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详细介绍两位在中国的中国画家。

徐悲鸿(1895 ~ 1953),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1895年7月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53年9月26日病逝于北京。

我9岁开始学画画。17岁,在宜兴女子师范学校任制图老师。1916进入上海震旦大学法语系。次年5月,赴日本学习美术,年底回国。我应该请一个北大绘画研究会的导师。1965438+2009年3月赴法国留学,入国立巴黎美术学院。1927年春回国后,受田汉之邀出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同时受聘为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在教学和创作中,他提倡现实主义,批判形式主义。1929年9月被聘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倡导中国画革新,反对保守主义。1930年油画《田横五百士》完成,次年中国画《九方高》完成,1933年油画《后感我》完成,开启了中国新一代历史画。1936年冬,去桂林作画,开始建立美术馆。先后创作了《晨歌》、《逆风》、《英雄回忆》、《风雨鸡鸣》、《漓江春雨》等国画作品。1937年春,在长沙、广州、香港举办个展。同年创作《巴人穷妇》、《巴人抽水》等中国画。1938年底,他又在香港办了个展,之后又去新加坡办了个展,为赈灾筹款,宣传抗日救国。然后他去了大吉岭,创作了中国画《龚宇依山》。1942年夏天,他回到重庆中央大学继续他的教学和创作,并着手筹办中国美术学院。1943晚春,在重庆举办了一场艺术展,展出了历年创作的国画和油画的代表作和素描。1946年8月赴北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加入进步艺术家组织的北平美术家协会,任协会名誉会长。1949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常委、中华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9月,他被任命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绘画创作徐悲鸿一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中国画、油画和素描。徐悲鸿的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①游历欧洲时期(1919 ~ 1927)。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主要有:老妇人、拄着棍子的老人、捕捉、自画像、萧声、黄镇的形象、男性身体和女性身体。他留下的近千幅素描中,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②高峰期(1928 ~ 1936)。这一时期,他的创作极为丰富,形成了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1928 ~ 1930)、《九方告》(1931)、《颜》等。这些作品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创作思想,代表了他一生的主要创作道路。③抗日战争(1937 ~ 1945)。这是徐悲鸿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先后创作了《风雨鸡鸣》(1937)、《漓江春雨》(1937)、《巴人抽水》(1937)、《群马》(1940)、《愚公一山》(65437)。著名作品如《灵酒》(1941)、《狮子》(1943)、《山鬼》(1943)。这一时期也是画家思想和艺术风格高度成熟的时期。④后期(1946 ~ 1953)。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有:油画《战斗英雄》、《海军战士》、《作为骑兵英雄的泰喜德》、中国画《奔马》、《两只喜鹊》、素描《人民中间的毛主席》(草稿)、《劳动模范》、《鲁迅与瞿秋白》(草稿)。

他在1920发表的《中国画改良论》中,提出了“善古法者应坚持,不善者应改之,不足者应增之,能取西画者应融之”的著名命题,提倡写实,反对抄袭,提出了“改革之法:学、材(画具)、破派。”1929年发表《谜题》、《迷局》等文章,明确主张现实主义。1932年写《画序》,提出“新七法”:①位置恰当,②比例准确,③黑白分明,④动作或姿势自然,⑤轻重和谐,⑤人格完整,⑤表情生动。1947年先后出版《新中国画的建立步骤》、《中国当前的艺术问题》等。,重申素描严格训练的重要性,提倡师法自然,反对师法古人,并指出:“艺术家应具有与科学家同样的求真精神”,“此时不激动,则师法自然,求真,……艺术将死。”徐悲鸿继承了中国古代画论中“师法自然”的优良传统,强调艺术家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探索,认为艺术是真善美的统一,这是他对现实主义艺术理论的贡献。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艺术教育,有自己一套清晰完整的艺术教育思想。他强调自然,重视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崇尚科学。他采用的办学体制是学年制、年级制、学分制、工作室制相结合,要求学生知识面广、专业基础深、文化素养丰富。在教学方法上,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创造精神,全面发展。徐悲鸿亲自培养了吴作人、艾中信、魏、、、、詹建军等一批有成就的艺术家。他建立的艺术教育体系在中国延续了半个多世纪,至今仍具有巨大的威力。

齐白石(1863 ~ 1957)中国画家、篆刻家,中国。原名春之,后名黄,字卫青,又名兰亭,生于险境,别号白石山,济源,吉平,平塘主人,老平,平翁,魔仙奴,,木居石,老木易,三百世音财主,杏子坞老人,借山歌主人,,杏塘。

1863(清同治二年)165438+10月22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他喜欢画画,经常用红纸画人物、花卉和动物。15岁以后,先后拜老乡齐贤友、周志梅为木匠,先为木匠,后为细木工,擅长雕花,在农村小有名气。21岁的时候拿到了《芥园列传》,一盏松油灯描出来的,我第一次体会到了画法。1888年师从画家肖传信学习肖像。后来,他经肖介绍认识了另一位肖像画家温绍科,并得到了他的指点。次年拜湘潭名士胡子恺、陈佐奎为师,师从胡子恺学习工笔花鸟虫鱼,师从陈佐奎学习诗歌。1890 ~ 1901年期间,齐白石以卖画为生。在这一时期,除了肖像,他还画风景人物,花卉,鸟类和昆虫,尤其是女士。1894年,齐白石和七位同乡组织了龙山诗社,升任会长,经常聚会写诗,被称为“龙山七子”。与此同时,他还师从胡、等人学习书法,重点研究了何的集成,并著有《钟鼎篆隶》。1896年开始学习篆刻,师从丁龙洪、黄。1899年师从著名湘潭诗人王湘琦。齐白石的诗画篆刻逐渐出名,从一个雕塑家、民间画家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士大夫、文人修养的艺术家。

1937“七七事变”后,齐白石辞去一切教职,闭门在家。第二年,他画了《蓝潮楼毛记图》。齐白石艺术展于65438-0946在南京和上海举办。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义卖展。次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2006年当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1953 65438+10月7日,齐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荣誉证书。同年,徐悲鸿逝世,齐白石继徐悲鸿之后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升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次年,齐白石画展在北京举行,他当选为第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获德国民主* * *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交流院士荣誉证书。1956,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1955国际和平奖。1957,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在北京逝世。齐白石的艺术可以分为五个阶段:①27岁以前是民间雕工,受民间艺术和民间审美观念的影响;(2) 27-40岁,从事民间画像和民间工艺,同时全面学习文人画,提高诗书画印修养阶段;③40 ~ 50岁,在作为文人画家四处游历,广泛观察、观察、结交各界人士的阶段,画风逐渐由工笔转向写意;④ 55 ~ 65岁,定居北京,接受陈师曾劝告,苦心“变法失败”阶段;⑤ 65 ~ 94岁是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艺术处于转化的境界。

齐白石的艺术渊源是明清以来创新画家徐渭、朱耷、石涛、金农、黄慎、吴昌硕的传统。他从别人那里学习并融合了他们。二是从浙派到赵,奉行秦汉碑刻传统,将篆书、隶书、八分、渭北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洗练风格。三是孕育了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绘画的蓬勃清新之风。他将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文人修养与农民气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得到了雅俗共赏,成为现代艺术史上的奇迹。

齐白石的画以花鸟草虫为主,工与写并重,都很深刻。他的写意人物画和山水画虽然没有花鸟虫鱼那么多,但艺术成就并不逊色,甚至更为突出。在现代绘画史上,像齐白石这样集诗、书、画、印、花鸟、人物、山水于一身的大师,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齐白石的艺术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是与他深厚的民族感情、淳朴的农民气质以及作品中所表现和流露出来的孩童般的率真和天真分不开的。

齐白石的作品有《白石上诗》、《借山题亭诗》、《白石老人自述》(张慈溪录),绘画作品版本较多。对齐白石作品的研究和回忆也有很多种,如《齐白石研究》(李群主编)、《齐白石绘画与鉴赏》(胡)、齐白石年谱(、胡适、邓光明)、齐白石()和《看齐白石画》(王、徐洁玉)。美国、苏联、日本等国也出版了齐白石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