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养猪场员工,分享好的管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各地规模化养猪场和养殖户养猪的数量不断增加,但多数老板认为养猪场管理难度太大;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外信息交流的日益增多,我国养猪业在技术上已经上升到一定水平,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养猪场场长或管理技术人员。说到养猪,人们往往谈的是技术,很少谈专业养猪管理。从养猪管理的角度,我认为管理一个养猪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建立文化治理所谓文化治理,就是在养猪场内部形成独特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历史传统习惯、工作作风、伦理道德、生产理念,并努力使之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理念相统一。从生产经营的角度来看,养猪场生产属于流程专业化经营的类型,但从产品本身来看,应该属于“服务业”的范畴,因为养猪场产品是活体动物。这就要求养猪场员工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强烈的责任感(企业价值观的思想体现和行为体现);二是技术熟练度高;要求养猪场管理者把人作为养猪场管理的关键环节。从以上两个层面来看,传统养猪业标准化、机械化程度低,工人体力劳动重,工人情绪对工作质量影响大,制度约束弱。因此,管理的重点应该是文化管理。第一,通过养猪场文化,形成员工健康的价值观。一个人愿意去养猪场工作,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他能感觉到这个养猪场有前途,工作有价值,人际关系和谐,工作氛围轻松向上。其次,有理性因素。他在这个养猪场工作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比如工资,培训,福利,个人发展空间。前者主要依靠养猪场文化的感召力,引导员工与养猪场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追求,后者依靠人力资源管理,包括薪酬、考核、任免等制度和机制,让员工觉得自己前途光明,能够实现个人的目标和价值。第二,通过养猪场文化来协调和弥补制度管理,在养猪场封闭的条件下,人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如果规章制度约束严格,必然导致员工情绪低落,工作时难以兴奋,离职率高。猪场文化的约束是无形的、非正式的、非强制性的、不成文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人们因其符合特定规范的行为而受到称赞和肯定,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反之,会有失落感或挫败感。它对员工的约束是柔性的,它可以弥补制度治理的“真空”地带,在刚性制度治理的配合下,可以达到刚柔并进、阴阳互补的效果。第三,通过猪场文化,统一员工思想,培养员工完成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猪场的归属感。养猪场流程多,岗位复杂,需要团队合作精神。虽然部分领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调动了本岗位员工的积极性,但整体凝聚力不高。比如猪转其他组的扯皮现象,绩效考核滋生的本位主义。从管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能够团结个体的主要是心理力量,而不是生物力量。养猪场文化以大量潜移默化的方式传达养猪场内部人们的思想,使员工形成一种“使命感”,在统一思想的指引下遵守实现共同目标的准则。在养猪场文化的影响下,员工经过协调合作,能感受到完成本职工作的自豪感和对养猪场的归属感,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削弱本位主义和扯皮。通过养猪场的文化,培养养猪场有事业心的员工。在“每个人都被重视,每个人都被尊重”的价值理念指导下,每个人的工作都会得到肯定,每个人的成绩都会得到领导的肯定,任何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员都会得到满足和鼓励。同时,为了进一步发展个人才能,他还会继续奋斗。二、实施目标管理,实施绩效考核,将猪场经营计划分解到各个部门,分解到一个自然时间段,抓住关键指标实施绩效考核,与员工签订目标责任书达成共识,做到目标明确,奖惩分明;同时,每周定期召开生产例会,讨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加强对员工的指导。对完成指标好的员工给予肯定,鼓励他们总结经验,将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人;对于没有完成指标的个人,要给予指导。这样会让整个养猪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有目的感,有努力的重点。当员工完全沉浸在工作中时,他们会感到欣慰和满足。第三,注重技术创新,建立学习型猪场双汇公司。最近发生了瘦肉精事件。虽然有过一次事件,但他们有句话说得很好:“企业是船,创新是帆”,养猪单位的创新可以是点,也可以是面。要鼓励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根据事物发展规律解决问题。年度利润总额的1%可设定为年终贡献奖,并作为个人竞争治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养猪场,要建立图书馆和数据库,定期组织学习,培养学习氛围。同时,要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让更多的员工有机会参加一些大型的学术交流,增进对外交流。第四,体验养猪场文化的建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台湾省学者就提出“养猪场能否盈利,取决于养殖场工人的熟练程度和责任心”;卡特勒、斯派塞等人在《猪病》第八版中指出,“解决断奶前高死亡率问题的关键在于育婴室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勤劳精神和操作技能”。综合“态度、操作技能、努力程度”,他们符合服务业的特点,所以猪场管理要进行猪场文化。只有猪场文化的建立与制度建设融为一体,才不是为了文化。只有两者融为一体,才能营造出有向心力、有约束力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把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猪场文化从引进新员工开始,即招聘时要挑选认同企业文化的员工,在试用期还要进一步考察员工是否适应猪场文化。还要选择不适应养猪场文化的员工。管理层认为改变一个人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猪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它的建立不是简单的整理几句培训词,写几个好听的企业理念,提几个新颖的口号,管理者慷慨激昂的演讲,而是与员工的文化水平、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榜样的树立、传统教育、管理者是否从基层做起息息相关。总之,要把薪酬、培训、福利、考核、任免等机制调和起来,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比养猪场内部赚钱更高的境界,让员工时刻关注养猪场的情况,忠诚地为养猪场工作,把养猪场的发展作为最大的幸福。第二,签订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目标责任书不是没有必要。可以为养猪场管理者节省更多的精力,为养猪场带来更大的效益。目标设定的原则是要求不高,但要准确,就是跳着到达就是目标。很多养猪场的绩效考核方案是不可更改的。笔者认为应根据季节和猪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绩效考核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中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就是发掘和延续优秀员工的先进经验。第三,注重技术创新。建立学习型养猪场的工作很琐碎。平时要在技术点上多下功夫创新完善,形成氛围,最终达到点对点覆盖的效果。养猪场和员工的关系是双赢的。没有员工的学习和成长,就没有养猪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