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供电改革
虽然该消息被相关部门否认,但并没有让“电老虎”改革的讨论降温。
用电改变道路是困难的。
2002年,国务院批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拉开了电力体制改革的大幕。当年年底,原国家电力公司拆分为两个电网公司、五个发电集团和四个辅助集团。分拆引入了竞争机制,但在分拆后的三年半时间里,电力行业的表现并不理想。
为了缓解电力短缺,政府一再用行政代替市场,体制改革也因此停滞不前。“当初判断厂网分离很快会进入市场阶段,但现实是还没有进入实质性阶段。”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刘说。在此背景下,SERC于2005年底发布了一份内部报告,宣称“中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认为,国家电力公司虽已拆分,但“改制未改制”,我国电力行政垄断的本质并未被打破,反而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刘纪鹏进一步指出,在不触及电价实质问题的情况下,只强调拆分不仅无助于电力改革进程,还可能带来麻烦。
目前电改已经停了近1年,电力供需关系从紧张状态有所缓解。因此,一些专家认为,重启和加快电力体制改革进程的时机已经成熟。近日,国家发改委也透露了下一步电改的核心内容和重点任务,其中“开展输配分离研究并实施试点”被排在首位。据悉,输配环节分离已正式提上电力体制改革日程。
输配分开还是电价合理化?
“从目前来看,电的矛盾主要集中在电网,而电网涉及的各种矛盾的症结是利益的分割。”中国能源网专家顾问甘说。在他看来,电力改革首先应该实现两大电网竞争,输配分开。
中国投资协会能源研究中心副理事长陈望祥对此表示赞同。陈望祥认为,要打破电网垄断,主动输配分开。否则无法准确计算电网的真实成本,无法制定合理的输配电价,也就没有所谓的电价改革。
不过,国电电力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胡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认为,现在还不是谈输配分开的时候。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理顺后,输配电价才能谈。“目前网上价格和销售价格非常混乱,输配电环节也处于垄断阶段。国家对电厂1年发多少电,1千瓦时电的价格是多少都有指标。”所以网上怎么竞价还没处理,销售价格还没理顺,所以输配分开还没谈。
另一方面,刘纪鹏认为输配电分离本身并不能打破垄断。输配都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不能因为输配分开而被打破。输配分开的目的,与其说是打破垄断,不如说是通过划分核算单元,实现输配成本和价格的清晰核算。
“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市场手段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决定了建立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是关键。”电价改革是电力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供电方、电网企业和用户利益的调整,关系到电力市场的有效运行和电力体制改革的成本。没有科学合理的电价体系,就不可能引入竞争,打破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