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象征意义
对于“龙”的象征意义,历来有多种解释:一种观点认为,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子孙也因此是龙的传人;另一种观点认为,皇帝被比作真正的龙帝,所以龙的形象被视为封建皇帝的象征。两种观点都有各自的合理性,但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综合看待,才能准确把握“龙”的象征意义。
中华民族的后裔称为“龙的传人”,来源于古代图腾和传说。图腾崇拜的核心是一种动物与本氏族有一定的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祖先和亲属,因此也被视为本氏族的象征、标志和保护神。龙是中国特有的图腾崇拜的产物。据考古考证,用蛇身、马头、鹿角、鹰爪、鱼鳞升华而成的龙图腾,是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以蛇为图腾,与周围各民族部落长期融合,以马、鹿、羊、鹰为图腾而形成的共同图腾。在古代,龙浓缩和沉淀了人们的思想、感情、期望和信仰,成为中华民族始祖的图腾。随着历史的进步,龙演变升华为一种普遍的观念和意识形态,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发源地和文化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龙象征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与龙联系在一起。于是,围绕着龙产生了“感天而生”的传说,黄帝、、姚等中华民族的祖先都成了龙的化身。这样,中华民族的子孙就成了龙的传人。
至于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如何通过与皇帝结缘而成为封建专制皇帝的象征的?这固然与龙这种神的助手受到祖先的崇拜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皇权特征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古代中国是一个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家是国,国是家。“遍天下,不就是王者之地吗?”皇帝视国家为私有财产,龙是中华民族和古代中国的象征。所以在专制的封建社会,从秦始皇被称为“始祖龙”,到刘邦时正式作为皇帝的代名词出现,历代皇帝都认为“龙”。随后一些带龙字的词逐渐成为皇帝专用词,如皇帝不在位时或民间(多指开国国王)的“龙千”,新王朝建立时的“龙兴”,皇帝登基时的“蜻蜓”,皇帝驾崩时的“龙脸”,以及“龙征天”,即乘龙升天。也有一些皇帝热衷于以龙为爵位。据研究者统计,在中国历史上,以龙为国号的君王不下20位。
为了加强专制统治,确保自己的权威不受挑战,帝王们还挖掘龙的使用价值,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对龙纹的控制和垄断,集中表现在带有龙纹的服饰的使用上。只有皇帝可以使用这种服装,其他任何人随便使用都被认为是一种侵犯行为。至于对龙的不敬,则被视为对君主和专制皇权的冒犯,也就是所谓的“韩非子神化”明清以来,中国封建专制皇权政治极度膨胀,达到顶峰。封建帝王疑心极重,任何有意无意冒犯皇权的行为都是犯龙麟的行为,由此引发了血案、文字狱等一系列思想文化专制行为。这样,龙的形象越来越成为封建专制帝王的象征。
好在“龙”帮不了专制君主。随着农民革命的熊熊火焰,“真龙帝”不断被否定。近代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后,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被推翻,龙的形象失去了作为封建专制皇帝的象征意义,重新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龙的历史起源
古生物学家一直认为长角龙是远古祖先虚构的形象,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然而,1996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新铺乡出土的“新龙人”化石,其头部有一对对称的“龙角”,与神话中的龙极为相似,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关注。[17-18]
该化石收藏于贵州省安顺市兴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保存非常完好,全长7.6米。龙角从头部最宽处的左右两侧长出,两角对称,长约27厘米,微弯。这对“龙角”突出在龙头上,酷似传说中的龙形象。贵州关岭新发现的“新龙人”化石的“龙角”为我国首次发现,为古代传说中有角的龙提供了实物证据,为研究龙形象的起源提供了新思路,具有重大的科学和历史价值。[19]
新店“新龙”
由此可见,或许“龙”在形态上有着真实或大体真实的古代原型,但其功能却被神话化了。
龙作为一种图腾,不同于一般的图腾。它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许多动物的集合,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谐思想。古代神话中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动物——图腾。原始人分不清人和动物的界限,认为一种动物就是自己的祖先和保护者。这是一个图腾。图腾作为氏族、部落的祖先和象征,一般是单一的动物。当一个氏族和部落发生合并战争时,胜利者往往在俘获对方后同时摧毁其图腾,新生成的部落仍有单一图腾。[20]
中国古人最早认识到人性,摒弃了弱肉强食的观念,这种人性在龙图腾的形成中得到了突出的表现。即为了团结和亲近那些已经被吞并的氏族和部落,在消灭了这个氏族和部落之后,并没有完全消灭他们的精神崇拜和文化寄托的图腾,而是在自己的图腾上增加了一部分失败者的图腾。因此,龙的形象是和谐统一的象征,表现了中华民族古老祖先极其珍贵的和谐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
龙的形象包含了很多动物元素,很多人只是根据某个特征来讨论它的起源,所以关于龙的原型有很多说法。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龙的原型是蛇。著名学者闻一多在20世纪40年代讨论过龙的原型。据他考证,龙图腾的最初原型是蛇图腾。在消除了牛图腾和鹿图腾的氏族后,在蛇头上加上角或鹿角,然后加上猪或马的头,加上老虎或鳄鱼的腿,鹰的爪子,鱼的鳞片和花的尾巴。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图腾的集合。闻一多之后,很多学者也认为龙的原型是蛇。[20]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龙的原型是鳄鱼。中国古代史专家卫聚贤首次提出龙的原型是鳄鱼。他在1934出版的书中说“龙是鳄鱼”,国外一些学者也认为龙是鳄鱼。
此外,有人认为龙躯干的基本形态是蛇、蜥蜴和马,也有人认为龙是由闪电或彩虹演化而来。
龙的人文精神
一个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从多彩的龙文化中也可以看出古代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创新精神。悠久的龙文化与中国古代人民的创新精神密不可分。龙文化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每个发展阶段主要是通过内部创新来完成的。观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龙艺术形态,从无角到有角,从无翼到有翼,从无足到有足,可以看出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的。[21]
综合精神。龙的形象是古代中国人综合了动物、鸟类、水生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优缺点而形成的。龙文化的综合性还表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龙不断吸收外来的优秀艺术元素,从而使其形象更加完美。比如唐宋时期,龙吸收了印度佛教中狮子的形象,头部圆润丰满,后脑勺有项圈,鼻子类似狮子,增加了龙的权威感。
包容精神。古代的龙文化丰富多彩,这与古代中国人的宽容精神是分不开的。龙文化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印度龙王信仰的冲击,但中国人并没有排斥它,而是包容和改造了它,形成了中国龙王,丰富了龙文化的内涵。
进取精神。从中国古代人描述的龙形象来看,龙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龙的活动空间非常广阔,可以持续九天,潜入深渊。各种艺术中的龙形象多为飞龙、腾飞龙或奔跑龙,充满朝气,奋发向上,不屈不挠。神话传说中的龙,大多是百折不挠,不可阻挡,无所畏惧的。这些都是古龙开拓精神的体现。
独立精神。龙的艺术形象是独特的,与龙有关的各种文化现象也是独特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文化虽然与儒释道关系密切,但一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不隶属于任何宗教。[21]
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这里面确实有糟粕也有精华。历史上的宗教政治龙崇拜,如端午节求雨、端午节求子、端午节求平安、“真龙帝”等,都应该摒弃。但艺术化、民俗化的龙文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如舞龙、赛龙舟等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在当代,也要发挥龙文化的凝聚力。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几乎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和融合同步。历史上,无论朝代如何更替,龙文化的传承始终如一。海内外的中国人都把“龙”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因此,在宣传和弘扬龙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