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位期间发生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汉武帝是第一个在全国统一制定并颁布太初历法的皇帝,并从每年的正月开始使用。
3.汉武帝时期写了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对后来的史学影响很大。
4.汉武帝时期,于地图出现在秦统一后的中国史籍中。元寿四年四月,沈冰曰:“吾仆公孙贺,事御史...奏于图,请国名。”汉武帝书载丁原六年秋《送公孙贺将军出九原》,引王瓒曰:“浮生,好。”王瓒,晋代初期的一位大臣。这说明晋初大臣王瓒已经看到了汉朝地图。也说明国家的地域概念在汉代已经明显出现,对后世的自然地理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5.所谓“检招制”,就是给贤良正直的人出主意,由武帝亲自过问。
6.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教为治国意识形态。
7.元朔五年,为吴京大夫立弟子五十人,自愈;地方郡县和国家可以根据一定的条件派一些人,可以培养成弟子。通过考试后可以通过一技之长,可以做官。从全国学生中选拔官员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8.汉武帝在独尊儒学的同时,也“博采众长”,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导意识形态,同时使用百家学说的格局,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9.元丰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亲自视察黄河决口。自秦朝统一以来,这是皇帝第一次亲自治理黄河。
10年,汉武帝时期,普及用“土种播种机”播种。此后,这种方法在中国沿用了两千多年。
11.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12年,汉元帝元丰六年(前105年),祖女Xi君被作为公主嫁给乌孙,并与之亲嘴。这是中国历史上她第一次亲吻西方国家。
13.使者和一个队长并排放置在轮台和曲礼。这是中国历史上他第一次在中国新疆耕地。
14汉武帝用井渠法做龙头渠,后来传入中国新疆,传入波斯等地。
15.从西域种植了葡萄和苜蓿,从大湾引进了一匹纯种马——天马。西域的音乐、魔术传入中国,中国的铸铁技术、丝绸、排水、漆器传入大湾等地。
16,汉武帝外施仁义,以德治国;同时重视法治,以重刑治国,这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17年元丰五年(106年前),为加强对诸侯和地方高官的监督,设立十三州司,使六百石级刺史巡察镇守县州。
18,为了加强皇权,改革宰相制度,建立中朝(内朝),对宰相制度的演变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年,丁原二年(115年前),禁止郡州铸钱,只允许上林三官属州铸钱,郡州以前铸的钱全部废除,对后世影响很大。
20.汉武帝通过大量移民在西北边郡开垦土地,对反匈奴战争胜利和治理西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曹操曾在《种田序》中说“孝以耕田定西域,为先代之好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21,汉武帝对官员的任用是多元化的。拥有2000石以上的官员,可以通过任命制让后代做官;有钱人可以通过“选举”成为官员;圣贤后代可以照顾。比如贾谊的两个儿子都被照顾做了郡守。但尤为突出的是,武帝用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例如,魏如昀子夫就是从奴婢中选出来的。卫青和霍去病分别选自奴隶和农奴。宰相公、钦差大臣都是从贫苦平民中选拔出来的。朝廷的谋士张汤、杜周、虞照都是从小官吏中选拔出来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任命的一些将领是岳和匈奴人,而宫中养马的匈奴奴隶金弥棣则和霍光、上官桀一起被选为亲信。这些情况说明汉武帝选拔人才并不受阶级背景和民族差异的限制。但是,这并不是说汉武帝没有用人的标准,而是有。标准是“广开艺能之路,博采众长”,“州县有异才者,可为盟邦,使国绝”。也就是说,只要愿意为汉朝的事业而战,有艺术才能和才能的人都可以被任命为将军,可以被派往遥远的国家的人。总之,用人的标准只有。这种现象的出现值得认真研究。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兵匈奴腹地决战的皇帝。
23.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归顺中原王朝的皇帝,也因此在今天的内蒙古建了一座受降城。虽然武帝生前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但是在宣元年间,匈奴还是投降了汉朝成为诸侯。
24.李广利伐大元后,西域南部多国投降汉朝。宣帝第二年(前60年),匈奴一天天向汉朝投降,匈奴却不敢再为西域而战。宣帝任命季峥为西域都督,管理西域南北各国,西域各国纷纷向汉朝投降。至此,西方直接到达里海,成为汉朝的领土。
25.南越平定后,汉武帝在今天的海南岛首次设立博尔县和朱雅县,统治今天的海南岛和南海诸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