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水母的历史是怎样的?
动物学上,1880年世界首次记载桃花水母。标本采自英国伦敦,命名为CraspedacustaSowerbyiLankester(1880)。
大约半个世纪后,世界各地都发现了桃花水母。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美洲等温带地区,大洋洲也有分布。桃花水母在中国的首次发现是1907,由一个日本人采集,命名为宜昌桃花水母[C. kawaii(Oka,1907)]。
但早在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就有“桃花鱼”(即桃花水母)的记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桃花水母记录。清雍正三年(1726)《古今图书集成》一书曾这样详细生动地描述过桃水母:“桃水母形似榆荚,大小不一。当它们在水中爬行时,它们聚集并收集。人若敛指而收,不知避人也,从储物罐中取也。从水面上看,它就像一个扭曲的唾液,柔软而没有复杂的形状。”
清道光十九年(1839)《归州录》中有“桃花鱼出赤溪河,桃花开时方现,花分红白两种,背后无花”的记载。其他古籍还包括:“桃花鱼圆,薄如蝉翼,浮面舒展。”它一出现就说:“以桃花为生死,当其尽,则无。”根据我们已经找到的资料,可以肯定中国对桃花水母的认识至少比欧美国家早27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