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轨道交通的历史

大连轨道交通在大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当时俄国统治者投资在大连火车站和寺儿沟居民区之间铺设了一条有轨电车线路,这就是今天201路的前身,也是大连轨道交通历史的开端。后来由于战争,这条线路在日本人接管后一度被废弃。直到1945抗战胜利,大连才陆续恢复2号铁路(现201路)、4号铁路(现202路)、5号铁路(201路之前与203号铁路合并)。

1909年9月25日,当时满铁运输部电务所所在的大连市开通了第一条有轨电车试验线,标志着大连有轨电车和公共交通的开始,使大连成为中国最早拥有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的城市之一。线路从电园(原动物园,现御景中心)经大政通(现中山路、人民路)至大栈桥(现海港大桥),单程2.45公里。车辆为30辆11有轨电车,车体为美国布雷斯顿制造,底盘为英国蒙田吉布森制造,电气部分为德国制造。每节车厢定员72人,满载145人。当时俗称美式大木笼。此后,不断开辟新的有轨电车线路,并在民主广场和解放广场修建了两条轨道线路。到1945,电车* *有11条线路,三个营业所,两个修理厂。

1945年,苏联红军从日本手中接管大连,4月1946日,接管大连大都会运输有限公司,将其改造为大连运输公司。上世纪70年代,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有轨电车被大规模拆除。其中沙河口-周水子段的3路有轨电车改为当时的3路公交车(现BRT1路公交车),现在的15路公交车是当时由电转汽的线路。

1980年6月,2轨和5轨实现联运,1983年6月,201的名称正式出现。同年,4号轨交路正式更名为202路,运行线路为兴工街-黑石礁。4月27日,1985,201路正式拆分为两条线:沙河口火车站至大连火车站的路线为201路,大连火车站至寺儿沟居民区的路线命名为203路。1996暑期,三条航线相继宣布实行准无人售票。

2002年6月5438+2月1,202路将终点站延伸至今天的河口软件园,再进一步延伸至小平岛,形成了今天的路线。2002年6月8日,165438+快轨3号线试运行,一年后正式投入运营。2006年,有轨电车201和203分别开始轨道改造。2007年底改造完成后,201和203线再次合并,取消沙河口火车站,起止站改为兴工街-海之韵公园,成为今天的201路。

大连地铁的构想最早是在1980年代提出的,1987年,大连提出了地下、地面、高架相结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全长82.4公里,写入大连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但由于对大连建设运营地铁能力的质疑,以及当时的宏观调控,大连地铁项目未能实现。

大连最近一次修建地铁的尝试始于2005年。那一年,大连再次提出要建地铁。根据《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大连市城市发展规划》,近期(2009-2016)规划建设大连地铁一期工程,包括1线和2号线,均依据大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2009年7月,大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9-2016)获得批准。

2009年6月5438+10月,大连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2009年3月,大连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开始面向全国征集大连地铁标志设计,最终选定了河北承德人吴的设计方案。

2009年7月25日上午,大连地铁奠基仪式在海港广场举行,两个试验段开工建设。2010年3月5日,大连市政府召开地铁开工动员会,宣布大连地铁全线正式开工,大连地铁最终设计方案确定。预计总投资287.38亿元,每公里控制投资4亿元;其中1号线投入10016亿元,2号线投入18722万元。到5月2010,大连地铁26个标段全部开工建设。

大连地铁原计划2012年底前建成试运营。事实上,大连地铁2号线一期于2065438+2005年5月22日通车。

2014 6月10大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4-2020)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2011 3月10日上午,大连交通大学路段发生山体滑坡事故,一名河南籍施工人员坠落,随塌方失踪。冒落工作面距地面17米,地面塌口约5平方米,土石方塌方量约200立方米。失踪人员第二天被确认死亡。2011 3月16日下午6点半左右,大连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门前发生山体滑坡,直径约10米,深度6米。没有人员伤亡。2011 03月17日,山东路与松江路交叉口地铁工地发生塌陷,塌陷部分直径超过一米。2011 6月9日16时左右,山东路施工现场附近路面塌陷,出现直径5米多的深坑,部分地下管线断裂。2011 8月29日凌晨5点左右,机场附近的红港路与林升路交叉口东北角发生山体滑坡。山体滑坡导致附近地区的有线电视信号中断。同时,维修也造成事故附近交通严重堵塞。由于大连地质的复杂性,在大连地铁建设过程中发生过多次坍塌事故。还有一些人批评大连地铁事故频发,扰民。很多市民认为大连地铁在施工过程中涉嫌扰民,事故频发。在8月20114日大连反对PX项目的示威中,这位70岁的老太太甚至亮出了写有“地铁被毁”字样的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