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最强选手
我记得很久以前,我曾经和人争论过战争。因为对方认为二战德军将领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厉害的,因为他们偶尔能以少胜多。我当时觉得很可笑,因为我的经验是,看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不会提什么少胜多。当时,我举了以下例子:
项羽彭城破诸侯:三万至五六万。
韩信败赵:一万两到二十万。
刘秀的昆阳之战:3000对420000。
张辽之战:八百万对十万。
淝水之战:8万对112万。
……
等一下。
这些战斗按照一般规律几乎不可能打赢,但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些天才,他们总能在激动人心的时刻,以生硬到近乎蛮横的态度切入我们的思维,粉碎我们的经验和规律。
但当时我也认为,以少胜多是特定条件下的不得已而为之。这么大的悬殊,有可能主下半辈子都不会再战了。但是,我错了,因为我读书不多。四个月后,当我读到梁书的时候,我再次被一个天才所震撼:他一生中打了上百场仗,几乎都是以一比十甚至上百的比例。
这个人叫陈庆之。
陈庆之(484~539),南朝阿良人。据估计,他是一个不太穷也不太富的平民学者或小官员的儿子(萧炎后来在他的赞美信中写道,“他不是一个贵族家庭”)。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在晋代之后和隋代之前,平民(下层地主或学者)和绅士(上层地主或学者)之间的界限相当严格,平民很少能出人头地。而且他的武功很差:“不打洞,马也不行。”所以陈庆之的少年,也许包括中年,都是以宫廷侍从的身份度过的。
他当时的主人是梁武帝·萧炎。谈论萧炎是非常有趣的。这个人早期很聪明,但突然老了就糊涂了。让他成为笑柄的有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奉承佛祖,意思是建庙。问题是他抠门,不舍得花钱,百姓真的没钱,于是有人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做个假和尚,让大臣们自赎。这就跟小孩子作弊一样。其次,浮山筑堰为寿阳城备水,三楼失守。这是孩子的一厢情愿和倔脾气。其次,听信流言蜚语让萧统太子很生气。这第三件事很厉害,引起了历代人对他的怒目而视。萧统死了”朝野叹愕,建康男女,奔走门外,哭了一路。可惜以后会出现一个前途无量的皇帝。
陈庆之跟着这样一个稚气未脱的皇帝。第一,他下棋二十余年:“高祖好棋,每次到夜终,同行累,却一夜不睡,准备听。”但是他前半生的履历除了这个就是空白。直到公元525年,陈庆之才有了人生中第一次领兵的机会,那年他42岁。而且那一次,部队被任命为武威将军等将领,迎接北魏刺史徐州元法和尚的叛逃,也没有打胜仗。作为一代名将的初始阵,太缺乏气势了。
于是,萧炎任命陈庆之为将军,总教头文德领兵护送王晓接管徐州。北魏当然不可能丢掉战略要地徐州,派袁延明、袁X两大皇族领兵两万,在溪口一带扎营,准备进兵。陈庆之得到消息后,二话没说,走近敌营。一到十,这是他实际参加的第一场战斗,也可能是他所有战斗中与敌人实力比最接近的一场。战斗的结果是,二进两万大军被陈庆之的两千大军打得一鼓而逃。
本来战斗是有胜负的,但是陈庆之的顶头上司孝宗出了毛病:孝宗的母亲吴淑媛(化名,后宫宫号)很可能是齐国末代皇帝萧宝娟的妃子,她跟随萧炎七个月后生下了孝宗。“宫中疑人”,后来吴告诉孝宗,孝宗自己也开始怀疑自己其实是萧宝娟的孩子,于是按照当时的民间习俗,悄悄挖开了萧宝娟的坟,用自己的血滴在了萧宝娟的尸骨上。“俗话说,用活人的血流死人的骨头就是父子”,结果确实渗了进去。他犹豫要不要相信,杀了自己的一个儿子“验骨”,结果又被渗透了。孝宗对此深信不疑。萧炎的兄弟和家人被萧宝娟杀死,萧宝娟的家人被萧炎杀死。宝卷的弟弟小还在北魏,在镇东当将军,永州刺史,开国。这两个姓肖的家族有很深的仇恨。孝宗既然表明了自己是宝隽的儿子,是银豹的侄子,也就不废话了,连夜带了几个人去了燕明的帐篷。蔻驰归降,陈庆之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只好切断退路。这一仗没有打赢,但两国从此都知道了陈庆之这个名字。
回复
齐帅问
2个风扇
二楼
公元527年,陈庆之从曹中宗攻下杨过。从他带兵少却有假假期,又能参加军机来看,他大概是个监军的角色。北魏派宗室袁昭等人率十五万救援,前朝军兵急赴拓建,战事一触即发。当时只有两百人的陈庆之建议夜袭,而另一位将军魏芳认为敌人的前锋部队都是精锐,难以取胜。陈庆之当时大概是有点政治脾气,最后说你们都不去,我带我的200人。于是,他带领部下进攻四十里长,一夜之间击溃了北魏的先头部队!
《百灵贯寨》也是甘宁做的,不过是骚扰,而陈庆之纯粹是歼灭战的闪电战。果然北魏大部队听说先头部队还没站稳就被吃掉了,全军大惊,行动迟缓,士气一落千丈。
但双方实力对比相差太大,领兵的大将也不是陈庆之本人。因此,双方在杨过附近打了近一年,打了数百次。胜负未定,但北魏已经在梁军背后建起了营垒,形成了潜在的攻击。曹、魏二人,战不下去了,准备收兵。陈庆之用假节把部队拦在营门口,说:“* * *来了一年,浪费了很多钱打粮食仗。军队没有战斗的心,但都寻求撤退。他们是不是想立功,聚在一起抄批判的耳朵?听说杀了一个兵就能活下来,一定要大赢一场,然后再战。如果你想成为一名教师,有一个秘密来庆祝不同。今犯之,则明亡矣。”其实他不应该有什么密函。曹、魏闻之,大惊,乃令其出马。陈庆之立即率领精锐突袭自认为坚不可摧的北魏援军十三营,大获全胜。魏军的尸体淤塞了淮河支流。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孙权对吕蒙的评价:“有鸟不如无鸟。”但我又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和陈庆之后期的军功相比,这些简直弱得不值一提。
公元529年,北魏国内大乱,有权势的人如小、、尔朱荣等纷纷独立。那些没有权力的人,北海的王力可·袁琪,不得不像在春秋时期那样依靠其他国家成为自己的皇帝。于是元昊向梁投降,无法拒绝,于是派毛勇的大将陈庆之带着七千人马,送元昊去洛阳称帝。这个动作比鲁莽更准确。如果只有7000人真的能打下北魏百万兵的都城洛阳,北魏早就被梁灭了,怎么可能等到元昊借兵?此外,萧炎不相信这个东西真的有利可图。小银豹就是一个现成的例子。北魏对他仁至义尽,但他还是要照常造反,哪怕取了孝宗的命。因此,萧炎很可能只是敷衍了事。更有可能的是,他在出征前,很可能悄悄告诉他视为心腹的陈庆之:离开就是为了好玩。
但就是这种敷衍的努力,让陈庆之出名了。
元昊没打算真的打下洛阳的基础。他发兵后不久就称帝不走,给陈庆之封了一堆官职,任命他单枪匹马去打仗。于是在绵绵春雨中,陈庆之率领手下区区7000人,开始了神话般的北伐之旅。
陈庆之攻克兴城,进军绥阳。绥阳守将叫邱大千,就是当初陈庆之以十倍兵力防守,还是被打败的那个家伙。现在这一仗几乎是原来的翻版:七千对七万,一样的一对十,一样的军力,但这次邱大千吸取了教训,连建九营抵御。但结果是一样的:陈庆之一个上午就俘虏了他们三个,邱大千彻底丧失了斗志,于是投降了。此战过后,另一个倒霉的袁正好撞上了枪口:他率领两万禁卫军占领考城,以阻挡四面环水、易受攻击的陈庆之。陈庆之“浮筑垒”,攻取考城,攻取慧远,“租车七千八百辆”。
胜利后,陈庆之继续向洛阳进军。一路走来,有很多地方倒了风,已经基本稳定下来的北魏终于开始正视这支近乎嚣张的队伍。平叛新贵尔朱荣本人也是名兵,骑兵战术从不放人。他怎么能容忍这支小军横行?何况北方人骑马,南方人坐船,还有一个南方人,陈庆之,率领七千骑兵进入北魏腹地。在骑兵将军尔朱荣看来是多么可笑!
于是尔朱荣调集二十余万兵力,由袁天牧、尔朱图梅尔、六安等人率领,包围了攻不下荥阳的陈庆之。荥阳城里有七万守军,三十万对七千。尔朱荣觉得陈庆之这次一定是真的逃不掉了。
回复
齐帅问
2个风扇
三楼
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荥阳这七万守军!据史书记载,陈庆之慷慨激昂总动员,亲自击鼓,先头部队早已登上城墙!占据荥阳的陈庆之,眼见北魏援军二十余万,直逼城门。他根本不想守城,而是亲自率领3000骑兵杀敌。
三千到二十万,大部分是骑兵。经过这一仗,“北方人骑马,南方人坐船”彻底成为过去。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援军二十万。“六安乞降,袁天牧、吐无儿独骑。“陈庆之大概还是觉得不满足,就顺便带着这三千人去了虎牢关。有10000名精英老虎狱警,朱尔石龙,他们处于危险的境地。他们不敢参加战斗,连夜逃跑。至此,陈庆之离洛阳只有一步之遥,但是他没有机会打洛阳,因为洛阳没有给他机会,洛阳守将袁X和袁延明直接投降。元昊进入洛阳,封了陈庆之一堆官职,然后开始向其他君主学习。
被陈庆之打败的袁天沐屡败屡战。他还集结了一支4万人的骑兵部队在洛阳附近骚扰。陈庆之派兵进攻,但大部分还没打到敌人就投降了。袁天牧只跑了十几个人北上渡黄河。就这样,陈庆之部队从X县出发,前后用了四个半月的时间,打到洛阳,攻取三十二城,野战四十七次,百战百胜。在他的7000集系列中几乎没有伤亡。因为陈庆之的部队穿的是白袍,当时洛阳附近有句童谣:“大将军名师不可囚,千军万马避白袍。”换句话说,不要管你有多牛,人有多少。最好绕过这个单元!
在收到手下一连串的战败报告后,尔朱荣实在坐不住了,终于自己出招了。他把北魏控制下的士兵几乎全部甩掉,号称百万,从北到南攻打洛阳。在尔朱荣的压力下,洛阳附近的小城纷纷造反。陈庆之,在袁浩看来,虽然功劳无比,但从一开始就没想把南梁的承诺当回事。袁浩不可能对他重要。陈庆之自己也很清楚,他自告奋勇,要守住黄河以北的洛阳门户北中程朗。尔朱荣也是意气用事,决心与陈庆之一较高下,于是大力进攻陈庆之,三天打了十一仗。七千陈庆之部队以惨重伤亡击败百万尔朱荣部队。尔朱荣绝望了,下令撤退。
这时,随军星相家刘著劝尔朱荣不要撤退。尔朱荣也想通了。他和陈庆之没办法,就去抄了袁浩的老巢。尔朱荣虽然打不过陈庆之,但打十个元昊绰绰有余——洛阳很快被攻占,元昊也被杀。陈庆之彻底失去了北方根据地,只好向东撤退,准备回建康。尔朱荣听说有现成的便宜货可捡,就亲自率军去追,可是追得太滑稽了:追得远就是不追,但又不敢追得近,于是两军一路拖到河南边境,陈庆之准备率军渡河,可是突如其来的山洪无情地冲走了他的无敌部队。
这是陈庆之一生中唯一一次死在战场上的机会,但可惜当时没有一个将军配得上这份荣誉,所以上天又让他逃脱了。陈庆之假扮和尚,偷偷潜回建康。不知道追他到河边的尔朱荣,在他“胜利”之前是不是有心情。简而言之,他肯定不开心。
公元530年,领导了一次成功的平叛的陈庆之被任命为梁南、北四、西域、河南的军事秘书,兼南四、北四刺史。北魏先后六次加兵,被陈庆之大败。几经征战,北魏几年不敢扰之。此时,陈庆之显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杰出才能。他停止了战斗,设法充实了几个州的粮仓。
公元536年,陈庆之迎来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场战役。东魏(北魏灭亡于535年)派侯景(史书上臭名昭著)率领七万大军攻打滁州,侯景大获全胜。骄傲中,上书陈庆之投降。陈庆之的手下当时不到一万人,梁帝很紧张,急忙赶回,夏侯夔带领手下来帮忙。两军出发不久,前方传来消息:侯景队已全军覆没,侯景丢下辎重,只身逃走。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部队敢找陈庆之的麻烦了。三年后,一代名将陈庆之死于任上,享年56岁。而他那一身白袍的柔弱身影,就像洛阳65天的传说一样,牢牢地镌刻在历史中。此后,南朝几经刀兵之变,改朝换代,最终落在韩擒虎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