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这个姓氏是怎么来的?

据《姓氏纂修》记载,“齐太公封于英秋,其孙以地名为氏,居扶风”。《后汉书·乌桓传》提到“乌桓有邱家”。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可以知道,邱姓过去有两个来源。第一个是周初姜太公鲁商的后裔。因为他们的祖先被封在营丘(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所以以土地为氏,后来来到陕西扶风县繁衍,成为当地名门望族。第二支是南北朝中国大乱时,外族邱敦的姓氏改为“邱”。回过头来看,江、鲁、丘、邱同源,因为的祖先伯夷本名“江”,又帮助大禹治水,所以被封为鲁侯,后人以“鲁”为氏。至于邱姓和邱的出现,那是270年前的事了。邱氏,原名邱。清朝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颁布上谕。孔子是最神圣的,孔子的名字叫邱。为了尊重前任老师,后人必须避免。于是朝廷的文官们开会讨论,决定凡是姓“秋”的,都必须在“秋”字的右边加上“耳”才成“秋”,如果地名中有“秋”字,就改成别的名字。文官们把决议拿给雍正帝批准,从此所有姓邱的人都依序改姓邱。民国初年(1912),邱提出:“姜太公生于周朝初年,孔子生于东周春秋时期。前人没有理由回避后人的忌讳。回避是一种封建意识。现在是民主时代,没必要回避。”秋登山后,主张恢复“秋”姓。于是,闽粤地区许多姓邱的人,特别是与邱同属一个方言群的客家人,又恢复了“邱”姓,但也有不少姓邱的人继续使用“邱”姓。邱(邱)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其中尤以邱(1864-1912)为最。秋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他出生于台湾省彰化,在台中和台南的各个书院讲学。1884年七月甲午战争爆发时,他预料到日本会侵略台湾省,于是召集村民进行军事训练,防备日本侵略。同年9月,邱奉命组织(民兵)。他捐出自己的财产作为口粮费用,并以“保家卫国抗日”为号召,组织乡亲们把台湾省的应永组织成192营。1885年中国战败,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省。他刺了三下血,要求再战。看到朝廷无意再战,邱无奈,只好发起建立台湾民主国家,并致电清廷:“台湾省人效忠日本人,愿为岛国,永戴盛青。”台湾省将永远属于中国。1885年,日军进入台湾省,他率领起义军抵抗。血战二十多天,弹药耗尽,只好撤退,回到祖籍广东镇平(今蕉岭县)。回到中国大陆后,他创办了一所学校,推广新式教育。曾任广东省教育学会会长、广东省咨询局局长。民国成立后,他去了南京,被选为参议员,在返回家乡时因病去世。此外,南朝文学家丘迟也曾当过太守,以稳定的旷野著称。后来,他向唐太宗李世民投降,被封为胶州太守仇和。天水公爵邱行公、明代应典秀才邱■、明代政治家邱浚、被誉为“星洲大天才”的邱毓元,都是邱氏家族的杰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