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的诗风是怎样的?

大历时期(德宗贞元初年766-790)诗风一、中唐诗歌概况(766-835)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盛唐之后的又一个盛世。贞元、元和年间,由于出现了韩萌、白元两个风格迥异的流派,以及刘禹锡、柳宗元等风格独特的名家,唐诗达到了第二次高潮。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三个高峰期,称为“三元”——开元、元和、元佑。这一诗歌高潮的出现与“和谐复兴”的历史背景有关。

与盛唐诗歌相比,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有以下特点:

1,诗歌作者和作品数量之多,远超盛唐。(见对史的统计)

2.追求新的变化。诗歌创作在盛唐达到顶峰,极难持续。中唐诗人不得不另辟蹊径,追求新变。就像白居易说的:“诗达元,体变新”(“我还没有把我的思想加完六韵,就送还给你”。借用一下,实际白专指唱和长法)

3.多样化。不同的诗人和创作群体对新变有不同的追求,导致诗歌创作的多样化。其表现是创作个性更加鲜明突出,风格流派更加多样。

中唐诗歌创作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1,中唐初代宗(766-790),贞元初年德宗。主要针对大理诗坛。

2.唐朝中后期(791—836),贞元、雍正、元和、长庆、景宗鲍莉、德宗大和时期。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个风格迥异的诗歌流派,即韩萌诗歌派和白元诗歌派。前者奇奇怪怪,后者通俗简单。

二、大理诗坛概况

(1)学者心态:袁捷、顾况、刘长卿、魏,都是有相当成就的著名学者。他们的人生比较特殊,横跨盛唐与中唐之间:元杰,719-772:顾匡,727-820(?);刘长青,714—790;魏,737-792(?)。他们的青春都是在盛唐度过的,都见证了安史之乱及其后的破败和萧条。有* * *的心态:

1.他们在盛唐时期发展起来的入世热情和救民思想,使他们仍然关注社会现实,努力恢复活力,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反映在他们的诗歌中,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激情。

2.痛苦的现实,士大夫独立的思想和软弱的人格,使他们在痛苦之后转向自我,希望在混乱的现实中找到一片宁静的绿地,在失望中找到一种心理平衡。这个时代特别提倡清雅淡泊的生活情趣和远离尘世,洁身自好,颐养天年的生活态度。

安史之乱八年,打倒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疲惫、厌倦、苍老、冷漠的心取代了盛唐士人的狂放、豪迈、进取。

(2)整体诗风。通过描写自然景观的宁静、遥远、寒冷甚至孤独,来表达对生命的感叹和个人内心的忧郁。诗歌恬静、淡雅、飘逸,强调美的魅力。性能:

(1)内容:诗人用冷漠的眼光描写生活和社会,从广阔的社会中描写个人周围的生活和内心。

(2)诗意:作品五字。刘长卿《五言长城》。有句没篇。

(3)语言:干净、脱俗、优雅。

(4)各类诗歌的特点:

反映现实的诗歌是冷漠的,缺乏帮助人民的激情和建功立业的精神。山水诗,静态描写,缺乏灵动和飞扬的精神。

边塞诗多了悲凉低沉,少了慷慨悲壮。

很多人认为,这一时期处于盛唐到中唐诗歌高潮之间的低谷。胡应麟:其实“低谷”这个词并不准确,评价也低。这是一个有一定成就的“过渡”阶段——从盛唐到元和的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