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的历史

吉林的建立始于清顺治十年(1653),设立宁古塔昂邦张静。康熙十二年(1673),清廷建吉林城,命名为“吉林乌拉”,因此得名吉林。

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式更名为“吉林乌拉等将军镇守地”,简称“吉林将军”。它是近代东北亚政治军事冲突完整历程的见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早在古代,吉林就有人居住。约5000 ~ 1万年前出现的寿山仙人洞、榆树人、安图人、青山头人,是吉林古人类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从舜、禹到夏商周时期,吉林省的古代民族开始与中原王朝建立隶属关系,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苏深、环西、东湖、山荣、扶余等地方政府应运而生。

扩展数据:

吉林风土人情-东北秧歌

流行于吉林的秧歌,是集舞蹈、歌唱、戏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以舞蹈为主。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陆上秧歌、高跷秧歌、寸秧歌以及抬杆、背杆、叉杆等多种表现形式。通常结合了打龙灯、舞狮、跑旱船、推板车、打霸王鞭等民间舞蹈。

地秧歌是几种秧歌中最流行、最灵活的一种。关于吉林当地秧歌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忽必烈称帝,建立元朝大元帝国后,把百姓组织成五十户一队,派一个元兵去照顾。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为了防止人们聚众造反,袁兵召集各家各户的男子,带领他们唱歌跳舞。后来,这项活动作为一种表演形式流传下来,演变成了秧歌。这种说法的依据是吉林传统秧歌中有一个人物“老塔”(指袁兵),他是秧歌队的领队和指挥。

百度百科-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