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
二、话题的提出
朱永新在《阅读与中国教育改革》的演讲中呼吁“真正的阅读应该从孩子开始”。他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阅读不仅可以提高个人精神生活的质量,而且对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的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阅读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主要是在学校养成的。他还指出:“学校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如果学校教育离开了读书,那就不是真正的教育,而是训练。”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总结、联想、鉴赏和判断的能力。总的来说,它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养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其他知识积累一样,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渐进过程。
三、项目原因分析
1.学生发展的需要
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即培养学生语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是将书面材料提供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明确阅读能力的结构对于理解阅读教学的目的、途径和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阅读过程来看,构成阅读能力的要素应该是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评价能力和应用能力。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阅读能力是理解能力的起点和前提。只有阅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才能促进理解能力的协调发展。同时,只有理解和欣赏透彻、全面、深入,评价才能深刻、犀利、有针对性。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能力是一个学生非常重要的能力,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密切相关。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加强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还可以使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能让小学生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和兴趣的熏陶;同时也可以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教育工作者发现,孩子的阅读能力与他们未来的学习成绩密切相关。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对各方面的学习越有利,越早越好。
2.学生阅读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浪潮的推动下,虽然我们积极开展了各种阅读教学活动,加强了对阅读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但学生的阅读现状仍然令人担忧,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A.学生在阅读一篇短文时,只是停留在文本的表面,并没有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阅读速度慢,阅读效率低。每次考试结束,老师对试卷进行分析时,总会发现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失败率最高。
B.对所学的阅读方法没有很好的掌握。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选书,也不知道如何把一本书读透。教师在这方面的指导也很缺乏。很多家长没有这个意识。他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采取自然的态度。只要看到学生拿着书,怎么读,有没有读出结果,往往都被他们忽略了。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经常吞枣,收效甚微。
C.学生课后阅读太少。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浓厚阴影,家长普遍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甚至有少数家长认为读课外书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成绩。总的来说,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要强迫自己阅读,缺乏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四,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1)研究目标:
1.整体提高本班学生的阅读水平。
2.在指导学生阅读中不断总结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探索出一套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具体策略,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
(2)研究任务:
1.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可以享受阅读,培养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让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读书、乐于读书、能够读书、善于读书。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积累美文。改变阅读教学的被动学习模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从整体上提高阅读水平。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反思,在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3.系统整理材料,撰写报告,展示研究成果,形成一套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具体策略,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阅读的内容,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学习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规律,在课外活动中受益,并拓展到课外活动中,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实践: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阅读的基础,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思维和学习兴趣,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成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
(1)推荐适合学生喜欢的读物。
(2)阅读的形式应该多样化。
2.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正确的方法是成功的一半。”
(1)教授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认真听课和阅读。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2)培养学生联系语境的习惯。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课文的习惯。
(4)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5)培养阅读时画圈批注的方法。
(6)养成练习写作和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是人类文明的持久果实。”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自由、无拘无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充满了兴趣和迷恋,充分享受阅读的自由和快乐。
5.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建立激励机制。
班级开展读书比赛,鼓励学生多读书,读更好的书。
6.从阅读教学到运动训练的指导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似,要注意阅读教学对作文教学的指导。
第六,研究思路
1.我们这个课题的研究从教学实践出发,聚焦教学一线,扎根教学一线,让更多的孩子从这个课题中受益。
2.在研究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因材施教,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主观性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实用性原则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汉语也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此,学生应该更直接地接触汉语材料,并在大量的汉语练习中掌握使用汉语的规则。
(3)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处理多数与少数、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在统一要求的基础上,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量力而行,开展个性化阅读。
七、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材料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为重点,探索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策略。以行动研究为主,观察、经验总结、文献为辅。
八、研究步骤和具体做法
1.研究启动阶段(2015年9月-2065 438+05年6月):
立项,召开项目开题会,明确研究任务、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阶段和步骤等。调查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课堂教学特点,填写申报表,研究制定实验方案,强化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2.实施和研究阶段(2065 438+05 165 438+10月—2065 438+06 3月):
成立课题组,建立项目实验基地,组织培训,提出具体的组织、管理和科研任务。定期举办讲座和研讨会,汇报活动情况。按照既定的优化策略,定期开展调研活动,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A.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实际阅读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体系(包括阅读情感、阅读习惯、阅读方法等。)并从课堂学习、课外阅读、优秀诗词积累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生成和优化。
B.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加强教师对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C.在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适应的课外读物的同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3.总结阶段(2016年3月—2065 438+06年5月)系统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课题总结、鉴定和验收。
九、项目承担单位
本课题由刘峰独自承担并完成。
X.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学校领导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和科研,把研究型学校和科研作为办学理念之一。而且本课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热心于科学研究,能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可接受性。
2.申报的题目与我的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有足够的时间保证。
十一、研究成果的形式
1.阅读教学、案例设计、选课的优秀教学。
2.优秀的读书笔记和优秀的练习本。
3.具有可操作性的纪实报告,并做阶段性总结。
4.写相关的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