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历史和文化

狮城早期主要由马来人居住,其最早的文献记载起源于中国公元3世纪。14世纪明朝时期,中国称新加坡为“淡马锡”。7世纪时,新加坡被称为“淡马锡”,是古代苏门答腊帝国——斯里瓦斯塔瓦王朝的贸易中心。到公元13世纪,新加坡有了一个新名字——新加坡,意思是“狮子之城”。据说巴基斯坦王子桑尼·劳塔马(Sonny Rautama)访问新加坡时,看到一只长着狮子头的猛兽,就以此为名,新名字一直沿用至今。14世纪,新加坡成为周边国家兵家必争之地,但战争中没有大赢家。然而,新加坡的社会和人民深受伤害。新加坡被各国抛弃,房屋全毁。一时间,这里变成了一片荒凉的丛林。直到公元17世纪,新加坡才有了新的发展。新加坡是一个相当年轻的国家,正式建立共和国才35年。新加坡留下的史料不多。居民一直靠海为生,从事捕鱼贸易,当然也有不少人成为了海盗。新加坡在古代被称为“海城”。据说在公元13到16世纪期间,东南亚有一个叫马加巴多的王朝,大概统治着当时的新加坡。在1811的帝国殖民地,100名马来人在他们的首领田梦刚的带领下在这里扎根。八年后,来自英国的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登上了新加坡的河岸。眼光独到的莱佛士爵士认为,虽然新加坡周边海盗猖獗,但却是理想的英国海外贸易基地。莱佛士随后逐渐将新加坡建成自由港。莱佛士爵士登陆新加坡之前,这里的确是一个杂草丛生、默默无闻的小渔村。莱佛士乘船到达这里,发现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发展潜力巨大,于是选择在这里设立大英帝国海外贸易中心,并采取自由贸易措施,吸引亚洲各国、中东乃至美洲的商人从事海上贸易。到了1824年,新加坡人口从150迅速增加到10000,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证明了它的确是沟通东西方的重要港口。19411 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仅仅几个小时后,日本就把战火蔓延到了东南亚,驻扎在支那半岛的日军第25军开始进攻马来亚和新加坡。新加坡是从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咽喉要道,也是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为了保护这一战略要地,丘吉尔将“威尔士亲王”号和“敌人”号两艘战列舰派往新加坡。此外,英国还象征性地向当地的华人和印度人社区分发弹药和武器。以前几乎没有人把新加坡当成自己的家,现在不一样了。12年2月7日、8日,日军在火山口峡谷、戈达巴卢登陆,日本空军密集轰炸新加坡。在海军和空军的配合下,日军地面部队沿着铁路向南进攻。驻扎在马来亚北部的英国驻军惊慌地撤退到新加坡。65438+年2月9日,英国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和敌军号为了消灭在关丹登陆的日军,从新加坡起航。10晨,接近关丹时遭日军轰炸机和鱼雷攻击,沉没。至此,英国完全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登陆马来亚的日军继续向南进攻,于1942占领吉隆坡。1年底,整个马来亚半岛沦陷。14年2月,新加坡被包围,淡水被切断。5438+05年6月,英军总司令白于晚上八点半宣布无条件投降,八万守军沦为日军俘虏。就这样,这条连接亚非欧澳的海上通道落入了日本人手中,新加坡也开始了长达三年零六个月的屈辱占领期。日本从“昭和时期获得的南部土地”中将其改名为“赵南特别市”。英军的投降确实给大英帝国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冲击。日据初期,无数成年中国男子以参加过抗日活动为名,被日军作为受害者逮捕杀害。1945年8月,英国收回对新加坡的管辖权,恢复旧名。英国人审判了在新加坡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军官,但只有少数人受到了正当的审判,其余的只是被驱逐出境。而且英国让马来亚独立,新加坡却成了英国的殖民地,继续受其支配,这引起了华人社会的愤怒。人民要求在政府中有发言权。1948年3月20日,新加坡举行首次大选。1953年底,新加坡修改宪法,享有更大自治权。1955年,新加坡举行选举,马歇尔成为新加坡首任首席部长。他领导的劳工阵线与UMNO和马华工会一起组成了联合政府。由于完全自治谈判破裂,马歇尔于6月6日辞职。1957年3月,林佑福率领的谈判代表团在伦敦谈判中就新加坡新宪法的主要条款达成协议。最终在1959获得自治,并于同年5月举行首次大选。人民行动党赢得了立法议会565 438+0个席位中的43个席位。6月5日,新加坡自治邦首届政府宣誓就职,李光耀成为新加坡首任总理。1963年,新加坡、马来亚联邦、沙捞越和北婆罗洲(今沙巴)在马来亚总理东姑·阿卜杜勒·拉赫曼的建议下成立了马来西亚联邦,马来西亚的名称由马来亚加上代表新加坡的“Si”而成。从此,新加坡彻底脱离英国统治。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脱离,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与发展新加坡独立后,1970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