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地勘行业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一、我省地质勘查行业队伍的基本情况
截至2006年6月65438+2月31,我省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地质勘查单位118家,比2005年增加13家,年末从业人数38263人。其中从事地质勘探的有25087人,从事工程勘探和施工的有5331人,从事矿产开发的有2040人,从事其他行业的有2648人,比2005年的从业人数37196人增加了1067人。全省现有技术人员10647人(高级职称2774人,中级职称4164人),比2005年的10147人(高级职称2527人,中级职称4072人)增加了500人。职工劳动报酬为76717.4万元,比2005年的66593.46万元增加10123.94万元,增长15.2%。
截至2006年6月65438+2月31,全省退休人员20910人,比2005年的19817人增加1093人;退休费32883.9万元,比2005年的退休费2824261.0000元增加4641.29万元,增幅为65.438+06.43%。
截至2006年6月65438+2月31,我省有地质勘查资质单位118家,比2005年增加13家(图1)。资质类别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其中,甲级地质勘查资质最高的单位有49家,乙级地质勘查资质最高的单位有27家,丙级地质勘查资质最高的单位有42家,各等级和分项的比例分别为465,438+0.53%,22.88%,35.59%。
图1 2005-2006年河北省地勘单位数量变化图
二、我省国有地勘单位的经济发展
(1)基本信息
截至2006年6月65438+2月31,我省共有国有地勘单位70家。河北省地方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及所属地勘单位22个,河北省地方地勘单位6个。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直属中央地质勘查单位12个。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下属地质勘查单位10个;华北石油管理局下属4个地质勘探单位;华北地质调查局下属的3个地质勘探单位;中化地质矿产总局下属的2个地勘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下属3个地质勘查单位;武警部队地质勘探部队2个;中央直属的其他地质勘查单位有6个。
截至2006年6月5438+2月31,我省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国有地质勘查单位67家,比2005年增加1家(图2)。资质类别包括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学、固体矿产勘查、液体矿产勘查、气体矿产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地质勘查、勘查工程施工、岩矿鉴定与测试、冶金加工试验等1类别。全省国有地勘单位共有249个单项资质,比2005年增加6个;甲等:765,438+0,比2005年的68多3;B级82个,比2005年的80个多2个;丙级有96个,比2005年的95个多1。其中甲级资质最高的单位有48家,比2005年的47家增加了1;B级资质最高的有16个单位,比2005年的15个单位多了1个。
图2 2005-2006年国有地勘单位资质变化图
(2)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省国有地勘单位经济发展趋好,效益快速增长。全省国有地勘单位资产总额53.42亿元。其中,生产性资产20.92亿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654.38+0.434亿元,净值8.88亿元,负债总额3654.38+0.66亿元,所有者权益2654.38+0.76亿元。上述指标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总资产36.89亿元增长4.481%(华北石油管理局下属4个单位增幅过大,如不计入,全省其他国有地勘单位总资产由29.48亿元增长至32.1.6亿元,增长9.09%),生产性资产1.562亿元。地质设备原值1169万元,增长22.67%,净值7.25亿元,增长22.48%,所有者权益1637万元,增长3.292%,负债总额20.52亿元,增长54.29%。全省国有地勘单位总收入49.85亿元,总支出47.53亿元。上述指标较2005年也有大幅增长,总收入增长52.82%,总支出增长32.9%。
现将全省主要国有地勘单位的经济状况简述如下:
1.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1)截至2006年6月5438+2月31,省地勘局下属单位共有职工8643人,比2005年末减少152人。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5276人,比上年末减少291人,地质勘查技术人员2901人,占从业人员的54.98%,其中地学专业1.982人,比上年增长7.14%,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55人。工业探矿行业从业人员249人,去年年末为244人;矿产开发员工49人,去年年底为48人;其他行业从业人员340人,去年年底为355人;内部退休人员1529人,下岗人员1278人,分别比上年末减少6%和5.7%。2006年,劳动者报酬为654.38+052.6538万元,同比增长30.42%,人均年收入为654.38+07800元,其中在岗人员平均年薪为2.22万元。年末离退休人数7112人,比去年增加233人,离退休人员费用11238.1800元,比去年增加15438。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省地勘局员工仍以地质勘查为主,工程地质基础行业、矿产开发行业等行业员工较少,员工年薪水平较低。从人员构成看,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占职工人数的32.48%,自身负担较重。
(2)2006年,省地勘局资产总额为74868.58万元。其中,生产性资产原值35797.69万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23309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6.12%、615%和12.55%。负债总额为46,5438+0332.57万元,同比上升4.77%;总收入(产值)52998.63万元,同比增长20.7%,总支出543091.3万元,同比增长21.43%。由于国家增资政策,收支大幅度增长。
(3)2006年公益性地质工作实现总收入264485438+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3048.3万元,地方财政23399438+0万元。由于一个项目可能包含多种工作方法,很难区分资金的构成,所以只按工作类别大致统计:区域调整1.25万元,区域调整1.97万元,矿产调整1.50万元,物化探1.56万元,物化探1.50万元。环境地质调查1: 5万元,水文观测1.27万元,农业化探440万元,城市地质1.42万元,地质灾害评估与治理255万元,其他22243万元。百分比结构为0.87:6.9:0.16:0.63:0.56:0.09:1.94:6.27:1.12:81.47。
(4)2006年,省地勘局所属各单位从事矿产勘查服务的总收入为1032.09万元,统计工作量主要为钻探1598.85米,探槽2700米,磁测4平方公里。
(5)2006年省地勘局各单位实现矿山地质基础项目206万元,环境地质基础项目301.77万元。
(6)其他行业收入主要包括租金、餐饮、地质医院、印刷等服务收入。2006年为421.95万元,总投资420万元。
2.河北省煤炭地质局
(1)年末职工人数。2006年末,全球地质勘查从业人数为30,865,438+0人,比2005年末的365,438+042人减少665,438+0人;专业技术人员1052人,比2005年底的1009人增加43人。按专业分:全球共有588位地球科学家,比2005年底的568位增加了20位;按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划分,有高级技师173人,比2005年底的164人多9人;中级技术人员397人,比2005年底的387人增加10人。
(2)平均人数。截至2006年底,总平均人数为3 094人,比2005年的平均人数365 438+048人减少了54人。
(3)劳动者的报酬。2006年职工整体薪酬为6460万元,职工人均薪酬为20880元。2005年职工整体薪酬为5272万元,职工人均薪酬为16748元。2006年劳动者总体人均报酬比2005年增加465438元+0.32元。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性增资和勘探工作量增加。
(4)退休人员。截至2006年底,退休人员总数为1131人,比2005年的1097人增加34人;离退休人员费用1827万元,比2005年增加176万元。
(5)总资产。截至2006年底,整体总资产为4765438+60万元,比2005年的47863万元减少703万元。全球生产性资产原值为13322万元,比2005年增加1501821000元。全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原值9238万元,比2005年增加165438+80万元。截至2006年底,全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净值为4365438+20万元,比2005年的3657万元增加655万元。
从价值状况来看,2006年和2005年全球地质勘查专用仪器设备的报废程度分别为46.67%和45.05%,这两年相比几乎持平。从价值状况来看,全球地质勘探专用仪器设备明显陈旧。
(6)负债总额。截至2006年末,整体总负债为261.02万元,资产负债率为55.35%。截至2005年末,整体负债总额为2.824亿元,资产负债率为59.00%。2006年末,总负债比2005年减少265,438+38万元。两年相比,负债总额大致相当。但从总资产结构来看,负债明显过大,资产负债率明显偏高。
(7)所有者权益。截至2006年末,整体所有者权益为210.58万元,较2005年的1962.2万元增加14.36万元,其中2006年的节余和收益为-26.36万元,2005年为-713.44万元。
(8)总收入和总支出。到2006年底,整体总收入为25259万元,比2005年的17360万元增加了7899万元;截至2006年底,总支出为29682万元,比2005年的22867万元增加6865438+50万元。
(1)从总收入的构成分析:
财政拨款。2006年国家财政投入地质勘查总体费和地质专项资金7658万元,2005年国家财政投入地质勘查总体费和地质专项资金6486万元,比2005年增加1172万元。
矿产勘探服务收入。2006年矿产勘查服务总收入为18860万元,2005年矿产勘查服务总收入为12830万元,比2005年增加6030万元,这得益于政府加大对地质勘查项目的投入和活跃的地质市场。
其他行业的收入。2006年其他行业整体收入为1904万元,2005年为50万元,比2005年增加1854万元。
②从总支出构成分析:
2006年末总支出为29682万元,2005年为22867万元,比2005年增加681.5万元。
三、我省地质勘查行业改革的主要经验
随着《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地质勘查队伍改革的通知》(国办发[2003]76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的印发,我省相继出台,我们根据自身实际,不断深化改革,突出加强地质工作,加快地矿经济发展,积极推动河北省地质事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根据《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意见》精神,省地勘局逐步建立了以地质调查院为龙头,以区域性、专业性地质勘查单位为重要支撑的地质勘查主业队伍。以人员精干、结构合理、装备精良为目标,打造一支精而强的我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将其经常性支出和其他经费列为省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有效保障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的运行和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全面推进了公益性地质工作;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大财政对地质勘查的投入,发挥其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地质勘查,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良性循环机制;发挥公益性地质调查在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中的主导作用,各类矿山企业新建矿山或矿区,依法投资矿产资源勘查或有偿取得采矿权;在我省清理整顿事业单位、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过程中,省政府明确了省地勘局勘查单位性质,列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地勘局机关继续按公务员管理。这一措施对于稳定地勘队伍,促使地勘单位投身地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调动地质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地质工作的发展,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煤田地质局对宏观政策和市场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及时分析和把握其变化趋势并及时调整决策,进一步提高了对地质成果商品化的认识,不断更新观念,拓宽了商业性地质勘查的思路,加快了地质基础勘查的进程;充分发挥“发展主业,巩固多种经营”的作用,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统筹考虑职工经济和心理承受能力,积极稳妥推进,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断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煤炭资源勘探水平,扩大市场份额;牢固树立“人才强局”的理念,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待遇和地位,为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加快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尽快建立完整、系统、科学的安全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为改革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四、全省国有地勘单位“十一五”改革发展思路。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意见。按照省政府《意见》要求,继续落实国务院和我省关于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因地制宜稳步推进国有地勘单位内部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分离地勘单位办社会职能。加快落实房改所需资金,解决职工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债务过高问题。鼓励地勘单位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查开采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
(一)加强省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
由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按照人员精干、结构合理、装备精良、能承担重大任务的要求,以地勘单位为主体,引进急需的专业技术骨干,充实野外地质调查技术力量,加强设备和基地建设,建设省级地质调查队伍。将省地质调查队经常性支出及其他相关经费列为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切实保障其运行和工作;项目经费按实际工作量核定。
(2)深化国有地勘单位改革。
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根据国家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规定,研究解决国有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改革过程中的问题。按照全省统一的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落实国有地勘单位退休人员和职工的社保政策、地方补贴和房改政策;帮助国有地勘单位解决职工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债务过重问题;加快地勘单位分离办社会的改革。
(3)完善省级地质勘查基金。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矿(山)企业的积极性,形成多渠道投入地质勘查的机制。加大对矿产资源勘查的财政投入,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省级地质勘查基金,主要用于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带的前期勘查和找矿综合研究。逐步扩大基金规模,收益来源于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业权使用费、矿业权价款等省级财政分成部分。主要用于矿产资源勘探。
(四)指导国有地勘单位勘查开发商业性矿产资源。
积极培育商业性地质勘查市场主体,积极探索以公益性地质工作为导向、商业性地质工作为主体、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地质勘查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国有地勘单位取得经营性采矿权,承担投资风险,享有投资权;鼓励国有地勘单位与社会资本和外资合资、合作组建矿业公司或地质技术服务公司,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公司和灵活多样的勘查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矿山企业到境内外上市融资,培育和壮大商业性矿产资源勘查市场主体。
(五)加快地质人才队伍建设。
将地质教育纳入全省教育发展规划,加大地质人才培养投入,依托我省地质院校,加强与部属院校的合作共建。全面实施地质职工全员教育,推进在职职工在职培训和青年职工学历教育,有计划地选派各类地质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地质队伍整体素质,加快培养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的高层次地质专业技术骨干和复合型人才。建立我省优秀地质人才、地质找矿成果和地质科技进步奖励制度,鼓励地质科技创新,形成地质找矿成果不断取得、地质科技水平不断创新、地质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大力改善野外地质工作条件,提高野外地质工作者待遇,完善天津市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地质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和专家遴选机制。逐步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勘探开发项目收益分配的新机制。
(六)推进地质科技创新
编制全省地质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实施科技兴地战略,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营造良好的地质科研环境。完善多渠道的地质科技投入体系,逐步增加地质科技投入,合理安排重大地质科技问题研究和新技术引进推广经费,规划重大科技重点项目向重大地质科技项目倾斜。积极开展重大地质问题科技攻关,突出重点矿种和重点成矿带地质问题研究;组织应用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开展重要矿种的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研究;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地质勘查和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创新;积极开展非常规油气资源和尾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地下水资源和地热资源开发、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环境等课题的综合研究。加强省级重点地质实验室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提高地质装备水平,采取措施提高现有地质装备的利用效率,加快深部勘查、分析测试等高新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引进、开发和应用。
(7)扩大地质领域的对外开放。
积极推进省内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重点选择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大、资源互补性强、具备一定投资环境的国家和地区,对我省严重短缺或投资回报显著的矿种开展风险勘查。鼓励国有地勘单位和有条件的企业到省外、境外开展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重点向资源条件较好、地质工作水平较低的西部省份和周边国家和地区倾斜。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广泛开展地质勘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动词 (verb的缩写)对策和建议
地质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地勘单位肩负着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资源和基础服务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但是,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现提出以下具体对策和建议:
(1)国家要继续加强对全面提高地勘单位职工待遇、稳定地勘队伍、切实解决地勘单位历史欠账的专项调研,特别是要高度重视住房、保险等政策的落实。目前,过去没有落实的住房补贴资金和各种保险费用还没有落实,特别是基层地勘单位的住房状况有待改善。基层地勘单位积极呼吁和建议中央和地方作为专题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落实中央有关政策的措施,切实解决地勘单位职工待遇问题。
(2)推进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必须遵循“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适当把握改革的力度,充分考虑地勘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实行分类推进、差别化政策支持等。,而不应人为超越现实,更不能搞一刀切。
(3)为适应当前地质勘查的大好形势,地勘行业装备技术水平应大幅度提高,国家应及时出台政策支持装备国产化和国有地勘单位参与试生产和应用推广,扭转依靠低端装备和员工辛苦劳作的现状,充分体现装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以人为本、安全舒适、人性化、智能化。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鼓励国有地勘单位加快技术装备改进步伐,提高综合勘查能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的能力,为地勘单位走向市场、走出国门,为国家寻找矿产资源创造条件。
(4)地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为地质勘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目前,地勘单位普遍反映地勘外部环境差。例如,在地质勘探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地人民要求土地占用费、青苗和树木补偿等。,有的村民“问大问题”,甚至无理阻挠,严重影响地质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加快建立政府监管、市场化运作、有效维护地质工作秩序、建立良好地质工作环境的法制体系势在必行。
(5)在过去50年的地质工作中,形成了大量的固体岩芯等物理地质资料,并且每年都在大量增加。利用新技术加强这些固体岩心的综合研究,对实现深部和外围找矿的突破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固体岩心的保护研究却不容乐观。由于过去年久失修,一些岩心样品不能很好地保存,新岩心不能及时入库。地勘单位积极呼吁国土资源部高度重视,及时出台加强岩心等实物地质资料保护的政策措施,特别是财政补贴政策。
(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质勘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