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蜡染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什么样的民族工艺美术?
苗族有悠久的蜡染历史,西南彝族(后汉)有“知染、知色、知绣”的记载,说明西南少数民族至少在汉代就掌握了染、织、绣的技艺。关于苗族蜡染的起源,有两种传说。一个是苗族始祖蚩尤与黄帝作战,蚩尤被俘被判死刑的故事,由此产生了“风叶为拒染剂”的染法。
据说蜡染“最初是用来模仿铜鼓上的图案”。方法是用布盖在铜鼓上,用蜡来回擦,然后染色。铜鼓上的图案转移到布上,有点像拓片。后来我们用木雕模仿铜鼓的图案,然后把木雕放在白布上,把蜡液倒在镂空的图案里,用靛蓝染色。这种方法类似于在衣服上印刷。
这种现象与苗族人对蜡染的崇拜有关,他们以拥有许多精美的蜡染制品为美德。很多分支不仅在祭祖、婚丧嫁娶、节日等重要场合使用蜡染作为装饰,也离不开小巧精致的蜡染产品。四川、贵州、云南苗族蜡染用专用蜡刀点蜡,用蜂蜡融汁在白布上画花。染色后取出开水,脱蜡后就会出现花。制作方法是先在桌子上铺一块白布,然后将蜜蜡放入小锅内。
在苗族蜡染中,贵州丹寨最具代表性。十三祭祖节、古藏历节,李家要接几件供品,上面装饰着蜡染图案,多为龙纹,表现了苗族人的龙图腾崇拜。苗族的龙纹和汉族的不一样,苗族的龙纹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
图案多为古朴庄重的铜鼓纹和涡纹。此外,黔西北纳雍、水城一带的苗族蜡染也各具特色。它的花纹密集饱满,有花,有蝴蝶,有草,还有一些几何图案。因为蜡染是模仿铜鼓纹演变而来的,所以很多铜鼓纹,如灵芝纹、云纹等都在蜡染中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