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历史
内容简介
全书10卷,可分为三部分:
①评论绘画的历史发展和绘画理论的阐述,即原文第一卷和第二卷前两节的全部内容。其中“叙述绘画的起源”一节论述了绘画的起源及其与政治、教育的关系。“叙画兴亡”一节描述了历代皇家贵族藏画的兴亡。“论绘画的六种方法”部分阐述了谢赫的“六种方法”,并指出了“古代”、“中世纪”和“现代”绘画风格之间的差异。“论鲁谷、张悟用笔”一节对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的笔法风格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重点论述了吴道子的艺术造诣。
(2)《法医文集》的叙事,即原书二、卷三的后三节。其中“论画风的外延”一节提出了评价作品的五个等级:自然、灵动、精彩、脱俗、工笔,并对绘画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临摹进行了论述。“叙后记跋部”一节描述了古代的后记跋部制度,以及一些重要的评鉴者和制定者。“叙述从古至今的公私邮票”一节,记录了从古至今重要收藏者使用的印章。《在安装轴上》讲述了安装历史、安装技术和安装系统。“记京外两州寺院壁画”一节记载了当时长安、洛阳两地寺院壁画的作者、题材、地点及艺术特点。“传世秘笈,画珍图”一节,是对一些传世作品名称的描述。
(3)原第4至10卷是370多位画家的传记,始于传说时代,止于唐代会昌元年(841),大体按时间顺序排列。或一人传略,或父子师徒传略,内容详细,包括画家姓名、背景、事迹、特长、卒年、著述、以往对作品的评论和描述,张彦远所列等级及评论。
在“叙述绘画的起源”一节中,他指出绘画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绘画是一种形象的教育工具。在“叙师教南北朝”一节中,我们从老师所教的关系中追溯画家的传承,强调绘画艺术的传统,同时指出“衣、车、风俗、民情,时代不同,南北不同”,所以要认真对待内容的现实性。在《论绘画六法》和《论绘画风格与实践》两节中,他充分发挥了谢赫对“绘画六法”的精辟见解。他认为物体生动的魅力是描绘形状的目的,他反对琐碎的描绘:“我丈夫的画在外表上特别生动,但他非常小心地表现出微妙之处。所以,不患则已,患则已。如果你知道,就没有必要。不知道的,真的不行。”他高度赞扬南北朝的画家创造了某种审美效果,同时也创造了某种风格。在“论鲁谷张武之笔”一节中,张彦远论述了线条图案的造型节奏,以及线条图案对形成画家在中国绘画中的独特风格的决定性作用。“画山水树石”一节对山水画的演变有精辟的论述,山水画到了唐代才成为一种画种。在这一节里,他说了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山水画的风格特点,以及他在其他章节里谈到的以前绘画的特点。今天,当我们将它们与现有的例子进行比较时,我们可以证明他的评论非常准确。
历史意义
《历代名画故事》中的一部分画家传记及相关资料在书中占据了较大篇幅。有记载的画家包括从古代到作者生平(公元841年唐武宗会昌元年)的画家。最重要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的一段。本书保存的资料包括史书记载、南朝人的评论、画家本人的作品和唐代仍在的画作,成为后人研究古代绘画史的唯一依据。但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即缺乏北朝绘画史料,导致绘画艺术只有南朝的观念不恰当。
至于收藏,书画收藏的历史发展,唐代收藏的情况(如购买的市场价,冒进行为等。)、收藏工作中有重要意义的印章的鉴定和验证、收藏工作中的轴的装裱和临摹等。由此可见,我国传统的书画鉴定在唐代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科学水平,《历代名画笔记》中的注释已经得到了正式的整理和记载。
《历代名画》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绘画艺术通史。在他的著作出现之前,根据他所提供的材料,我们知道已经有了以下著作:《画论》在魏末的、齐谢赫、陈、隋沙门颜布朗、唐理真、刘正、顾匡等人都有关于绘画的评论,裴有关于贞观公私绘画的记载,窦孟有关于绘画的记载。这些书大部分还在。除此之外,作者还可以着眼于绘画创作和欣赏的全过程,包括描述、收藏、流通、名价乃至装裱,为中国绘画史的研究提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本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中国第1号系统完整的绘画史,也具有当时绘画的“百科全书”性质。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无与伦比的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