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平简介焦平
焦坪矿区位于陕西省黄龙侏罗纪煤田东北部,北邻黄陵矿区,东南起于庙湾-焦坪线煤层露头线。
西至陕甘交界的子午岭,西南暂至庙湾、刘家店子、荀窑矿区。
矿区内,以雪亮、双庙、山神庙为分水岭。
东北部属于洛河水系,包括何谦河、南川河、玉华川河等河流,均为西南-东北走向,流量较小。西南属泾河水系和石川水系,中间隔着老爷岭-长蛇岭。
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砂、泥岩,下侏罗统富县组的砂、砾石、泥岩,中三叠统延安组、直罗组的砂岩、砾岩,下白垩统宜君组、洛河组、花池河组的砂、砾岩、泥岩,以及广泛分布于台地的零星第三系、第四系黄土。
含煤地层延安组平均厚度为40 ~ 80 m..
共有8层煤,只有4-2 #煤层是该区唯一可采的煤层,厚度为0 ~ 34 m,一般为8 ~ 12 m..
从地理上看,该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构造简单,断层少,地层平缓。
地质构造以宽缓褶皱为主,起伏不大,构造线以东西向和东北向为主,东北向次之,少量南北向。
褶皱宽度一般2 ~ 5 km,轴长12 ~ 45 km,幅度40 ~ 200 m,倾角2 ~ 10。
褶皱的幅度和倾角随着地层由旧到新而减小。
从地质上讲,该矿区位于陕甘宁盆地内陆中生代大型坳陷南部黄龙煤田东南段,属侏罗纪陆相煤田。
地层包括上三叠统延长群、下侏罗统富县群、中下侏罗统延安群、中侏罗统直罗群、下白坪志丹群和第四系。
其中延安组和直罗组发育冲积相。根据记载,这个地区的采矿历史很长。明清时期,大量小煤矿沿着煤层露头开采。邮政编码是727000。
区号:610203。
电话区号:0919。
拼写:焦平。
焦坪煤矿隶属于陕西省铜川市。地处三秦腹地陕北高原与关中盆地的过渡地带。它有两个地貌单元,具有南北方自然条件的综合特征。北临连绵起伏的子午岭,南接辽阔富饶的渭河平原。距九朝古都Xi安100公里,距人文始祖黄帝陵80公里,距革命圣地延安240公里。
焦坪煤矿的名称源于陕西省宜君县市焦坪乡(2001 12.23,原焦坪乡与马坊镇合并,更名为太安镇)。原焦坪乡在焦坪煤矿东南。当地人把焦坪乡称为老焦坪,以区别于焦坪煤矿。
焦坪煤矿行政隶属于陕西省铜川矿务局,位于距铜川市区37公里的焦坪乡(原宜君县)。梅(嘉平)17(丽珍)铁路通往矿区东部的何谦站。这条公路通向矿产部。
1958之前,井田内只有一些私人小煤矿。
1958-1961“大跃进”时期,焦坪煤矿逐渐形成。
先后生产的矿山有何谦露天矿、东北塔平硐、永红斜井、前卫平硐。
位于焦坪东北塔村,为独立井田,走向长2.8公里,斜宽1.4公里,面积3.9平方公里。
隧道开拓,单水平盘区上下山开采,边界通风,主采4-2煤层,设计年生产能力45万吨。
铜川市基础设施公司1967年6月开工建设,1969年5月投产,总投资18809万元。矿井平均吨煤投入42元,巷道掘进9129米,房建20938平方米。
投产后产量从1976连续七年徘徊在18-32万吨之间,1977上升到35.37万吨,1978生产原煤515600吨。
1979后,年产量将保持在设计能力水平。
1969-1990 * *生产原煤679.52万吨。
7月1990,1被批准停产报废。
在东北塔地区建设了一座年设计能力为654.38+50万吨(考虑玉华联络井需要)的原煤筛选、中转、装车、储存系统(当地称备煤楼),为煤炭装车运输提供了便利。
位于焦坪杨沟,铜川矿务局自筹资金修建。
1970年3月开工建设,当年建成投产。
设计年产能为654.38+50万吨。
该井田属于焦坪煤田的一个角落,走向长2.1 km,斜宽1.4 km,面积2.9平方公里。
开拓了一对斜井,主斜井长960米,副斜井长940米。
由于生产环节不匹配,从8月份1980再次调整到1981结束。
1970-1990和前卫平硐共出煤693.87万吨(两口井未分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