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夏吃竹笋的由来
一、“长夏吃笋”的由来?长夏吃竹笋的习俗起源于南方山区。它吃竹笋的习俗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当地山区盛产竹笋,每当漫长的夏季到来,到处都是等待采摘的竹笋;第二,它起源于山农体力劳动的需要。竹笋营养丰富,古人称之为“竹子的子宫”。所以这个时候吃竹笋,有利于补充体力,为即将到来的上山工作打好基础。当地人认为吃竹笋可以补充脚力,称为“健足笋”。
?
?
二、“长夏吃笋”的典故?在浙江,有一个关于“罗隐摸骨”的故事,认为“长夏吃笋”的习俗与唐代诗人罗隐有关。
?罗隐(833-909),唐代诗人,浙江富阳新人。他从小就聪明好学。他年轻时是个学者。人们称他为罗隐书生。后来,他很沮丧。他经常往返彰化山区乞讨为生,甚至走路都一瘸一拐的。
?一天,他来到了天目山下石门的地方。在崎岖的山路上,他走不动了,就躺在山里。此时他饿极了,当场找了竹笋做饭充饥。吃了竹笋后,他不仅不饿,而且神清气爽,双脚僵硬。别人问他,他说是因为在山里吃竹笋。于是,吃竹笋能让人脚和骨头僵硬的消息就传开了。
三、“长夏吃笋”的寓意?从上面提到的来历和故事,似乎南方山区的人,长夏,吃竹笋有着美好的寓意。
?长夏吃竹笋,应该是反映了人们对健康身体和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山区的人要爬山上班,对体力要求很高,尤其是对背和脚。山里的竹竿又硬又僵,竹子始于竹笋。农村农民认为吃长夏笋会使脚和骨头像竹竿一样僵硬。他们称之为“健康竹笋”。可见竹笋象征着强健的肌肉和骨骼,长夏吃竹笋表达了人们对健康的美好祝愿。
?湖南炎陵还流传着一句谚语:“长夏不吃笋,齐(站)不稳。”意思是长夏那天没吃到小竹笋,人都站不住了。可见人们对长夏吃竹笋的重视。
?四、“长夏吃笋”举例?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发现了竹笋对人体的帮助。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竹笋含有多种维生素,以及淀粉、纤维素、水等,对人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浙江宁波:长夏吃竹笋。长夏时节,山上的小竹笋已经出土,鲜嫩可口。人们说竹笋可以靠在脚骨上,所以这一天烧竹笋很方便。将竹笋切成一两寸,放入油中煸炒,用酱、糖、酒、醋等调料烹制。
?湖南炎陵:长夏的这一天,人们会进山拔一把竹笋,回来炒鸡蛋或酸菜。
?湖南中部、湘西等地:长夏是竹笋遍地生长的季节。人们习惯吃笋炒肉,鲜笋干笋,鲜肉腊肉不限,称之为“帮”或“接力”。当地有句谚语叫“吃了长夏的笋,脚就要挨打”“不吃笋,长夏就瘦得跟梗似的”。
?浙江上虞、新昌、嵊县:长夏吃竹笋能健足,称为“健足笋”。“健足笋”可去皮整根煮熟;也可以把整个竹笋带壳煮熟,边吃边剥皮。
?安徽黄山:长夏吃笋养他,喝茶解暑。
?好了,介绍完了。看完这篇介绍,你是不是也有去山里尝一尝新鲜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