是阅读另一部历史巨著的笔记,其中每一节都是对《通鉴》中记载的某一史实的论述。如果你读《读通鉴》而不参考《资治通鉴》,你会感到不解。其次,这本书是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既折射出明清之际血与火的历史光芒,又积淀了当时一个思想家极其痛苦和矛盾心情的深刻反思。所以整体水平远超一般史书。

王夫之是一个忠于明朝,具有强烈汉民族意识的文人。对于明死于清的事实,字里行间洋溢着痛苦和愤慨。但他并没有简单地用古史来发泄民族义愤,而是希望“推得得失之源”,“立一百分之典范”,所以他的史学理论很有现实感。明朝灭亡后,一些史家或探讨其灭亡的原因,或批判政治的混乱,或分析制度的弊端,或抨击君主专制及其弊端,深度不一。其中,以黄宗羲的《伊名待访》为代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最为深刻。与大多数历史学家不同的是,王夫之不仅具有这种现实感,而且能够将其与历史沉思融为一体,试图总结出一种更高层次的历史哲学。

首先,他清醒地反省了自己,认为“中国被夷狄蹂躏,不必固心,中国为耳。”于是在《资治通鉴》中,他批判了君主及其大臣聚敛财富、君主贪婪傲慢而扼杀忠义之德、奸臣败坏法纪而使国家衰败、大臣拥兵弱支、学风衰退而异端邪说、商人贾社本穷追不舍、奸臣引狼入室而屈膝投降...批评几乎涉及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他心中,前朝的过去,不过是明朝的现实。

其次,在历史的沉思中,王夫之得到了一个启示,那就是“事物会随着时代而变化。”他从古代人类的“与动物差别不大”和今天的人类文明中看到了“世界更美好,事物更美好”;从三代的“沉香”、“嫖娼”、“卖货”和唐代的“天下由帖治”可以看出,今天不一定比以前差;从三代诸侯和秦始皇改郡县制的成功可以看出“形势激动,道理容易。”历史的变迁让王夫之得出了一个哲学结论:“顺应潮流者理所当然”,也就是说,顺应历史潮流者有理。

“理势合一”和“理依势”是王夫之在历史沉思中得出的最光辉的结论。“变”是这一历史哲学的核心。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王夫之对封建史学中最重要的命题“正统”进行了批判,“统一是统一国家并能长久存在的政权,无论是通过武力还是阴谋“篡位”,只要符合大势。他说,“为什么不那么正统呢?"?

岳,正统,不知是什么。自汉亡,曹植、司马师乘势盗天下,故称禅。所以说,一定要有统一的东西,然后才能是天子,仁义不是施与受,而是加强。有了篡权的痕迹,邹衍的异端才会被镇压,刘欣家史的介绍才会被书写,文字才会真实。“自朱撰史以来,正统之争成为封建史家最为关心的事情,甚至影响到尚未定稿的宋辽金三史的编纂。而王福的说法彻底击碎了那些不可取的谬论。如果说黄宗羲是从明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现实中得出了批判明朝君主专制的理论,那么王夫之则是从历史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得出了这一思想。千百年来,天空始终不变。自宋元以来,为了一个姓氏而战正统的喧嚣与热闹就不绝于耳。成功了就是王,就是神,就是圣,就是天命,就是正统,就是永远私于天下。没有人敢说没有,但黄宗羲、王夫之否定了这种自然的结论,从历史的变迁中指出,只有符合“势”的人,才是正当的,这无疑是一种进步。

当然,历史留下的包袱毕竟太重,传统文化在他身上的积淀毕竟太深。这种思想家在沉思历史时,往往不自觉地遵循传统的历史观和道德观,陷入传统的保守观念。如果他认为封建君主不能改变,只能改变具体的措施和制度;封建思想无法改变,只能改变个人的方法和观点,这成为王夫之思想中永远无法摆脱的矛盾。理智上,他承认“大势所趋”或“理”的哲学命题,但情感上,他接受不了真正的“势”。他对宋代的苏雪、浙学、明代的李贽异端史学等与正统理学相悖的学派进行了批判,指责李贽的藏书危害特别大。当张要他加入起义队伍时,他“伤腕不死”,但清兵南下时,他又反叛调兵,把民族大义与忠君思想混为一谈。因此,在阅读《资治通鉴》时,既要关注他进步的历史思想,又要忽略阻碍这一思想升华的保守因素。在经学方面,有《易》、《蜀》、《春秋》等二十四种和《舒舒》、《考易》等四书。

在文学上,有《说文光易》和《大卢航》。

哲学家分五种,老子严,庄子解。

佛教有两种,如香宗索罗。

哲学和社会史方面有一些名著,比如黄皮书,梦魇,思考录。

此外,大部分著作涉及天文、地理、数学、历法等。都收录在船山的遗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