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诗人邱在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后写下《春愁》这首诗?为什么“四百万人同时哭泣”?
原春愁
(清)邱1896四月17
很难强迫人们在春天去看山,
往事惊心动魄,催人泪下。
四百万人同时哭泣,
去年的今天割台湾省。
春愁难除,被迫遥望远山。往事触目惊心,泪流满面。四百万台湾同胞齐声呼喊。去年的今天是祖国宝岛割让的日子!
这是一首即兴抒情诗,诗的大意是说:春回大地,面对春光,引起我无限春愁,绵绵不绝,难以排遣,勉强看山景,仍难消除胸中的忧伤。回忆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让人落泪。四百万同胞为此深感悲痛,齐声哭泣,因为他们去年被迫割让了今天的台湾省。
作者是台湾省苗栗县的现代爱国诗人。清政府割台湾省给日本,他率领起义军抗日,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败退大陆,他想家了,想起家乡被侵略者占领,家人对国家的忧虑和仇恨交织在一起。面对春色,他不禁感慨“花瓣如泪流过的地方”。全诗直截了当,非常感人。
欣赏这首诗是在1896年春天,也就是《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感。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绿草茵茵,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就连春山也格外迷人。但为什么诗人难以摆脱对春天的忧虑,以至于对恋恋不舍地观赏春山毫无兴趣呢?这是因为诗人从未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痛苦往事。台湾省本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在这里出生长大。不料清朝卖国政府将其割让给日本。这是对台湾省人民的无耻背叛,是台湾省人民的奇耻大辱。回顾这惊心动魄的悲剧,诗人怎能不感慨万千,潸然泪下?“情可动景,景亦可感同身受”(吴乔《围炉诗》)此时诗人被迫背井离乡,看到大陆的春山,联想到家乡台湾省的青山绿水——侵华日军占领的土地,自然伤了感情。春忧难除,只是诗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山水的一种表现。在最后两首诗中,诗人用倒装句来描述去年今天台湾省被割让时,台湾省四百万人齐声痛哭,五体投地。这催人泪下的一幕生动地表明,台湾省全体人民热爱祖国,台湾省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看来,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却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因为诗人和自己的人民同呼吸,爱恨交加,泪水一起洒下。“感动人,先不要担心爱情。”这首诗之所以感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