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在战争防御阶段,国民政府领导正面战场对敌。国民党军队顽强抵抗了日本侵略者发动的多次战略进攻。虽然后来都撤走了,但国民党军队以巨大的代价和牺牲,粉碎了日本迅速毁灭中国的计划。比如淞沪之战,徐州之战,都扮演了中国人不甘被征服的角色。

另外,我们常常认为国民党因为战略战术上的失误,一直在节节败退,短时间内失去了大片领土。(教科书上是这么描述的)但是真正了解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经过这么多年的和平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强国。在中国,直到1928年,张学良在继承东北阵地后,以电报方式宣布遵守三民主义,国民政府才正式统一中国。1930年,蒋介石战胜了各路军阀派系对蒋介石的中原战争,中国才有了整体和平发展的时期。(这还不算中国十年内战。)总之,中国耕种生活的年头不多了。所以抗战爆发时,日军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单兵素质,都远远超过日军。这不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因此,在日本的大规模立体进攻中,国民党军队的失败是必然的,这是他们所预料到的。但他们不得不采取防御战和阵地战的战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阻止日军的进攻,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展示中国军民抗战到底的决心。而且国军付出惨重代价的同时,也消耗了日本的有生力量,所以战略上是成功的。如果提前用运动战来避免大规模对抗,那无异于先把千里沃土交给别人,结果可想而知,必然不比现有的战术好到哪里去。因此,在抗战初期,国民党不可能像八路军那样,在正面战场上采用游击战术和运动战术对敌。

总之,在战略防御阶段,基于中日力量对比,失去大片领土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日本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后,只是因为兵力分散,无力发动大规模进攻,战争才得以进入相持阶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时间换空间的战略构想。只有全民族持久抗战,才能实现。

在战争的相持阶段,日军深陷中国人民战争的沼泽,对国民党政府采取了政治诱导、军事进攻的政策。但是,国民党政府的主体并没有因此而转入消极抗战,而是在最困难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守信念,领导抗战。随着中国空军的损失,外援的丧失,加上日军的空中优势,中国的临时首都重庆经常遭到日军的轰炸,日军企图以这种方式瓦解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达到迫降的目的。然而,以蒋介石为首的鹰派仍然领导着全民族的抗日事业。

在政治谈判中,中日虽然是在香港谈判,但国民党的代表是在谈判桌上争取国家利益,不卑不亢,应该受到尊重。作为外交手段,动不动就被指责背叛国家是鲁莽的。如果“腐朽”的国民政府真的像法国贝当政府一样投降,可以说中国就要灭亡了。仅凭当时* * *产党的力量,短时间内是救不了中国的。

在军事对抗中,日本在长沙发动了三次战役。一时间,湖南成为抗战前线,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战争的进展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因为一旦日军突破长沙,越过湖南,重庆就会成为日军口中的肉,整个西南都会暴露在日军的眼皮底下。抗战的物质支撑和精神支柱就会崩塌。即使国民政府再次决定迁都康定,也可能无法挽回。这个后果不堪设想。正是因为薛岳的精心指挥和国军的英勇抵抗,也正是因为湖南军民。三次长沙会战拯救了西南,那是中国最后的希望。

回顾大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伟大的中华民族经历了三次全面的外患。第一次蒙古灭亡于南宋,第二次满清征服天下。两次抵抗外敌入侵都以失败告终。结果汉人被随意杀害,地位被划分到最低级。虽然满蒙最终被中华文明同化,最终归于大中华,但纯粹的汉文化却消失了。只有这场第三次全面反侵略战争,也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了,中华民族才避免了被奴役的命运。在这场战争中,国民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的历史功绩应该被后人铭记和敬仰。

转眼间,历史的长河又流淌了70年,国与国之间的恩怨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从当年的对抗到日后的敌对再到现在的交流,两岸和平统一的夙愿一步步推进。前段时间朱立伦访问大陆,习主席微笑握手的画面被历史定格,让两岸人民都感到轻松,这也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近年来,两岸逐渐相互承认历史,大陆抗战老兵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但是,对于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如大学思想理论课中的近代史不改变尖锐和敌对的政治词汇,祖国统一大业仍将是艰难的。我相信,大陆和台湾省和平统一的那一天,也将是双方对中国近代史屈辱和斗争有相同认识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