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英语简介

分类:教育/科学> & gt外语学习

分析:

邹城

邹城

邹城,原名邹县,位于山东省南部,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这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孟的诞生地,被誉为“孔孟桑子之乡”。1995年初国务院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山东省南部的邹城市,原名邹县,历史悠久,文化繁荣,是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孟子的出生地,有“孔子故里”之称。1995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据史料记载,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居住。夏禹时期,邹城属于《九州》中的“徐州之域”。最早建立郡县制始于秦朝,当时称郦县。初唐时改为邹。1992 10经国务院批准,邹县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据历史记载,在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在这里生活。在大禹创建的夏朝,邹城属于九族中的徐氏。秦时置伯爵郡府,名邹县,唐初改名邹(邹)。经国务院批准,邹县于10月1992由县改市,命名为邹城市。

邹城市北邻古城曲阜,南接微山湖,东临沂蒙山,西临万青平原,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邹城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花岗岩、石灰石、高岭土和大理石。其中,大部分花岗岩都是国内罕见的品种,如“邹城红”、“邹城芙蓉绿”,享誉国内外。有360多种动植物资源,盛产小麦、玉米、花生、红薯、棉花等农作物。水果的品种也很多,有枣、山楂、苹果、桃等。其中,大枣生产历史悠久,曾有种植6500公顷上千万株的盛况,至今仍与乐陵“金丝小枣”和聊城袁陵枣并称山东三大枣线。

邹城市北邻历史悠久的曲阜市,南连波澜起伏的微山湖,东临沂蒙山,西临广阔的平原,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邹城自然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煤、花岗岩、石灰石、高岭土和大理石等,动植物约360种,盛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作物,

地瓜和棉花。水果的种类也很显著,如著名的大枣、山楂、苹果和桃子。大枣种植历史悠久,最高纪录为6500公顷,65438万株,至今与乐陵金丝枣、聊城环枣并称山东三大枣系列。

邹城山川秀美,全市有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300多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多处,其中“孟思”、“四山”早已享誉海内外。“四僧”指的是孟庙、孟府、孟林、孟母林,“四山”指的是铁山、岗山、歌山、尖山的摩崖石刻。

邹城风景秀丽,共有文物古迹300余处,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余处。四萌四坐骑久负盛名。“四门”指的是孟庙、孟府、孟林和林,“四山”指的是铁山、岗山、葛山和尖山的摩崖石刻。

孟庙是历代供奉孟子的地方,5院64厅,占地4公顷多。寺内主体建筑为位于南北中轴线上的子庙,历代共重修38次。现存的建筑是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寺庙高17米,有7个房间,双飞檐,绿琉璃瓦。中轴线两侧对称布置有寝殿、启殿、殿、知言殿、潭柘寺、东西寺、祭祀仓库、省祭祀所、康乾御碑亭等。寺内有许多古树和刺柏,其中有古槐树、银杏和紫藤。孟府与孟庙相邻,孟庙是孟子的直系亲属居住的地方。这里曾经是一个官员的办公室,然后是住宅。* * * 116大厅,黑漆大门两边蹲着狮子。

孟庙是人们祭祀孟子的地方,有5层院落,64个厅堂,占地4公顷。主体建筑孟子祠位于南北中轴线上,历代修缮多达38次。该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高17米,分七部分,两层挑檐,青釉覆盖。中轴线两侧有寝殿、七圣殿、孟母殿、知言殿、跳珠殿、东西回廊、祭祀殿、盛兴殿和康熙乾隆碑亭。寺内有青翠的古树,主要是桧树,点缀着古老的槐树、银杏和紫藤。孟府位于孟庙附近,是孟子直系后裔的居住地,前部为办公场所,后部为住宅,共有厅堂房屋116间,大门两侧为黑漆石狮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