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书院历史人物
张骞死后一百年(1180),随着南宋王朝的覆灭,曾经盛极一时的城南书院在元代变成了僧院。到了明代,几经沉浮。到了二年(1507),吴世忠参与修缮,陈帮助修缮。后来,它被并入了王宓。嘉靖四十二年(1563),官斋台再次复辟。万历六年(1578)废弃。明代城南书院虽经两次修缮,但规模缩小。清康熙年间,曾多次修缮,但筹资困难,未能实施。乾隆十年(1745),巡抚杨希马迁至城南天心阁下旧址衙门。嘉庆二十五年(1820),巡抚左杏庄因地方嘈杂,不利读书,得“圣旨”。在苗丰旧址按城南书院原貌大规模重建,道光二年(1822)冬竣工。同时,为纪念张骞,在苗丰山上修建了南轩孔庙(现首师大图书馆所在地),并在其前建有“文兴阁”。对此,道光给予了“奖励”,“李泽丰场”四字匾额列在讲堂之上。后来的校长宋连航制定了学院的章程。沉寂了500多年的城南书院,已经成为湖南最大的书院之一。《城南书院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城南赵自有宋,等于岳麓山。隔江相望,各以先贤之声永驻,亦隔空相望。”
继南宋著名理学家张炜、朱之后,湖南著名理学家陈本勤、孙、何、、郭嵩焘等先后在此讲学。湘中大学者李、左,民主革命家黄兴、陈天华,著名教育家杨昌济、谭云山、,著名学者邓福伦、范醉、杨端六、皮宗石、等也汇集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