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膏药史
膏药是我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是中医五大剂型:丸、散、膏、汤、丸之一。历代医家都提倡“外治原则就是内治原则”,膏药是最常见、最有效的外治法。流传千年,是全科内病外治的绝佳方法。药物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外部穴位或患处,利用经络发挥活络祛瘀、开窍透骨、舒筋活血、消肿散瘀、祛风散寒的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石膏在中国的应用历史悠久。古代医生说:“膏药能治病,没有专门的汤。如果使用得当,它会发出声音。”膏药的质量和疗效是根本。膏药属于外治,避免了口服药物的毒副作用,疗效确切,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广泛欢迎。清代徐大椿说:“汤药不足以包治百病,所以用膏药贴之,可阻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进入其机理,疏通经络,或取之,或攻之,散之,比吃药还特别厉害。”膏药中的药物直接作用于体表穴位,其性质通过皮肤肌理由表及里渗透到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通过经络的运行,可以直达脏腑气机失调的地方,发挥药物的“归经”和功能作用,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作用。传统的注射和口服疗法不仅损伤神经、血管、肌肉等组织和肠道反应,使患者难以接受,而且使药物容易通过全身的血液循环和肠道破坏,真正到达疾病局部的药物极少,所以现在用量极大,疗效极差。膏药外治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疗效提高数倍,不易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