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什么北方师爷没有南方师爷多?
人在屋檐下,就算不低头,布衣也风流一辈子。说到绍兴,很多人除了山水、臭豆腐、酒之外,还会想到“绍兴老爷”。说到师爷,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形象?是小胡子尖嘴猴脸,手拿折扇,摇头晃脑,翻白眼,满口“恶水”,还是聪明优雅,学识渊博,神奇莫测,扶贫济困,出谋划策,指点江山?
影视中,师爷的形象大多是小丑。但这其实是在丑化师爷的形象。那么,真正的绍兴包打听是什么样的呢?他们在古代官场扮演了什么角色?其实早在1999,一部电视剧《绍兴师傅》就已经还原了绍兴师傅的真实身份和生活。
《绍兴老爷》中,方静斋是一位主持正义、睿智精明、清正廉洁的绍兴老爷。在官场,他不是官而是官,他的仕途充满传奇色彩。他虽然没有官职,但在地方行政班子里是幕后二号人物。他是明清地方官员聘请来帮他办事的副理,属于编外公务员。
绍兴师爷兴起于明朝万历年间。鼎盛时期,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奉献就不能做官。直到民国初年,这个活跃在中国官场三百多年的独特师爷群体才趋于衰落。那么,绍兴师爷为什么能在官场三百多年?究其原因,离不开大运河。
明清时期,浙东水网密布,因大运河纵贯中国南北而向北延伸。这是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这一带是春秋时期吴越的故乡。经过长期发展,这里已经成为鱼米之乡、丝绸之乡。因为中国南方运往北方的货物主要经过这里,靠近大运河的绍兴商品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市繁荣,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甚至普及教育,教育水平相当高。
当时江南吴越地区的士人面临着激烈的科举竞争。看到当官的机会渺茫,很多读书人只好放弃仕途,转而求学,走上了助人为乐的道路。此外,大运河促进了绍兴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很多人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甚至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此外,古运河不仅沟通了南北的物资和文化,也使人才的流动更加高效快捷。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连接这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6个省市和20个市区。这使得绍兴的交通极为便利,四通八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