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暴政的典故是什么?

早在秦统一全国之前,就有人说秦始皇“少慈多狠”,“诚心使秦王得天下,天下皆汉奸”(魏标的话)。虽然全国统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但秦始皇的卑鄙本性却恶性发展,他与秦二世的残暴统治严重违背了人民的意愿,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

秦始皇这个兵马俑为了提高皇帝的权威,满足自己的奢靡生活,修建了很多浪费人和钱的土木工程。在咸阳、京都、旧都雍(今陕西凤翔东),已经有了许多豪华壮丽的宫殿,但始皇帝并不满足。在与东方六国的战争中,他在咸阳大兴土木,每灭一国,就复制本国的宫殿式,在北燕、咸阳,乃至“南林微,东起雍门,至京畿、余伟、余伟”修建140余座宫殿信宫又称咸阳宫。“因北陵宫,有四门,以使紫宫,似帝居,以渭河填都城,似天汉;过桥往南,以法牵牛。”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21),决定在渭河南岸上林花园修建皇宫。这座宫殿的前厅就是著名的阿房宫。阿房宫东西宽500步,南北长50英尺。可以容纳一万人的法庭,大厅里可以竖起50英尺高的横幅。晚唐诗人杜牧在他的《阿房宫赋》中描述了这项工程的修建,说“蜀山直立,阿房出塞”,工程规模可想而知。此外,关内建宫300座,关外400多座,“咸阳方圆200里内,有寺庙270座”。那么多离开皇宫的宫殿“穿山越谷,道归各路”,咸阳附近的宫殿都是“多条地道”连接起来的。以上书籍均有考古资料证明。

秦始皇不仅在生前为他修建了豪华的宫殿,还在他死后为他准备了同样豪华的陵墓。这是与阿房宫齐名的骊山墓。此墓位于骊山北麓(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高五十余尺,周围五里有余。墓中有各种宫殿,用珍珠制成,象征天体;用水银做河湖,象征地形;拿人鱼膏当蜡烛,才能长得亮。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稀世珍宝。

仅从秦始皇陵东侧的兵马俑坑就可以证明史书中的描述并不夸张。目前,已试掘的一号、二号和三号墓占地27000多平方米,包括六七千件陶俑、陶马、骑兵和武士俑。这只是第一座皇陵整个工程的一小部分。至于墓的主体部分,从秦俑坑就可以推断出墓内的豪华和宏伟。秦始皇的奢靡充分反映了他和他所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腐朽和暴虐的本性。

秦朝的徭役极重。秦朝的时候,全国人口约2000万。秦始皇将大量农民作为囚犯进行惩罚,驱使他们常年从事奴隶般的劳动。只修建了阿房宫和骊山墓两个工程,就服务了“70多万农民工”。从世界各地运送物资的人不在其中。像这样的大型项目搬家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是惊人的。加上30万镇守匈奴的士卒和50万镇守武陵山的人,再加上修蚩路和搞运输的人,全国服役人数不少于300万,占总人口的15%以上。

人民力量的运用是如此巨大和迫切,以至于人民的力量做不到。按照秦律,左翼贫民本不应该像罪人、婆媳、贾等人一样被“拘禁”(放逐出军队)。但是,由于驻军项目多种多样,大量农民往往被作为罪人受到惩罚,被发配从事各种劳动,实际上相当于部分抛荒。即使男人不够,女人也要承担苦役,即“丁男甲,丁女转输”。董仲舒说秦朝的“役力是古代的三十倍”,难免言过其实,但秦朝的役力比前朝更重却是事实。

秦的赋税和徭役一样残酷。地租、口税、稻草和各种杂税,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将“纳泰税之半(三分之二)”,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据史书记载,秦代官员通过查户口,按人数摊派赋税,即人头税,用簸箕把农民仅有的粮食收走,称为“首会跳过收”。而征收的税收全部“输给少政”给王室享用。在统治者的苛捐杂税下,出现了“男缺工钱,女缺衣服”的严重局面,很多人无奈“从路树望对方”。

秦朝的严刑更是令人发指。除了尴尬,尴尬,被束缚,被束缚,被砍头,被抛弃等。,也容易出现“家刑”“坐在一起”(即一人犯法,罪杀三家,一家犯法,邻里坐在一起)。各级官员多为刽子手,“杀人之父,孤家之子,断人之脚,奸人之头,不计其数。”因为处罚过重,造成了“衣服堵路,闹城”的悲惨局面。秦始皇三十六年(211),陨石坠入董军(今河南濮阳县),有人在上面刻了“始皇帝驾崩,土地被分”的字样。秦始皇派帝国调查逮捕,没有结果,就把陨石附近的居民都杀了。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死于一次游览。宰相李斯和宦官赵高逼迫本该继承皇位的始皇帝长子傅肃杀了大将军蒙恬,立幼子(十八子)胡亥为第二帝。秦二世异常昏庸,比秦始皇更加残暴,在埋葬秦始皇的时候,他就下令,先帝后宫,不生孩子,怎么都不应该”。全部被勒令死亡,死了很多人。怕泄露墓中秘密,我把所有修墓的工匠都活埋在墓中。他继续修建阿房宫,既浪费人又浪费钱。为了防止农民造反,他招募了五万人在咸阳服役,还专门养了大量的狗、马、牲口供他享用。咸阳的粮食不够,于是下令郡县大规模运粮、运草、运粮,仆从也要自带干粮,并且不许在咸阳周边三百里内吃谷米。

胡亥信任宦官赵高,赵高是一个阴谋夺位的阴险小人。他唆使胡亥杀了功臣和众子,连丞相李斯也被他陷害,在咸阳斩首。胡亥在赵高的怂恿下,独断专行。本已严苛的刑法更加严厉,随时会加害人,以至于“施刑者有道,死物积城”。这种对社会财富的过度浪费和过度徭役给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再加上“法条越来越深刻”激起了民众的愤怒和反抗,以至于“民有所怨,家有所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终于爆发,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