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张皓明把家变成了私人博物馆。
艺术人生,艺术人生
每个走进张皓明家的人都会对此感到惊讶。它完全像一个当代艺术的小博物馆,几十件不同面积和体积的架上绘画、雕塑、影像和装置艺术作品渗透到了家的每一个空间,让这个家在艺术氛围中闪耀着它们的光彩和气质。
前几年,随着张皓明的藏品越来越多,他一直想为自己的数百件当代艺术藏品找到一个展示空间,能够与他的生活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后来,他在北郊的一个别墅区找到了这样的房子——房子中间有一个弧形的玻璃屋顶,屋顶下宽阔的空间正好可以作为艺术作品的展示区。
“原来玻璃穹顶下有一个家庭游泳池。这种户型不是大多数人选择的,我喜欢的就是这个优点。空间结构非常适合做博物馆。又高又亮,室内游泳池打理起来确实很麻烦,但是可以填出来。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面积,别墅前有一个大湖。我喜欢住在水边。”
张皓明找到了他最信任和钦佩的设计师李辉,请他帮助他实现家庭艺术博物馆的梦想。装修前,张皓明和妻子分工明确:妻子负责装修,他负责装修。“我说话算数。装修这所房子花了四年时间。我只来过四次,但每次来,我的建议都是决定性的。事后我老婆承认我的提议是对的。”张皓明笑着说道。
1多年前,这座家族式美术馆建成。这里也成了张皓明、他的妻子和女儿周末的家。在这里,他们在一个类似博物馆的空间里洗去精神疲劳,然后回到城市工作。“最让我欣慰的是,我每天走出卧室,面对一个艺术世界。”
品牌店:优美居实木家具统一国际实木家具。
斯米克瓷砖
在这里,实现了张皓明很早就提出的一个人生命题:艺术人生和艺术人生。“在我这里,你很难区分生活和艺术,生活和艺术交融在一起。我从来没有把艺术放在神坛上,我希望从收藏艺术开始就把艺术还原到生活中,我不认为艺术是我们所仰望的。就像你身边的一本书,可以随意翻阅。就算翻了,也没关系。不会对艺术不尊重,但会被你消化。一旦你读了它,艺术就会回到它的精神层面。我不提供艺术,我也不认为它有价值。它是艺术家心灵的产物,我需要尽可能地与它交流。”张皓明的语气难掩他对艺术的真挚热爱
艺术品的日复一日的熏陶,无疑大大提高了张皓明的审美,使他对装饰艺术完全无知。甚至有人说他是一个好的策展人,因为每一件艺术品都被放在如此恰当的位置。
一楼基本是一个开放的空间。除了大厅,还有一个视频室,一个大厅和一个客厅。也是朋友周末节假日来玩的聚集区。在每一个空间里,主人的收藏自然会是装修的主角。张皓明根据艺术品的色彩造型选择搭配家具,使整体风格看起来相当和谐。
张皓明说他是一个活泼的人,他最大的爱好是与人交流。自从他有了这个家,他的朋友们也认为这是一个周末聚会的理想场所。"周末,我们总是邀请朋友来这里喝酒聊天."
正是因为朋友多,“我的厨房不是家庭式的。每次我邀请厨师到我的厨房工作,这就像他的工作。设备完全专业。一次操作50个人的饭菜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从设计厨房开始,设计师就强调了聚会所需的功能性。”
张皓明夫妇5岁的女儿漂亮聪明,从小就喜欢画画。“我最怕女儿会走路后,拿着毛笔到处乱写。在她半岁学会走路之前,我把她抱在怀里,指着这些艺术品告诉她,爸爸给你买的。你必须保护他们。”此时,他笑得很灿烂。
从物质到精神的收藏
八年前,在一个画廊里看到了一个中学同学的名字——黄燎原。他们失去联系多年后又恢复了联系。于是出现了一个几乎创造了艺术市场神话的现代画廊,黄燎原和都成了这个画廊的股东之一。
“是黄燎原把我带进了当代艺术..他是我艺术收藏的发起人。”张玉明说。因为与画廊的缘分,接触当代艺术的机会更多,“我开始收藏的时候并没有免俗,也是为了它的物质利益。那时候我和所有人都在一个环境里,我很难独立。”张皓明坦率地说。
起初,张皓明说自己在《皇帝的新装》里几乎就是皇帝:“我觉得一件东西不好,但别人说以后会升值,我就买了。”
在收集的前四年,张皓明的收集几乎每三天增加一次。但几年后,当同一件作品的价格从1万跃升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时,他有些迷茫,但这也让他困惑——他想真正了解当代艺术。
“我想知道当代艺术到底是怎么回事,”他说。所以他买了国内外关于当代艺术的书。他喜欢晚上看书,经常到晚上两三点才睡觉。在对当代艺术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他逐渐梳理出了一条当代艺术发展的脉络和趋势,这让他不再是一个一味从物质上获利的“伪收藏家”,而是想收藏自己真正喜欢的当代艺术,这种艺术是实验性的、前卫的。“也许我的作品集只是当代艺术的铺路石和基石,但我喜欢的是它们挑战传统伦理和审美的价值,而不是它的增值空间。”
品牌专卖店:天然森林实木地板杏林实木地板
遵循张皓明在他的艺术空间中对艺术作品的处理方式,他对自己的收藏和每件作品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也把这个地方当成了当代艺术的教育基地,既然投资了画廊,我就有社会责任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当代艺术,目前对当代艺术的误解太多了,一方面来自于当代艺术对市场的误解,另一方面来自于市场对当代艺术的误解。他们互相误解,不利于当代艺术的正常发展,本来艺术家不管市场,就应该离市场越远越好,但是我们当代的艺术家却离市场越来越近了。我很欣赏朱琦的一句话,中国当代艺术太注重形式,忽略了神。”
但他也客观地说:“我们的改革开放才30年。市场经济是一个30岁的青年。对于人的一生来说,30岁是躁动不安、生存、创业、求职、温饱、不成熟、繁华的年纪。不可能有很多沉淀,也不可能心平气和地欣赏一件艺术品。”
“如果有人为了把自己的作品卖出高价而去学艺术、做画家,认为做艺术家可以积累财富,我觉得特别难过。”他对当下浮躁的艺术市场和部分艺术从业者的心态进行了点评。
有一次,他听到中央美院院长潘高海对他说:“我们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他仔细思考了这句话,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在中央美院赞助一个10的名为“艺术之光”的活动,为刚刚走出校园的美院毕业生提供一个展示作品、与社会接轨、被社会认可的平台。
面对当前的经济危机,许多画廊都倒闭了。这时,作为画廊投资者的张皓明说:“我不认为艺术与经济危机有任何关系。只能受市场影响,艺术从来都是和艺术规律相关的。”
几年前,张皓明对艺术品的鉴别和收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已经成为一个冷静的收藏家。他的收藏从国内扩展到国外,日本、韩国、印度、意大利、俄罗斯等国家的当代艺术品都被他收藏。“798的意大利常青画廊和韩国阿拉里奥画廊是我收藏的来源,我越来越发现艺术无国界。”最近他瞄准了当代艺术的前沿,虽然收藏的速度慢了下来,但一切都经过他的考虑,情有独钟。他的收藏一直走在同行的前列,达到了800多件。
“在我开始收藏艺术品之前,我喜欢手表和衣服。那时候我经常把自己打扮得很鲜艳,全身都是名牌。而且现在我所有的钱都花在艺术上了,最近我增加了一个爱好,开始收藏红酒。”
他称自己是“一个快乐的人”,因为“我妻子过去没有阻止我购买艺术品,这是对我最大的支持。现在老婆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有时候我突然看中一个好东西,跟她说会升值,她就信了。”张皓明相信他的收藏会得到妻子的全力支持。
从最早投身通信行业,到转行做服装代理,经营画廊、酒店,一步步突破原有的商业边界。现在生活的张皓明,打算和他认为的“时髦”保持距离。“我不会说外语,不会开车,不会发短信,基本不能上网。但是,我的精神生活非常充实。我觉得我的头脑是清醒的,社会越来越开放,人们可以随时发泄自己的情绪,在网络空间表达自己的观点。互联网方便了人们的交流,也形成了群体社会意识。我不想成为集体意识的奴隶。我想保持个体的自我和独立。”他这样说。
收藏也是一种创意。
曾梵志和任小林的代表作品被巧妙地装饰在视听室的墙壁上;历届艺术展的精品放在客厅和回廊;巨大的雕塑和油画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阳光灿烂的玻璃穹顶下。张皓明的这个生活空间就像一个艺术梦。
前年,张皓明一家刚刚搬进这所新房子。早上,他们在花园里种上草皮。当晚,参加上海艺博会的100多名中外藏家远道而来。他们对张皓明的收藏表示惊叹,并评论说:“张先生,您真是一位艺术收藏家和爱好者!”历时一年多,先后有十几批、数百名国内外艺术藏家来此参观交流。他的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和艺术教育场所,这是当之无愧的。
几年前,在与辽源黄画廊合作后,他又办了一个名为“是”的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