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名胜古迹创作。
汉中名胜古迹。东湖在汉中市的东南角。占地面积6358平方米。相传汉王刘邦曾在此饮马,俗称饮马池。有一块石刻写着“龙能造雨,饮马常使赤帝风”。东湖地势低洼,每到秋雨,对百姓来说都是相当的灾难。清朝嘉庆、光绪年间,曾两次翻修。2.汉台位于汉中市东南角。占地4万多平方米,高9米。相传建于公元前206年,是刘邦封汉王时宫殿的基址。舞台俯瞰整个城市和汉江。戏台各处建有亭台楼阁,楼阁绘于云间,边界优美。后来由于年久失修,破败废弃,只剩下清代修建的望江楼。建国后又恢复汉台风格。3.景明寺塔在汉中市东关。它是一座方砖砌的塔,有密集的屋檐。高度15米,楼层* * 11。每侧中间各有一个券龛,龛的两侧用砖块隐藏着一个单层的小方塔。建筑特别简洁,造型美观雄伟。“东塔西影”是“汉中八景”之一。第四,拜台在汉中城南。南北布置两个方形高平台,各有一个高度。南台上竖立着“汉将韩信”的纪念碑。北站台上有一个亭子。两套周长100多步,面积7840平方米。刘邦采用韩信“东三秦”的策略来争取天下,最终灭秦灭楚,从而完成了统一西汉的大业。相传汉王刘邦对韩信十分礼遇,说“择良辰吉日,斋戒而设坛以礼”,拜韩信为将军,这是过去供奉的坛。5.包斜路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位于汉中市以北17公里的包河水库。这里曾经是一条250公里长的峡谷,其南口名为“包谷”,北口名为顾颉,就在梅县境内,因此得名包斜谷,谷中栈道名为包斜路。石门位于峡谷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内,自汉魏以来在包河两岸的东西壁和峭壁上刻有大量铭文,俗称“汉魏十三品”。1970年,石门所在的山谷修建了水库,于是石门洞及其附近的主要石刻被移至汉中博物馆保存。6.何山大坝位于汉中市以北17公里的包河故城内的包河河畔。据《汉中县志》记载,“何山坝为汉国萧何所建,曹参所成。”何山大坝曾经灌溉宝成县和南郑县的部分农田,现在包惠运河基本上是沿着何山大坝的老线修建的。历代都有修缮扩建。它对汉中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7.留坝县张亮寺张亮寺位于留坝县庙台子镇西部,白子东南麓。也被称为留侯寺。相传西汉末年,张亮隐居。建筑和遗迹都是明清时期的。有六个院落,150多间房子。门楣砖上刻着“张寒留侯寺”的横幅。一进大门,就是连接两扇门的长长的木桥——金缕桥。第二个大门的额头上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安全观”。大厅走廊上镶嵌着明清名人留下的40多幅题词。授书楼用大理石和南洋玉建造,建在100多米高的假山上。爬楼的时候要爬上爬下,1公里长。随处可见,绿油油的,点缀着九栋红色建筑。汉张留侯庙,俗称张亮庙,是供奉汉高祖刘邦的开国谋士张亮(字子房)的庙宇。因曾被封为留城侯,故称“留侯寺”。相传为汉朝始祖刘邦所建,在随后的朝代都有改建扩建,以隋唐两朝最为兴盛。张亮寺现存的古建筑群是在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历经数百年才形成规模。它是中国所有供奉张亮的寺庙中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遗迹。有156座楼、堂、阁、廊、亭,现存碑刻39处,摩崖石刻51处,匾额50余幅,楹联40余幅,古树14200株,面积14200。该寺建筑技艺精湛,布局独特,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庭院里,泉水竹影,趣味盎然;古柏和劲松,千姿百态;奇花异草,浓郁芬芳;石头字画,各有精彩;石径岩梯,千回百转;文物典故妙趣横生。参观大大小小的九个院落,院落风格各异,身临其境,如坠神仙世界。镇巴县八。班超十一碑九。张飞绑马陵x . Xi固镇城固县蒿坪寺。张骞墓位于城固县城西4公里李河村西。墓室南北长13米,东西宽8米,高5米,略呈椭圆形。原墓地南北长170米,东西长80米。有几座清乾隆、光绪年间竖立的墓碑,一对石虎,头像残缺不全,但可以看出西汉雕刻艺术的风格。张倩(?——前114)汉武帝封博,望侯。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奉命派遣使节到大岳家迎击匈奴。元朔三年(前126)归汉,相隔十三年。途中被匈奴扣留十一年。元寿四年(前119),遣使至乌孙,遣使至大湾、康居、大夏、安息等地。他两次出使西域。1990年9月,张骞纪念馆成立。张骞纪念馆张骞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的家乡是汉中城固县以南2公里的汉江岸边的王波村。墓地位于县城以西2.3公里的饶家营村。现为张骞纪念馆,属于1956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骞墓坐北朝南,南北长35.6米,东西宽20米,高5米。四周翠柏参天,竹影摇曳。墓前一对汉代石虎雕工粗犷、雄伟、大方。人们缅怀张骞,赋予石虎神话色彩:相传是天宫织女的一对撑石,是张骞盘磨时得来的。解放前,这对石虎一直是当地人民祈求疾病、继承人和雨水的神灵。陵园整体以敬献堂为中轴线对称分布。殿内有著名画家张重光绘制的大型壁画《张骞出使西域》、《镂空》。东西附馆为展室,分别呈现“张骞一生丰功伟绩”展览和陕南特色鲜明的民间艺术展览。阙式大门青砖管瓦,古朴典雅,两阙相对,飞檐斗拱,再现了汉代宫殿的建筑特色。12.吴门堰在城固县城北15km许家庙街东南。相传建于新汉王莽时期。元至正元年(1335-1340),城固县令普雍重修为石渠,底部五孔,东二孔,西三孔,可开闭控制水量,故名。明朝弘治、万历年间,陆续扩建,吴门堰水利工程全部完成。有36个支洞,灌溉农田面积5万多亩。南郑县十三。大佛洞在南郑县小南海西南约1.5 km处。岩壁突然开了一个洞,洞宽约3米,可容纳数千人。洞内的钟乳石和石笋奇形怪状,十分壮观。洞内有佛寺,极深。14.小南海在南郑县城南约35公里的牟家坝南山。两座山峰耸立在墙上,陡峭地悬挂着。在山麓的交汇处,开了一个洞,水从这里流出,形成一个巨大的水池,因此而得名。洞内钟乳石参差不齐,可以带蜡烛进洞观光。洞外有两座虹桥牌坊,其上建有观音堂。这里山高林密,是避暑胜地。15.水笙寺位于南郑县马家嘴乡。因寺内外有青、白、黄、黑、黑五个龙泉,故名水笙寺,寓意“五龙持圣”。寺庙的院子里有一棵古桂花树,可以四五个人合抱。相传为西汉初年宰相萧何所植,故名“汉桂”。它开花5-7瓣,与一般桂花树3-4瓣不同。寺庙背靠大山,面向汉水。寺后山松满山,殿前翠柏参天,春暖花开,秋来汉桂飘香。所以,每到中秋节,都有无数游客来广西游玩。洋县十六,明凯寺塔就在洋县城内。是一座方形单层砖塔,檐密,塔北正中有券门,内有方室。塔***13层,塔高22米。二层以上塔的四面有52个佛龛和100平方的单层佛塔,龛内大部分石佛造像已被破坏。该塔最初建于明凯寺,现已废弃。根据塔的形状和建筑技术,它似乎是南宋时期的建筑。17.马良寺位于洋县城西20公里的水乡庞家店村外。建于元中二年(1261)。寺内原有的建筑已被附近的几次洪水和士兵严重破坏,只有大雄宝殿,也被称为黄觉殿仍然存在。大雄宝殿宽五间,深四间,歇息于山顶。这座古建筑的细节与宋代的相似。西尖之间的后檐壁上至今还保留着一幅绘有佛教故事的巨幅壁画。构图、用笔、用色与山西永吉县永乐宫保存的元代壁画相似。18.志国寺位于洋县城西约15km处。今天是洋县志国中学的教学楼。该寺以收藏明代皇后颁赐的大量经书而闻名,如永乐、正统、万历等。寺庙的规模相当宽敞。大雄宝殿为元三年(1332)僧人所建,藏经楼为明万历十四年(1586)所建,共有五殿。藏经楼坐北朝南,两层,单檐,歇山顶。长21.7米,宽18.3米,高约15米。它雄伟壮丽。这两座建筑虽经历代修缮,但基本保持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是陕西不可多得的木质古建筑。19.蔡伦墓在洋县龙亭铺街南。蔡伦(?-121),东汉桂阳人(县今湖南郴州市)。传说他是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墓室坐北朝南,南北长30米,东西宽17米,高10米。墓前有三块石碑:明代万历元年蔡伦墓(1603),万历元年新建祠内的牌位和清代乾隆元年蔡公伦墓(1776)。墓南约30米处有蔡伦寺,有大殿、正殿和东西厢房。院子里有19株古柏。宁强县20、汉江源王宇碑21、金牛路武定关22、阳平关23、紫龙山24、龙洞古镇青木川古镇青木川“秦凯蜀道故里金牛,汉水童渊刘兴汉”。李白的作品描写了古代金牛的景观。古代的金牛比现在的好。据剑门蜀道东端,宁强是古今秦蜀咽喉,汉水之源,嘉陵之水。山青林茂的崔伟,为秦巴风光做好了准备,也满足了南北风情。奇峰秀水,雄关耸立境内。潘琪关、西夏关、鉴真关、武定关、岩茶关、铁锁关、阳平关、青木川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诸葛亮从阳平关北上,唐出关入蜀。青木川位于宁强西端,毗邻川、甘、索键三省,山川连绵,山川公路,清溪碧湾,飞流溅珠。青木川,隶属于陕西汉中宁强县,位于陕西西南角,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因四川路一古青木川而得名,以微福堂和古建筑闻名。青木川起源于明朝中叶,形成于清朝中后期,兴盛于民国时期。先后被称为草场坝、回龙观、回龙场、永宁里、凤凰乡、青木川。青木川离县城比较远,地处偏僻。虽然是堡垒,但一直处于上锁状态。有几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连接相邻的省县,供山民出行。青木古镇远近闻名。周三的时候,村民们一起来来往往,扛着肩膀,交换货物,交换需要的货物。杜甫在过境时曾说:“杨凌栈道薄,远眺江面树木。僻静处无网,水清鱼多。好鸟不白飞,野人半巢。我喜欢看简单的风俗,我很平静,很舒服。”虽然转瞬即逝,但世界的面貌日新月异,青木川的中先秦遗风犹存,青山的风貌依旧。青木川风景秀丽,自然生态优美,民风淳朴。一条古老的“回龙场”街从南到北贯穿全镇,两边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地拼凑在一起:四合院式、船屋式、中西合璧式...在古街的中央,一座有着华丽屋顶的“封飞桥”横跨金溪两岸。整条古街呈现出“扁头凳、雕花门窗、集中院落、四河倒灌”的格局。还有几栋中西合璧的老式豪宅,回廊天井,宽敞舒展。土改时分发给当地居民,至今仍住在许多家庭。民国时期的卫福堂是这一带的传奇人物。当时青木川很繁华,洋行、商人、茶店、酒店等等。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它位于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的交界处,是三省商人聚集进行商业交易的地方。农民安于种植,商人忙于交易,井然有序,宛如乱世世外桃源,浑然不知战争的存在。许多逃离战争的人在青木川定居下来,并以此为家。目前这里的老一辈有四川人,湖北人,湖南人等。,而且他们还能从挥之不去的地方口音中找到一丝痕迹。佛坪县25、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勉县26、马超寺墓在勉县诸葛武侯庙以东约0.5公里处。马超(176-222),本名孟奇,三国扶风茂陵人。出生于凉州豪强之家,成为蜀汉刘备手下的一名将军。马超寺内有三个大殿,作品呈之字形排列,殿内有一尊马超泥塑像。寺前立有“西汉将军马超之墓”墓碑,寺内另有一碑,上书“天下威名以汉,废墟痛恨曹”,为冯玉祥所立。墓地在寺庙后面的一座小山后面,正对着定军山。这座墓大约有3米高。二十七、天荡山在勉县北部,与定军山遥遥相对。洞内有一座天灯寺,周围是参天古树,寺旁有一座喷泉,常年喷水。庙前有一块巨石,相传是黄忠斩了夏后,马回营时的踏脚石。据勉县志记载,黄忠曾在此安营扎寨。28.定军山在勉县城南约5公里处。它沿汉江起伏,东西绵延约5公里,统称为定军山。山上有十二座主峰,与城北天荡山隔江相望。从武侯坪向南望去,东西两峰耸立。其中,还有一个小峰,俗称二龙戏珠。西侧山峰上有一个锅底状凹陷,方圆约2公里,就是当时驻扎着一万士兵的田阳老巢。山脚下平坦的地方叫武后坪,是黄忠和夏激战的战场。29.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1公里的定军山脚下。三国时期,蜀国宰相诸葛亮葬定军山,因为这座山是坟墓。墓园古木幽静,有正殿、寝殿等古建筑。牌匾、对联悬挂,衬以石碑,更显庄严肃穆。30.武侯祠在勉县老城东0.5公里,新城西3公里。寺庙里有56个大厅,走廊和房子。祠堂朝北,前有雷峰关,后有汉水环绕。寺庙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20米。院中古树参天,郁郁葱葱的丛林在远处。大雄宝殿里有一尊泥塑的诸葛亮像,一条黑色的丝巾和一把羽扇,还有一尊关兴和张苞的像。历代名人,如桓温、李白、苏轼、王安石、陆游、顾等。,都在庙里留下了墨迹和刻石。现在有汉、晋、唐、宋、元、明等40多种碑刻。西乡县三十一,五子山在西乡县城东南15公里岩口镇旁边。山上有几座原始寺庙,分为上、中、下三观,统称为午观。午时的概念,是汉代戚迹入香焚轮的地方。五子山有三大殿,六十一间房屋,其中明代铜佛两尊,铁佛像1尊。乾隆年间(1736-1795),殿内铸造了一口大铁钟,并绘有多幅壁画。五子山山清水秀,山坡上1000多亩白皮松尤为珍贵,被誉为“陕南小华山”。32.芦岭寺在西乡县城西北1公里处。这是一座穆斯林清真寺。阿云齐景毅,回族,甘肃贺州(今甘肃临夏东北)人。他在老师的命令下,于清朝康熙年间来到西乡传教。康熙五十八年(1719),卒于西乡,遗嘱弟子建庐陵寺。寺内现存砖雕一座,高10米,长11米。正中有牡丹缠枝双龙抢宝砖雕,两侧有莲子荷花双龙戏云。庙门呈拱形,四柱三室,就在殿顶,额上挂着“庐陵殿”的匾额。大门内是正殿前院,东西砖墙上有砖雕。正殿为安息峰,宽3间,大殿东侧庭院为伊玛目住所。自清康熙五十八年建寺以来,信奉此教的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保安族等信众来自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四川、黑各省,距离万里不远。三十三、略阳县灵岩寺灵岩寺在略阳县城南约3公里的嘉陵江上。寺庙在一个天然的洞穴上,形似虎口,两座山相对,河水沸腾,空中有瀑布。创建于唐开元(713-741)。寺庙分为两个洞。前洞高约25米,宽50米,深60米。洞的左、右、前都有建筑。后洞内有多尊涅槃佛、罗汉像,天然钟乳石形成白色石柱,形似单手撑天。在两个洞之间,有一个木制的十字框架,被称为奈何桥,或飞桥。爬悬崖过桥很惊险。寺内有石碑118,分为两类,一类是寺内碑文,一类是寺内建筑沿革。三十四、略阳江寺
略阳县环城西路嘉陵江边,有一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神庙,又名“王叶庙”、“龙王庙”。江身寺塔东西走向,东西深约65米,南北宽约30米,面积近2000平方米。建筑整体布局利用地形落差,采用中国传统大宅布局,形成上中下三步院落,由西向东依次由剧场、厅堂、前堂、后堂组成,布局合理紧凑。群体建筑的外观是一个封闭的空间,有实体的墙,形成一个外面看得见墙,里面看不见木的封闭空间。剧院有三个房间宽,四个房间深。底层是江神庙的人口。二楼的舞台和更衣室用木板隔开。栏杆和屋檐雕刻精美。前堂后堂五间,全是穿斗木架。江神庙的所有建筑细节都以木雕和板画为主,外观华丽,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挡风玻璃广泛用于檐口,以覆盖檐口内的梁结构。剧场翼角带斜撑的木柱为金色雕花木虎,与人物造型融为一体,为建筑增添了威严和独特的风格。剧场隔板的木雕题材丰富,有兽首图案画、羌族人物、浮雕故事形象等。兽首图案画多为熊、猪、猴等动物。全寺有近300幅这样的画。羌族的人物很奇怪,他们的衣服与汉族的衣服有很大的不同。再往东,是一个院子,两边的大厅分上下两层。底层墙上挂着略阳民歌情歌,二楼挂着略阳民间人物的故事传说。然后,上楼梯向东,穿过一座小巧玲珑的大理石桥,即至江神寺前殿,龙绕柱飞,江神一手抓龙角坐在龙上,一手指天。古时候,前厅两边各有两个小厢房。江神庙是我国长江流域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石墙戏场建筑群,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和考古价值。为了加强对这一珍贵文物建筑群的保护,2000年建立了江神庙民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