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角度看,什么是“左”?什么是“对”?

左:代表革命、批判、激进、变革、极端主义等。

右:代表保守、稳健、坚持、客观、理性。

现在人们习惯用“左”或“右”来区分政治派别或政党。这个习惯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三级会议。

当时在法国,一等和二等都是特权阶层,包括牧师和贵族,他们不纳税,享受高官厚禄。第三层包括资产阶级、工人、农民和城市平民。他们创造了财富,却没有政治地位,在经济上被剥削,还要纳税。1789年5月,为了解决财政危机,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巴黎郊外的凡尔赛宫召开了三级代表参加的会议。国王试图对第三阶级增税,而第三阶级则想限制王权,进行改革。一、二级代表大多支持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右边;第三等级的代表反对国王的意见,坐在国王的左边。此后召开国民大会,主张民主自由的激进派坐在左边,保皇派和保守派坐在右边,无形中形成了左右两派。

19世纪欧洲各国议会也是以议长椅为界,分为左右两派。这样,政治上激进或革命的派别或政党就被称为“左派”或“左派分子”;政治上保守或反动的派别或政党称为“右派”或“右派”。

由于历史原因,现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政党或团体自称为左派或右派。19世纪,有一些政党或政治家,没有固定的政治主张,即兴发挥,被称为“机会主义”。

后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内部出现了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和路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叫做“左”倾机会主义,其特点是超越了客观过程的某一阶段,采取了盲目激进主义和关门主义;另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这种右倾机会主义的特点是为了眼前的暂时利益而忘记根本大计,试图引导无产阶级去适应资产阶级政党的私利。这两种表现形式的特点是主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分离,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左”倾机会主义(有时简称“左”),形式上是“左”,实质上是真正的右。

实事求是地说,右倾是保守,是落后,是贻误时机,是害人!陈独秀是右倾投降主义,左倾是无视或超越客观事实(规律),激进或超前!

左右之分是相对的。在不同的语境下,含义不同,甚至交叉。对优劣的判断也有差异。

左:代表革命、批判、激进、变革、极端主义等。

右:代表保守、稳健、坚持、客观、理性。

以中国共产党为例: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比,就剩下中国共产党了。国民党是右派。此时,左边为正,右边为负。

当中共路线出了问题,革命走偏了,左和右都成了贬义。

在西方社会,右派代表稳定,年老是褒义。左代表极端,变是贬义。

再比如西方的社会民主党,被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称为右倾或修正主义。

但在西方,社会民主党是不折不扣的左翼(关注劳工福利和穷人问题)

从上面可以看出,两者的划分是模糊的。如果要用的话,建议你多看看书,慢慢了解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