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的创作历史是怎样的?

乌龙茶的创作历史是怎样的?

乌龙茶的创作历史是怎样的?茶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茶养生的功效都是口口相传的。你知道哪些名茶?乌龙茶的创作历史对大家来说是怎样的?

乌龙茶的创作历史是怎样的?1乌龙茶的形成和发展首先要追溯到北苑茶。北园茶是福建最早的贡茶,也是宋代以后最有名的茶。历史上介绍北苑茶制作和熬制的书籍有十余种。北苑是福建建瓯凤凰山一带,晚唐产茶。

据《闽通志》记载,晚唐建安人张廷辉在凤凰山种茶。刚开始是糊茶。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龙凤茶问世。宋真宗(998)之后,它被改造成一个小团体茶,成为世界著名的龙组凤凰饼。

当时在福建做转运官、监制贡茶的蔡襄,特别推崇北苑茶。在1051写的《茶经》中,他说“茶的味道以甘滑为主,但北苑凤凰山连续焙制出来的产品好吃。”

北苑茶的重要成品属于龙团风饼,其加工工艺正如皇甫然送给陆羽的采茶诗中所言:“远在上崖,布叶春暖,白日篮斜。”

要收割一筐鲜叶,需要一天的时间,叶子在筐里摇一摇,晚上再开始蒸。这种积压的原料会在无意中部分变红,芽叶经过酶促氧化的部分会变成紫色或褐色,本质上属于半发酵,也就是所谓的乌龙茶的范畴。所以说北园茶是乌龙茶的前身是有科学依据的。

继北苑茶之后,武夷山的茶则在元明清时期获得了贡茶的地位并得到发展。乌龙茶是安溪人模仿武夷山制茶方法,改进工艺制成的一种茶。

乌龙茶和绿茶创作历史的差异。

乌龙茶创作于1725左右(清雍正年间)。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最早发明乌龙茶是在清雍正三年,后来传入闽北和台湾省。”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有一个茶叶仓库,经营乌龙茶。

1866台湾省乌龙茶出口。目前,我国乌龙茶的最大产地是福建安溪,安溪以1995被农业部和中国农协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

乌龙茶的创作历史是怎样的?传说一:早在宋代,乌龙茶就已经是贡品了。

宋代诗人苏轼(1037-1101)在《论茶诗》中写道:“君不见,武夷河边粟芽,前有丁,后有蔡贾,各有买新宠之意。今年争取官茶。”这里的武夷茶是乌龙茶的鼻祖。可见武夷茶早在宋代就已经作为贡品。后来元朝大德六年(1302),在武夷九曲溪第四曲流处设立皇家茶园,光是贡品就做了五千饼。至今,武夷茶的名气日益扩大,很受欢迎。

在威廉·尤克斯的《茶经》中,也有关于乌龙茶的记载: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一次从澳门运来茶叶,销往欧洲。起初是日本绿茶,后来改为中国武夷茶。因此,乌龙茶在海外很受欢迎。而这一记载,与《安溪茶歌》中“岁时洋船来到贾”的描述,也不谋而合。

传说二:乌龙茶真的来源于“乌龙”

美好的事物总是能引起很多遐想,乌龙茶也不例外。关于它的名字的来源有不同的传说。有的说是以地名命名,有的说是以某茶树品种命名,有的说与龙族王子有关,有的说是弄巧成拙,有的说是出自普通人的集体智慧。

其中一个传说很奇怪。据说,几百年前在安溪西阳乡南岩村,有一个名叫“龙”的年轻人,以种茶和打猎为生。因为他黑,村里人都叫他“乌龙”。一天,乌龙上山采茶,中午回家时,在路上抓到一只山水鹿。回到家,我忘了泡茶,因为我正忙着宰杀水鹿。直到第二天早上,我才找到被搁置了一夜的茶。乌龙迅速开始爆炒。没想到,这看似枯萎的茶,冲泡后却意外的香甜。仔细一想,他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原来,篮子里的茶叶是跑了一路颠簸才“抖绿”的,放了一夜才“凉绿”,所以最后的茶叶才这么特别。乌龙茶因“乌龙”而意外诞生。

这个民间传说虽然不足以作为历史依据,但与制茶学中提到的“乌龙茶起源”的时间和内容是一致的。正如张天福教授主编的《福建乌龙茶》所言:“安溪在历史上培育和繁殖了许多适合乌龙茶的优良品种,并不断改进制造技术。虽然缺乏更早的相关历史文献,但不能因此得出安溪没有机会创造乌龙茶”的结论,更加客观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