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不好初中历史?
初中1历史差的原因分析。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入手,兼顾历史知识的时机和基础;
2.能力方面,初中主要在于记忆和理解,尤其是在记忆层面。记忆历史。
3.在课程体系上,初中采用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以主题形式为主。知识体系不完整,知识结构零散,通史不通,理论概念模糊。
4.在课程内容上,初中课程更重视国史而非世界史,更重视政治史,经济史相对薄弱。
多说说你现在的情况。
(1)学生的初中历史基础知识比较欠缺,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更谈不上对历史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
(2)初中历史长期以来被视为?辅修课?学校、学生乃至社会对其重视不够。
(4)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习惯机械记忆,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这给抽象的高中历史学习带来了一些障碍。
初中历史差的解决方法1。高精度巩固知识点。
1.精读。逐字逐句、逐段、逐段地读,思考单词、句子、段落之间的关系,找出每一个知识点,完整地记住课本。比如世界近代史?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了然,必须明白四个知识点:一、经济危机的原因;第二,经济危机的出现;第三,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第四是这次经济危机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的信息?65438-0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2.把握内涵。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细节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完整内涵。比如上面提到的第一个知识点,包括以下三点:①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2)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产销矛盾日益尖锐;人们沉迷于股票等投机活动,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第二,对历史概念的高度理解
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做出准确定义的前提。如1997高考题7?实际上,康有为呈献给光绪皇帝的“圣旨统筹”就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 .提出了各种具体的变法建议;b .主张君主立宪理论;c .系统地论证了政治改革的理论;d .明确指出政治改革是救国图存的唯一途径。?这个问题是否能正确理解?政策议程?内涵,也就是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很容易选a .再比如问题8:开门?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中国侵略的新阶段。这主要是因为这一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b)能使美国在中国的权益位居大国之首;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在中国的特权;d)有利于加快美国侵华的步伐?。这个题目主要考察开放门的外延,也就是影响,对于?是否有利于美国加快对中国的侵略?。
2.完整概括概念内容。比如高考1997题?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有以下共同点:①体现中国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此题已部分概括了历史概念的内容,要求选择符合项。选择的过程,其实就是对历史概念内容进行总结的过程。经过归纳对比,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该选择没有②的选项。
3.区分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要比较相似或相近的概念,分清它们的异同,提高对概念的准确把握。如1996上海高考第26题?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与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处在于:①面临极其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干预经济;③主要内容是调整和振兴工业;④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农业;A.12B.13C.23D.224?。
4.用概念分析问题。仅仅理解概念是不够的。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是一种理想状态。如果使用?分封制?分析了周代分封制、秦不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制等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使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第三,高密度串联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由知识内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教材中各个知识点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1.抓住一些。比如可以把握四点:①魏晋时期,地主阶级内部形成士绅制度;②东晋南朝时期,士绅势力发展;(3)南朝末期,士族的影响力逐渐下降;(4)唐末,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士绅进一步被消灭。这样,我们对士绅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清楚的认识。
2.越过这条线。?线?它是由具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组成的知识线索。比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问题的解决和儒家百家争鸣,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一杯酒释放士兵?以及元代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黜宰相、八股文人、军部、文字狱。点?这几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建立、巩固和加强的发展史。
3.人行道。?脸?它是由历史上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组成的知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了历史知识的结构,才能轻松地把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到历史的阶段性特征,进而在解题时展开和闭合。
第四,对历史现象的全面分析
教科书按时间顺序描述历史,是一个平面系统。而高考命题往往提取历史线索,挖掘知识联系,纵横交错古今中外,形成立体体系。因此,备考复习不仅要着眼于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还要拓宽、深挖、抬高,全面分析历史现象,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
1.比较完整的叙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如1996高考题48?简单解释一下18世纪?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一变化分析了1789革命与1848二月革命的主要区别。?这个问题对18世纪的法国有什么要求?19世纪中期的历史描述比较完整,包含了对革命原因、革命任务、革命对象、革命主体的深入分析。再比如第47题?总结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代文化灿烂的原因,唐文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这个问题还需要学生从原因、特点、历史地位等不同角度进行归纳和总结。从表面上看,历史事实清晰易懂,但对分析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2.宏观分析和微观检验。比如1997高考第48题?本文总结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的权力关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为什么这个体系不能长期维持世界和平。这个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主要考察历史现象的宏观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从宏观和全局的角度去理解协约国的权力关系,也要求对协约国的权力进行具体分析,其中也包含微观分析的成分。
3.显性接触和隐性接触。?显性连接?是教材中历史知识的明显联系,和?隐性联系?它隐藏在知识之间。换句话说,就是所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问题是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和系统化,显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自身的价值。如1996上海高考第46题?英、法、俄、美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用什么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各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对其资本主义发展有什么作用?这一期,命题者抓住了它们的隐性联系,即革命与改革中的土地问题。经过挖掘,能力考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初中历史怎么学?高楼拔地而起?任何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基础,历史的学习也是一样。初中是学生系统接触和学习中外历史的初始阶段。对学生学习历史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而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和分析问题。在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对历史教学的理解谈一些体会。
第一,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教学不应该照本宣科。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如此灿烂厚重,既有汉唐盛世的辉煌,也有近代世纪的屈辱。教师在讲授不同的历史阶段或事件时,要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等身临其境的感受,有意识地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正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不把政治和历史分开,引导学生去运用?组合?学习历史的方法。?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政治,今天的政治是明天的历史?要向学生深入讲解历史与政治的关系,引导他们用政治学的知识分析历史,用历史的知识检验政治,相互印证,相互促进。
在这个过程中,新手可能会觉得很难,但没必要急于求成。只要他们有意识地这样学习,随着历史政治知识的不断积累,这种学习方法的效果就会逐渐显现,历史政治知识积累越多,效果就越明显。
第三,正确认识记忆和理解的关系。在历史的学习中,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去记忆和理解,所以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讨厌历史学习是因为记不住或者记了却不知道怎么用。其实在历史学习中,记忆是基础,理解是催化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理解,不能死记硬背,更不能没有记忆就谈理解。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历史知识的学习更需要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历史知识的积累,通过在所学历史知识范围内设置话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
第四,注重历史框架和历史知识网络的构建。历史知识虽然浩如烟海,但却是一个整体,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个天然的网络。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历史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如果说整个人类历史是一个大系统,那么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就是子系统。有助于学生理解子系统在大系统中的位置以及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整体的历史框架,有助于学生把握历史概念和时代特征。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某一时间段的知识点,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时间段相同或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总结。比如世界史第一卷,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变迁。充分运用异同的比较和归纳,通过分析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意义的关系,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普遍性和各国革命的特殊性。历史地图是我们直观形象地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我们了解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提高我们识别、解释和解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比如“开辟新航路”的路线图,如果图文结合,用图文的方式概括重点,就能抓住开辟新航路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内容。再比如,以农业生产为主线,把不同历史时期的农业生产情况和特点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加深对这条线上各个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
读了初中历史,为什么学不好?
1.对初中历史教师的反思
2.中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
3.初中历史经历
4.初中生记性不好怎么办?
5.为什么初中学习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