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什么时候出现雾霾?
霾在古代是恶劣的天气。
“雾凇”一词最迟在公元5世纪左右出现在史书中,“雾凇”出现在北魏崔弘的《十六国春秋》中。《前凉录》一书中记载,甘肃武威这个地方发生过乱伦事件。那时,天气很奇怪。"那是一个黑暗多雾的月份。"
《甲骨文合集》13467版甲骨文上有三个“昙”字,左为抄本,右为拓本。
虽然雾霾这个词出现的并不算晚,但对现代人来说却是近几年才熟悉的。甚至在10年前陆续出版的《中国气象灾害大典》中,也没有专门的“雾霾”二字。事实上,“雾”和“霾”虽然气象条件相似,但性质完全不同:雾无害,霾有害。现代气象学对雾霾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划分:含水量达到90%时称为“雾”,低于80%时称为“霾”;介于两者之间的是“雾霾”。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霾”也有自己的分类:水分少的称为“干霾”或“旱霾”、“风霾”;水分多的称为“湿霾”或“雨霾”。
就“霾”这个词来说,还是挺老的。“霾”字见于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是最早诠释此字的专家之一。第一版诗集里有一个(13467),第一版诗集里有一个(7113)。郭沫若在对甲骨文的考证中,认为雨字头下有一只似猫的猛兽,毫无疑问就是“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