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葡萄牙语的起源

澳门的杂居民族使彼此通婚成为可能,葡萄牙在对外殖民中一直奉行与当地居民通婚的政策。葡萄牙和印度的第一任总督阿尔伯克基认为,单身汉不如已婚人士,有家庭责任的男人是更好的殖民者。葡萄牙人在澳门定居后,许多人在那里结婚生子,从而产生了第一代混血葡萄牙人。16年末至17年中期,葡日贸易达到顶峰。葡日之间的商业往来和德川幕府的禁教政策,增加了葡日通婚的比例。1614年,德川幕府下令所有教士离开日本。大量的神父和基督徒分乘五艘大船离开日本,其中三艘去了澳门和暹罗。1636年,287名嫁给葡萄牙人的日本女子及其子女乘坐葡萄牙船前往澳门。清朝建立后,澳门的华人人口急剧增加,中葡混血逐渐成为混血葡萄牙人的主体。以葡萄牙语为母语的人说当地的葡萄牙语,但欧洲的葡萄牙语往往听不懂,不承认是地道的葡萄牙语。他们中的许多人世世代代没有回到葡萄牙,不被葡萄牙人接受和承认。他们不是中国人,但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

本土葡萄牙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葡萄牙人利用自然地理优势开始向海洋扩张。葡萄牙著名航海家达·伽马于1498年绕过好望角,成功到达印度后,1510年,葡萄牙人占领了印度果阿,很快他们就控制了印度沿海地区。16世纪中叶,果阿成为葡萄牙在亚洲的司令部、重要基地和宗教文化中心。葡萄牙人继续向东发展。他们攻占马六甲后,来到中国东南沿海。大约在1535年(明嘉靖14年),中国明朝政府允许葡萄牙人在澳门附近进行海上贸易。1553年,葡萄牙人贿赂中国地方官员,以上岸晾晒被海水浸泡的货物为由,开始滞留澳门。它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在明代,葡萄牙人被称为“方济各”(见《明代方济各传》)或“番鬼”,后被称为“番人”或“异族”,后被称为“西人”。由于军事和宗教原因,在航海的早期,葡萄牙王国有严格的规定,禁止女性登船前往东方。这样既能减少船上闲人,又能防止船员和士兵分心。只有在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才能例外,比如王室、贵族的家属可以随船。葡萄牙帆船的联姻成了问题。为了快速殖民,树立本土观念,葡萄牙驻印度总督开始大力赞助葡萄牙人与当地土著妇女的婚姻。历史学家认为,本土葡萄牙语最初并不是葡萄牙语和汉语结合的产物。许多葡萄牙商人和水手来到东方。因为往返困难,他们长期漂泊国外,受到国家鼓励。他们首先与以果阿为中心的印度沿海的当地妇女结婚或非法结合,从而产生了许多早期的欧亚子女。此外,葡萄牙人与马来妇女和帝汶妇女结合在一起。明朝实行海禁政策时,葡萄牙人转手进行中日贸易。后来,日本和越南的一些天主教徒为了逃避本国的迫害而移居澳门,葡萄牙人娶了日本和越南的女人。作为早期殖民者,葡萄牙人也交易奴隶。他们从非洲、印度、马来西亚、帝汶、日本甚至中国贩卖妇女。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很多私生子。那时的中国人高度文明。他们一般较少有种族偏见,但有文化偏见。所有的外国人都被视为外国人,不屑与他们交往。在中国,重男轻女,尤其是在广东,杀害女婴的现象很普遍。后来,一些中国人被迫变穷,把他们的女婴卖给了葡萄牙人。还有人诱拐女孩卖给澳门的葡萄牙人。“女孩”在中国的买卖导致大量葡萄牙家庭中出现了中国女奴。澳门的葡人随意养嫔妃,家里往往有几个女奴。

这些情况引起了中国皇帝的注意。1617年,万历皇帝颁布诏书,禁止葡人买卖人口:“新老外商不得买唐人子弟”。17世纪初,葡萄牙王国也立法禁止奴隶贸易。然而,上述禁令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1715年,澳门主教再次禁止购买女奴,王国也多次颁布禁令。1758年,庞巴尔侯爵下令24小时内释放所有处于奴隶身份的中国少女,这一问题的解决出现了转机。直到1869年2月,葡萄牙王国发布了在所有葡萄牙领土上废除奴隶制的命令,这个问题才最终得到解决。从此,澳门的葡萄牙家庭出现了一个新的组成部分——养女代替女奴。养女是被买的孩子或父母的私生子。澳门的葡萄牙人很快抛弃了他们的印度和马六甲女伴,开始和日本女人,尤其是中国女人结合。他们非常欣赏日本和中国女性的品质。奴隶贸易最终停止后,澳门开始出现葡萄牙合法家庭。一些在商业上富有的中国人更开放,他们也允许他们的孩子和葡萄牙人结婚。一般来说,他们的女儿会嫁给其他男人。有些儿子也娶混血女人。葡萄牙本地人娶中国女人越来越普遍。经过几代人的融合,澳门本土葡人群体逐渐形成。民国时期,这种情况引起了学者们的注意。那时候叫“咸虾罐”。他们的肤色接近中国,头发更黑,眼睛和鼻子接近葡萄牙人,在澳门的职业地位不如葡萄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