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历史”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在古代,历史只叫“史”,但“史”的范围比现在要广得多。除了历史本身的范畴,还有天文、地理、人事、灾害。古代记录历史的人被称为史家,他们负责记录上面提到的内容。古往今来,关于历史这个词有很多说法。学术界很多人认为,现代汉语中的“历史”一词是清末从日语传入的,而非中国古籍。原因是简明的古文一般用单字表达,很少用双字,所以中国古籍中的名词多为单字,古汉语中很难见到“史”字。《辞源》是一部大型的古今汉语权威工具书,但其中并没有“史”这个词,所以它的“入门”地位应该不会是假的。但是等一下。据编者所知,中国古籍中多处出现“史”字,其含义与现在的字几乎相同。

先秦时期,一般情况下,史书的名称不是“史”。初夏中国有四部非常著名的史书,名为《三坟》、《五经》、《八类》、《九山》。《左赵专公》十二年,楚灵王赞《左氏倚相》:“是好史,能读三坟五经八文九丘。”所以,早在2500多年前,楚国的左氏就以能学古代名著而闻名朝野。遗憾的是,《左传》并没有具体说明这四部古代名著的内容和形式。传说是孔子在《尚书·序》中写的:“伏羲神农黄帝之书,名曰‘三坟’,道也讲;、颛顼、(齐)、唐(尧)、禹(舜)的书合称为“五经”。至于夏商周的书,虽然不伦不类,典雅高贵,但属于巴掌大,是历代之宝,视为大训。八卦称为“八类”,求其意;九州之志,谓之九丘。秋,集齐,谓全九州,地,气皆宜,皆集于此书。”根据古书记载,广义的历史实际上是人类一切活动的记录,由此可以推断,“坟”、“典”、“所”、“丘”也可视为中国最早的史书名称。随后,笔记的“史”一般称为“志”,如夏志、尚志、周志等。,这是中国古代三代的历史;孔子写的《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影响深远。后来又有《鲁春秋》、《晏子春秋》、《吴越春秋》等仿作,《春秋》成为史书的名称。到了汉代,司马迁写了《史记》,班固写了《汉书》,两者都可以用史书来命名。后来,一些人把历史书叫做日历,比如李悟和李晶。一段时间以来,几个名称,如季,舒,直,一直在一起使用。比如前四史,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正史中,除了史记,“史”的名称是唐初年写的《南史》、《北史》。把历和史合二为一,说“史”,最早是兀术的赵薇写的。书中有一句“(赵)说:浮于江面百万船,智而能之。他虽有业余时间,但博览群书,传播历史,所有学生找章摘句都没用”;《吴国十七王传》和《南齐书·祥子传》中也有“主二意加盛世,积替代品为美,史不靠云”的说法但相对于“史”字的频繁出现,“史”字却是凤毛麟角,在古籍中很难追溯。明朝万历年间,袁了凡以“史”字为题撰写了一部史纲,影响很大。大约在明朝末年,日本人得到了这本书,如果得到了宝藏,就带回日本重印,广为流传。为了更新日本的学制,教育机构选择了“历史”一词作为学科名称,其名称也开始兴盛起来。清末民初,中国学术先驱在学术范畴上多受日本人影响。如史学前辈皮、张、夏曾佑等人著书论辩,传播新知。说到史学,他们都喜欢用“史”这个词,中国人受其影响,所以“史”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其实“史”就是“历代史”,完全等同于“史”字的一般含义。综上所述,“历史”和“历史”的对比其实是一回事。这个词比日本早几千年就出现了。中国古籍不计其数,种类繁多,名目繁多。中国历史悠久,从五千年绵延到九万里。“历史”这个词不可能是日本从其他国家“引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