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剪纸的传承意义

关于高密剪纸,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汉武帝心爱的公主李夫人不幸去世,汉武帝伤心欲绝,日夜思念。相传祁高密有个叫邵翁的人,擅长仙术,能吸引的魂魄。汉武帝听后大喜,命少翁立即前来招魂。少翁用纸剪出李夫人的形象,晚上在方帐中点燃蜡烛,像真人一样映出李夫人。汉武帝在另一篇记述中远远看到的时候,更加难过。他哭着说:“是还是不是,你看看,何姗姗晚起?”据说这就是高密剪纸的由来。从一些考古遗存来看,剪纸最晚出现在北朝,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高密剪纸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一是深受民间美术绘画的影响。

从分布在高密的汉墓壁画、画像砖、画像石的艺术造型来看,与民间剪纸的天真质朴十分相似,两者关系密切。

第二,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关。

高密位于胶东半岛西部,受北方内陆气候影响,农村内陆普遍干燥。如果剪纸线条不挺拔,会直接影响其装饰效果和保存时间。此外,窗花也是窗花的常用材料,窗花受到窗户形状的限制。以前渭河东岸农村的窗户大多是“书”或花格,窗棂密如栅栏,占据了整个透光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为了尽量减少对透光的影响,只使用了细线和竖条进行构图。

第三是私房建筑风格的影响。

每个村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都不一样。高密西南乡的大窗角花,能跨三个窗台,中间插着“一年多连”“四季赚钱”等剪纸字。东南乡的小窗角花,沿着卷窗,横贴着一排三四方形的连续长窗花,称为“窗唇”。北巷习惯贴八仙、二十四孝、戏曲人物成套等花卉,还配有“角花”等装饰性花卉,而角花则贴在后窗上,中间是狮子、老虎、斗鸡的图画。如今,随着住宅建筑的进一步现代化和大玻璃窗的更换,剪纸构图也发展到了大而全的规模,出现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第四是民俗的渗透。

春节是劳动人民心目中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贴剪纸,从影壁上的“福”灯到天花板上的顶花,窗边的窗花、角花,窗顶上的“斗鸡”,馒头上的馒头花,鞋垫上的鞋花,门顶上的“门签”。还有青年男女订婚、结婚、孩子满月过“百年”等等,剪纸都得到了很大的用处。就这样,这个村的剪纸流传到了另一个村,发展了另一个村的剪纸风格。就这样,高密剪纸在相互学习、相互循环、相互借鉴、相互提高中不断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65438年至0984年,高密民间剪纸在北京展出,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中国民间剪纸界的地位。65438-0993高密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剪纸之乡”称号。后来又邀请了几个高密剪纸女到国外演出,被誉为“中国魔剪”。许多艺术院校的学生专程来到高密学习高密剪纸。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和朋友也来到高密学习高密剪纸,高密剪纸已经享誉国内外。

改革开放以来,高密剪纸走向世界,许多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高密多位剪纸艺术家曾赴香港、日本、瑞士、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剪纸表演,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剪纸艺术家范1996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一级工艺美术师”称号;有民间剪纸艺术“女状元”之称的高密农妇齐秀华,1996剪出“金牛分蹄”图,入选中国生肖邮票图案。1997年,为了迎接香港回归,她精心构思,剪出了1997头形状各异的牛,为香港回归这个特殊的日子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改革开放以来,高密剪纸的代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山东美术馆收藏,并出版了《地方珍品》、《民间珍品》、《高密民间艺术精选》、《中国民间十二生肖剪纸》、《齐秀华剪纸作品集》等多个专题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