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地球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我们的时代是生态文明的时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将其列为国家发展战略。这让中国站在了时代的高度。生态文明是通过全面的社会变革来实现的。地球科学发展人文转型,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地球和谐发展的地球科学精神,引导和制约地球科学技术发展,引导和制约人类地球科学活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这是地学哲学的新使命。
生态文明,地球科学哲学,中国地球科学的美好发展
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什么是“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的中国是美丽中国。胡锦涛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战略。他说:“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长期计划,关系到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未来。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指发展战略的高度,更是将我国国家战略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提升到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要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这样,中国的发展战略就站在了时代的高度和前沿。
第一,我们的时代是生态文明的时代,也就是人类的新时代。
20世纪中叶,世界工业文明达到最高成就:工业经济和人口增长率达到人类历史最高峰。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问题表现为全球性危机: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为表现的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问题;第一次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和资源危机现象;当人类第一次变老时,人口老龄化开始出现;21世纪,全球信用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此起彼伏。全球性的“危机”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
在谈到人类历史的变革时,马克思说:“变革的高潮是全面的危机。”“危机”意味着转折点,全球生态危机意味着时代转折点的到来。这是世界历史的一个根本性转折点。人类从工业文明社会发展到生态文明社会,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以20世纪中期世界环保运动的蓬勃兴起为标志。
这是我们生活的时代的主要特征。
第二,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人类文明经历了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现在正进入第四个阶段——生态文明时代。
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如下表所示(表1)。
表1人类文明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征概述
继续的
人类文明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在不同文明的发展中,后一阶段包含了前一阶段的内容。比如人文文化的发展包括自然文化;科学文化的发展包括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生态文化的发展包括前三种文化,但它们的形式和内容发生了变化。在生态文明社会,生态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心产业。它并不否定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只是抛弃了它们的不完善,采用新技术(生态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3.现在我们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社会的过渡时期。
现在我们面临着非常尖锐复杂的矛盾和问题。这是工业文明社会积累的社会矛盾,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矛盾,还是全球性的信用危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也正是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矛盾、全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问题,世界范围内的矛盾、纠纷和冲突正在深化和尖锐化。世界各国都在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但至今没有解决的希望,因为主要按照工业文明的思维,在工业文明模式的范围内,很难解决。这些问题虽然还没有解决,但已经提出并试图解决,所以可以理解为处于“过渡期”。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例1,环保,这是个新问题。
工业文明社会没有提出“环保”,因为环境污染只是个别和局部现象。随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污染环境,逐渐积累成危害人类健康、危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成为社会的中心议题。20世纪中期,在反对“公害”的人民社会运动中,首次提出了“环境保护”问题。
1972年,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首届人类环境保护国际会议发表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鉴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宣布“保护和改善今世后代的环境是人类的庄严责任”,开启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在过去的40年里,尽管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投入了最新的科技和巨大的经济力量,但并没有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或者说“局部环境改善,整体环境继续恶化。”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环保”是生态文明的事业。但目前主要是按照工业文明的思维,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对待。现代工业生产,如果用模式来表达,就是“原材料——产品——废弃物”。这是一个线性非循环模型,其特点是大量废物的排放。废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对人类生存的威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原有的模式上增加了一个环节——废料净化,生产模式改为“原料——产品——废料——废料净化”。因此发展了一个新的产业——环保产业,生产垃圾净化设备,被认为是新的朝阳产业。
问题是,垃圾净化设备的生产、安装和运行费用非常昂贵,一般占企业投资的20%甚至50%。而且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达到净化的目的,但是在社会物质生产的条件下,由于废弃物的量大质杂,很难达到净化的目的。问题的本质是,这里净化的“废物”是有价值的,可以用于生产。在生产中花费如此大的成本去“净化”它是非常不经济的。
这就是现在的环保之路。它是按照工业文明的模式设计的。达不到环保的目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从工业文明生产方式到生态文明生产方式的发展。其模式是:“原材料-产品-废料-产品……”这是一种非线性的循环生产方式,其特点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或回收原材料。
例2,资源保护的问题
在工业文明时代,人们认为地球的资源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的,所以不存在所谓的“资源保护”。世界工业化的发展消耗了太多的资源,20世纪中期第一次出现了资源全面短缺。1972年,第一届国际人类环境保护大会发表了《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首次提出了“资源危机”的问题,要求人们“必须防范未来耗尽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的危险,必须确保全人类都能分享这种利用所获得的利益。”65438-0992年,第二届国际人类环境保护大会发表了《里约热内卢人类环境宣言》,并基于资源危机等问题提出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40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在科技、资金和人力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甚至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资源“耗尽的危险”不在未来,而在现在。
这里的主要问题是,目前的生产模式仍然主要遵循“原料-产品-废弃物”的非循环线性生产模式。在这样的生产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约的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只能取得局部的效果,或者延缓资源全面枯竭时间的到来,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
资源危机的严重性及其进一步恶化表明,人类需要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变。在生态文明时代,需要超越这种线性非循环模式,根据矿产资源有价值的观点,遵循生态整体思维,创造“矿产-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的非线性循环生产模式,通过“资源再生”实现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
例3,浙江安吉——全国首个“生态县”。
浙江安吉是一个山区农业县,曾经是一个贫困县。上世纪80年代,为了变穷为富,我们采取了“工业强县”的措施,遵循现代“工业模式”,连续几年引进印染、化工、造纸、建材等传统产业和其他工业企业。虽然GDP上去了,摘掉了“贫困县”的标签,但美丽富饶的生态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破坏。1989被国务院列为太湖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被给予“黄牌”警告。在太湖治理的“零点行动”中,我们不得不投入巨资对74家污染企业进行强制治理,关闭了33家污染严重的企业,为“工业强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痛定思痛,2001,1年6月,安吉县政府调整了安吉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创建生态县——生态经济强县”的重大决策,开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就这样,安吉人民站在了时代的高度。10年,他们真正改变了面貌,走向了富裕安康之路,实现了政治正确、经济繁荣、文化繁荣、社会安康、人人有尊严的现代生活,建设了人人称道的美丽乡村。
这就是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这些案例和其他许多案例表明,工业文明300多年的发展不仅取得了巨大成就,也积累了大量尖锐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对人类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现在,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解决,但不能在工业文明模式范围内解决。只有建设生态文明,人类社会的发展才能可持续。
第四,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的全面转型。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是通过人类社会的全面变革来实现的。①人类价值观的转变,突破人类中心主义,肯定“自然价值观”,确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2)哲学转型,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哲学;③社会政治转型,从资本专制主义到人民民主主义;④生产方式的转变,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⑤生活方式转变,从高消费向绿色消费转变;⑥社会文化转型、伦理生态化、教育生态化、科技发展生态化、文艺生态化;⑦转变医学模式,弘扬中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福祉、为人类文明作出新贡献。
五、地学的转型,地学的人文转向
现代地球科学定义为自然科学,主要是对其自然科学的研究。长期以来,由于缺乏人文精神的引导和制约,地球科技的发展助长和帮助了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掠夺、滥用和浪费,导致了地球资源的破坏,全球矿产枯竭和资源危机的严峻形势显示了地球科技的局限性。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现在的地球已经是人类学意义上的地球了。地质学家认为,地球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了“人类世”时代。地球的研究不仅需要自然科学,也需要人文社会科学,从其纯自然科学研究转向重视地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并将两者结合起来。
例子1,地缘政治研究
关于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决定论”和基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地缘政治学”长期以来被批判为“资产阶级反动理论”,至今仍被主流学术界所排斥。但是,我们需要肯定地球环境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需要关注地缘政治,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类历史上,大多数战争,尤其是国家之间的战争,都是因为对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的争夺而引起的。这是一个地缘政治问题。
历史上提出的各种地缘政治,作为国家战略意义重大。比如1890年,美国人马汉提出了“海权论”,美国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称霸世界的海军。迄今为止,马汉被评价为“一个有先见之明的天才,他领导美国海军进入了20世纪”。
例2,地缘经济研究
在现代工业生产中,采用“矿产—产品—废弃物”的线性非循环生产模式,过早、过快地开采太多地下矿产资源,导致全球矿产资源枯竭,出现资源危机的局面。与此同时,废金属堆积如山。地球上堆积的废旧物资数万亿吨,每年增加6543.8+亿吨以上。发达国家废金属累计量超过6543.8+亿吨,大部分闲置报废。
它们被遗弃(闲置)在城市里,被学术界称为“城市矿”。根据地缘经济学,它们是有价值的,可以通过“资源再生”重新利用。
也就是说,通过创造“矿物—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的非线性循环生产模式,采用“资源再生”的方式,可以实现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这是地缘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问题。
例3,地学、文化和地学伦理的研究
地学文化研究创造了新的地学人文精神,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的精神指导地学和地学技术的发展,为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提供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以科学的原则和规范约束或防止地学活动不良后果的发生。
地学伦理研究从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角度构建地学伦理。首先,这是伦理学主体的扩展,从地球科学家到所有人,所有的地球科学活动都必须是道德的,即所有人都承担着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的道德责任。其次,这是伦理学的对象和范围的扩展,从人和社会扩展到整个地球生命,扩展到宇宙生命。他们成为道德共同体,得到道德待遇和保护。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地球科学伦理标准、公正平等的伦理原则和规范来指导和约束人类的地球科学活动,以确保人类在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同时保护地球资源和生命。
总之,地学文化研究的使命是创造一种新的地学人文精神,用人与自然、人与地关系和谐发展的精神指导地学和科技的发展,为合理、科学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提供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用科学的原则和规范约束或防止地学活动不良后果的发生,实现共存共荣, 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共同繁荣和诗意栖居,构建人地和谐关系。 这是地学的生态文明观,也是地学哲学的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余某昌。论生态文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余某昌。论生态文明。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余某昌。人类社会的全面变革。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余某昌。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余某昌。地球科学哲学:地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