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安的大雁塔和小雁塔有什么区别,有什么不同?

大雁塔位于离和平门4公里的慈恩寺。据说唐朝的徽记延续了三年。去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请在庙里建一座塔,存放他从印度带回来的经书。这座塔原名京塔。后人称之为大雁塔,巍峨挺拔,引来世人的赞叹。

这座大雁塔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成为古城Xi的独特象征。大雁塔刚建成的时候,只有五层楼高,60米高。它是仿照西域的佛塔建造的。经过多次修复,该塔高64米,共7层,底部25米。大雁塔是中国楼阁式砖塔的典范。塔身青砖砌成,每层四面有券拱。这座亭式砖塔造型古朴,气势宏伟,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格。至于大雁塔前的“大”字,是因为后人想与建福寺的小雁塔相区别。

塔内有木梯,可盘旋登塔,倚栏杆可饱览关中大好风光。大雁塔底部南门两侧,镶嵌着两块石碑,一块是《大唐三藏序》,是玄奘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翻译的经书总序。另一块《唐三藏序》是唐高宗为《圣教序》所作的传记,这两块碑是研究唐代书法、绘画、雕塑艺术的重要文物。特别是塔西石楣上的线刻宫图,是研究唐代建筑的珍贵资料。

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Xi安友谊路南侧的建福寺,与大雁塔东西相对,成为唐代古都长安至今保存的两个重要标志。因规模比大雁塔小,修建时间较晚,故称小雁塔。建福寺始建于唐代长安华凯广场。它是唐太宗的女儿香城公主的旧居。在宗瑞文明的第一年(684年),王室的配偶们为高宗的祝福建造了一座庙宇。690年改为建福寺,建福寺是唐代长安城的名寺。唐代著名僧人陈熠在建福寺翻译了56部经书,撰写了《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一书,对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寺内有一座小雁塔,是方砖建筑,屋檐密密麻麻。当初是15层,高约46米。宝塔每层都有檐,南北各有名一个门。塔身自下而上逐渐降低,越高越提升。它漂亮精致,风格独特。门框是青石做的。塔的内部是中空管结构,木地板,木梯盘旋而上。由于明清多次地震,塔身开裂,塔顶被毁,只剩下13层。在这座庙里,还有一口金代明昌三年(1192)铸造的大铁钟,重达一万多斤。钟声嘹亮,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