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寺的历史
和大家分享了这个岛上日落惊艳的默默无闻的小镇的风景、文化、美食之后,终于来到了故事的这一部分。
有“故事”的小镇
这是一个半岛渔港,面积不大。人们每天穿梭在大海、渔船和家之间,生活简单而充实。
刚来这个岛的时候,首先爱上的是早上顶楼的大露台和黄昏时卧室的落地窗。
向窗外望去,三面环海,清新的蓝色一下子布满了眼睛。
这里是居民区,有小村庄,有幽深的小巷,沿着海边一直延伸很远。
走进去,低矮的老瓦房隐藏在那些初显的五颜六色的建筑中间。
走在里面,脚上长满了青苔。
现在回想起来,比起美丽的海景,我对江洪镇最深的旅行记忆,都是在收集这个小镇“轶事”的路上。
旅行途中,让人记忆深刻、久久难忘的往往是风景背后的“讲故事的经历”,而不是美丽的风景图片本身。
江洪镇只有两条主要街道。走在这两条路上,我有一个非常深刻的感受:这个小镇的男人很辛苦,而女人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着”。
我们的“故事”就从《江洪镇男人》开始吧。
岛上的男人
我住过的民宿老板叫小雨,今年34岁。他是那种有明显“江红特征”的男人。
小玉告诉我,江洪镇非常重视“家”和“家风”,关系到荣辱、成败、兴衰的一件大事,大部分都是男人决定的。
这种家庭中地位最高的“主事”通常是长子,然后长子继承衣钵,长子等位。
比如小玉,是家里老大,有两个弟弟。大哥是父亲,年纪轻轻就是主人。
虽然家庭财产可以多分,但同时家庭的“主要事务”都在他的肩上,责任重大。
和镇上大多数传统家庭一样,他在广州漂泊了十几年,始终不敢忘记大儿子的原则。
在我们聊天的过程中,每一句话的语气里,善意和承诺都像“长”。
这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小镇赋予他的最初的教育责任。
男人有责任感,才会可信,才会精准,才会真诚,才会感动。
有些角色会伴随你一生。走到哪里,江红都是第一养分。
就像老房子根部的瓜藤,给你最简单的土壤,雨水和阳光。它长高了,顺着屋檐爬走了,但根还在,开花结果也不含糊。
在江洪镇,男人的生活充满仪式感。
[照明]
男孩满一岁时,要请全村人吃饭,点一盏竹灯,严格按照传统样式,用古法扎,称为“为后人开道之灯”。
如今佩戴这种竹灯的老先生越来越少,在岛上已经成为濒危工艺品。
[已婚]
男人结婚的前一天,家里会举行一个特别的结婚仪式。
先在你家门前杀一头黑猪,再杀十几只鸡,每只都要见血。把血收起来祭祀祖先,每年祈祷家族成功,为世人祝福这个“离海最近的小镇”。
所以我在江洪镇看到的最常见的动物就是鸡,家家户户都养鸡。经常看到女人站在巷子里,远远的叫着巷子里的鸡回家。
妇女地位
开头提到江洪镇的女人看起来“很悠闲”。
他们要么下午聚在一起打麻将,要么独自坐在门口,默默编织渔网。
不时有一个赤脚女人靠在门框上,探头不停地看着胡同口。
在老巷子里,留下来看家的大多是妇女和老人。
我多次尝试和这些大妈沟通,都以失败告终。遇到一个会说几句普通话的大叔。他说他的孩子都去了大城市,一个在深圳,一个在湛江。
在他们新建的小楼对面,还有一栋百年前建的低矮潮湿的老草房。
民国时期,一些有钱人能盖得起瓦房,普通人只能住茅草房。
当时江洪镇的妇女地位很低,“妇德”有很多限制。
在清明节,女人不能去扫墓;
女人30岁不能回娘家,因为“破坏团圆”;
女人不需要干重活,只有洗衣扫地和传宗接代才是她们的主要任务。
……
我听过一个故事,镇上一个女人第一次结婚是守寡,第二任丈夫再婚后不久就去世了。通常我们称之为“小概率事件”,在小镇上是非常不吉利的。
结果,谣言传遍了全城,外界纷纷传播这个女人“福柯”。亲戚嫌弃她,朋友嫌弃她,很多人抛弃她。岛上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她不得不搬到另一个地方,带着“一辈子抬不起头”的阴影,最后死去。
有时候“环境”是很可怕的东西。
当你忍不住被上一方的习惯影响的时候,你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心态。
孔子说:“生活在仁慈中就像进入了兰芝的房间。久不闻其香,便与之融。”与恶人同住,犹如入鲍鱼房。长时间不闻,会和它融为一体。"
在“油漆的隐蔽处”还能保持清醒思维的人,也是为了智者。
走在巷子里,看到一个女人坐在她家门前,年纪不是很大,50岁左右。
以前和她聊天,她很健谈,咕哝了很多。可惜雷州话我一个字都听不懂,就悄悄录了下来,由小雨翻译。这都是小事:
家里的孩子在濉溪市工作...下雨时房子会漏水...
环境会约束一个人的视野和认知,这个家庭是短暂的,这是小镇女人的“世界”。
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就离开了这个岛,去了外面的世界,再也没有回来的心。
好在现在江洪人的生活好了很多。一些很有能力的女性,靠卖鱼、做生意,靠高等教育“重塑人生”,赚足了家人的面子,不再受“地位”的束缚。
只是“女人不用工作”这种舒服又好的传统似乎一直延续着。
传统的延续
江洪民风很淳朴,千百年来人们都在尽职尽责。
近年来,交通便利,许多外国人盯上了这片“未开发的土地”,前来投资、经商、搞维修、建农场...“本地人”的传统思维和外地人的发散思维在这个小岛上交融碰撞,江洪镇和江洪人的命运在茫茫历史中不知不觉被改写。
[旧习俗的简化&;提炼]
江洪镇有几个重要的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
过去,节日的程序非常复杂,烧香的时间从初一持续到十五。小玉带着妈妈去广州生活的时候,妈妈还保持着每隔一小段时间,风雨无阻回老家几百里的习惯。
没过多久,我妈就意识到年轻人来回接送的压力太大了,很不耐烦。
不得已,我妈简化了程序,只在重大节日烧香。
起初,我担心自己不够“真诚”,这样做会被“指责”。后来发现“其实没什么关系”,就在广州定居了。
人的思想意识的改变,从来都是一代新人去影响老人们。
“世界归根结底是你的。”
江洪镇整体风貌的改变,也是基于人们思想意识的改变。
当年轻人和家里的老人发生思想冲突时,我们要多给他们时间去感受和体会积极的一面,渐渐的他们就会明白。时间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只要你不停止“改变”。
[请上帝&;祖先崇拜]
当我去拜访镇上的人时,我很好奇地看到一个小神龛,上面写着“从此幸福快乐”,放在家家户户开门的大厅上方。小宇说,这个小排名是从镇上的祠堂拿回来的。
镇上的祠堂花了很多钱修建,是全镇最有凝聚力的地方。祠堂里供奉着早年移居此地的祖先的牌位。祭祖就是“不忘自己的根”。
【魔女&;道士]
在过去的岁月里,尤其是在江洪镇这个靠海吃海的地方,面对人类无法战胜的自然力量,人们只能找到一种暂时的心安。
至今仍有一些非常有钱的“巫婆”和“道士”住在岛上,一次收费几千元。
“这群上过大学的新人长大后,很可能会失业。他们最终会放弃,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富博将军
如果说“神”是虚无缥缈的,那么江洪的伏波庙就是供奉一个真正的英雄。
据说汉武帝时期,国力越来越强,人才辈出。而这座伏波庙,是献给当年霍去病征服匈奴时的功臣吕布德将军的。
我查不出卢博德的出生年月,只是通过翻阅史籍找到了一些关于濉溪的笔墨。
“丁原第五年秋天,陆巍巍·博德是富博的将军,他去桂阳取水...仙惠番禺。”当时,吕博德沿着粤西一带一路南下,经过湛江,直抵海南岛。那时候海南是个蛮荒之地。吕伯德去了之后,汉朝在那里设了九郡。
从此,海南岛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卢伯克可以算是一个有巨大贡献的人。
司马迁称赞吕伯德“有智慧有胸怀,不幸是福”。他在军事服役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甚至被封为侯。
拉伯克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富博将军”。
向海浪投降——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这是一种只有古代沿海地区才有的至高无上的荣誉。
到了明朝,江洪的渔港越来越繁荣。因为海难和海盗的骚扰,镇上为第一位富博将军建了一座庙,祈求和平。
奇怪的是,自从“伏波寺”产生以来,这里的人们从未被海水严重伤害过。
还记得我在江洪镇的第一篇游记中提到的“广东离海最近的村庄”吗?
最常问的问题是:这房子不怕被海水冲走吗?不怕被台风吹倒吗?
当然了。
第一代的老房子就建在滩坝旁边。当老房子匆忙建成时,人们住在那里。没有打桩,台风来了又落下。
后来村干部集中带大家重建堤坝和房屋,然后每年定期检查海岸保护。
2018镇上修缮伏波庙。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面对着一个未知的世界,他们的精神和心灵有时会感到无助,需要“寄托”,而富博将军就像是镇上的一颗“定心丸”。
我不认为这是迷信,我把它当成一种“英雄信仰”。
在旅行的路上,很多风景、文化和我们的日常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落差。我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一些古老的传统,但我们可以尊重它们。
小玉说,从他记事起,江洪镇就一直风调雨顺,偶尔有小灾,没有大灾。江洪是个美好的地方,至少他那一代人是幸福的,安定的,康宁的。
不忘前人之恩,造福后人,是江洪镇及其人民的一个“初心”。
岛屿趣闻
讲几个江洪镇特有的小故事。
不正常的事情1:比黄金还受欢迎的猪肉。
每逢节假日,猪肉是江洪镇家家户户的必备品。那两天卖肉的挺忙的,大家都去抢最好看的肉片,供不应求。
头脑灵活的人会不会觉得「商机」来了?
但是在江洪,物价从来不会随机上涨,这一天一般都是多少钱。所以猪肉一大早就卖光了,去的晚的人就买不到黄金了。
怪事二:这么大的海没有淡水。
江洪镇海域面积最大,但岛内很多地方没有淡水。
比如我住的民宿周围挖了几口井,没有产出淡水,只有盐水,最后只好参考镇上的集中供水。也许淡水的匮乏也影响了岛屿的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伏波寺的入口处有一个重要的纪念碑:富博双子将军古井。
传说是西汉时期,鲁伯路过发现没有水喝,马儿扬起蹄子为士兵和村民挖了一口淡水井。
如今,这两千年的井仍然有足够的饮用水,而且图形清晰,天空湛蓝,纹理非常清晰。
住在附近的人们经常提着水桶把水抽到家里饮用。
怪三:雷州半岛罕见的“史前文明”。
据记载,2003年,考古人员在江洪镇的一个古村落中挖掘出一个形似鲤鱼的贝墩,后命名为“鲤鱼墩贝丘”,这里保存着距今8000年的古人生活痕迹。
奇怪的是,雷州半岛南北纵深130公里,三面环海。从地域优势来说,湛江各县区“势均力敌”。
为什么这个“唯一”会落到蒋洪身上?
没有找到确凿的考证,但是从地图上看,江洪镇确实是一个特别的地方。
这个小镇有一个小小的“凸起”,我住过的民宿就坐落在这里。虽然不到一公里,但足以形成三面环海的视线感。
就像一个小海湾,让人觉得安全又踏实。
此外,还有一条罕见的小沟渠“钩”入土地,让更大面积的土地得到滋养,让更多人享受“面朝大海”的温暖。
它就像一只“上帝之手”,“指向”这个地方,告诉人们:这是一片吉祥、宜居的土地,加油!
太阳即将落山,归家的人们从巷口的海边缓缓走来。
人们每天都生活在旧时代与新生活的碰撞中,经历着江洪镇一轮又一轮的景观变迁。
“暖暖人村,伊一墟烟。狗叫的深巷里,鸡叫桑树跳。”
这不就是陶渊明一直在寻找的归隐之所吗?
附言
最后,蒋宏一年有两次更适合旅行。
一个是端午节。
每年端午节,江洪镇都比过年热闹。来自附近几个沿海省份的龙舟队将聚集在这个海湾集体欢庆。可以说,没有江洪和湛江,我们再也看不到这样“龙船过海”的场景了。
二是开钓鱼节。
每年8-9月,江洪渔港都会迎来丰收季。湛江最著名的钓鱼节就在这里举行。整个港口挤满了人和各种海鲜。想吃最新鲜美味的海鲜,可以趁这一天去品尝一下。
我是大宏姐,音频电台旅游频道主播,职业旅行者,专注小众玩法,分享冷门目的地。旅行不是一种态度,而是生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