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定律,西方文化三定律之三
帕金森在书中解释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和后果:一个无能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种是申请辞职,把座位让给有能力的人;二是让一个有能力的人帮助他工作;三是任命两个比自己低的人做助理。这第一条路是绝对走不通的,因为会失去很多权利;你不能走第二条路,因为那个有能力的人会成为你的对手;似乎只有第三条路最合适。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他的工作,他自己从上面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他们的权利构成威胁。既然两个助理都不称职,那就从上到下,给自己再找两个不称职的助理。以此类推,就形成了臃肿、人浮于事、扯皮、低效的领导体制。
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的数量会像金字塔一样增加,行政人员的数量会膨胀,大家都很忙,但组织效率却越来越低。
任何一个行政部门,只要不是战时,总是按照下面的公式来编制X=(2KM+L)/N,其中K代表这类人从任职到退休的年限,M代表部门内文字、通风所花费的实际劳动数量,N代表部门下属单位数量。因此,一个部门的编制年增长率为J=X/Y(上年编制数)×100%。无论工作量是否变化,公式计算出的数字始终在5.17%到6.56%之间。
帕金森定律要发挥作用,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四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第一,要有一个组织,这个组织要有自己的内部运作方式,其中管理要在这个组织中占据一定的位置。这样的组织有很多,一般来说就是各种行政部门;往小里说,只有一个老板,一个员工的小公司也有管理机构。
第二:不称职的管理者寻找助手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不具有权力垄断。也就是说,对于这个管理者来说,权力可能很容易因为做错了事或者其他人事原因而丧失。这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需要找两个不如自己的人而不是选一个比自己强的,这样就不会出现“鲜花”插在“牛粪”上的现象。
第三:这个管理者极其平庸,在组织中的角色扮演无能。如果他有能力,他不需要找助手,否则他无法解释为什么要找几个助手帮忙。
第四:这个组织必须是一个不断要求自己完美的组织。正因为如此,可以不断吸收新人补充管理团队,也可以符合帕金森关于人员配备增长的公式。
当高管A在岗位上超负荷工作时,他必须找到级别和能力都比他低的C先生和D先生做他的助手,把他的工作分成两部分交给C和D,这样他就成了掌控全局的人。
总有一天,C也会像A一样感到劳累,所以A会给他两个助手。鉴于D和C地位相当,A还会给D两个助手。招聘新员工,e,f,g,h,此时A的下属体系完善,没有任何威胁,是接替上级k的唯一人选。
一开始A一个人的时候,那么大的工作量让他觉得身心疲惫。现在变成了7个人的小部门。情况真的改变了吗?
帕金森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政权力膨胀导致的“官员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